


《响亮的“茅奖”作家感言》
——摘自北京电视台转播实况
图•文/鲁新建
文学是光芒灿烂的星座,文学是高亮的旗手和号角。2023年11月19日中国文学盛典,第十一届茅盾文学颁奖晚会,在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召开。实时播出的电视盛况,吸引了千千万万作家和读者的心灵与目光。
茅盾先生是从浙江走出去的文学巨匠。1981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巨匠茅盾先生立下遗言。捐出稿费奖励长篇小说的创作。同年,中国作家协会设立茅盾文学奖。历经40余载,承载着共荣与梦想的“茅奖”作品及作者,构建出中国当代文学的恢宏景观。
这次评出的五部获奖作品,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从2019到2022年间的中国长篇小说中选出的杰出代表。
五位作家的获奖心声和感言,更是奏响了这个新时代、新精神,在作家与读者灵魂伴侣之间,回荡激昂的最强回响与音符。


第一篇章:《雪山大地》作家杨志军的获奖感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难以言表。我出生在一个雪山和草原连绵不绝的地方,那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那里山的挺拔,水的清澈,地的辽阔,以及孤远而沉默的生活,几乎占据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
后来我来到山东青岛,背靠零海拔的滩涂,仰望高海拔的故乡,肃然而清晰地凝望中,是青藏高原的当下崛起。《雪山大地》这部作品,便是从苍茫记忆中,抽丝而出的,山的一石,水的一浪,海的一角。所以,我想用父辈们的荣光唤醒我们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引亮今天的夜空,用历史的的脚印延伸时代的步伐,以此来观照,人性的纷扰与光芒。
我知道自身的文学义务,就是建树关于人的理想,建树关于生死荣辱,爱恨情仇的人性坐标,位置。我喜欢精确到位的现实主义,喜欢情绪饱满的理想主义,也喜欢直面人类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写作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包括对庸懦与滑坡的警惕。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谢谢大家!


第二篇章:《宝水》作家乔叶的获奖感言:
此时此刻,在茅盾先生的故乡,在这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这盛大庄严的颁奖典礼现场,我深感幸福,特别幸福。我来自北京,老家是河南,我是在河南一个小村庄长大的,文学之路也是从河南起步的。迄今为止,我的写作之路已经走了30年,作为一个乡村之子,30年里,对于故乡,我有一个渐渐远离,又徐徐回归的漫长过程。它让我终于认识到,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土地和土气都如影随形地拥抱着我,是我命中注定的,精神基因和心灵滋养。
故乡拥抱着我,时代也拥抱着故乡。我一直认为作家和时代就是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饮”里必然是时代的成份。宝水就是我取到的这一瓢水。
整个创作期用了七八年,期间我经常做的事就是跑村和泡村,跑村就是去看尽量多的乡村样本,这意味着素材的广度。泡村是比较专注的,跟踪两三个村的变化,这意味着素材的深度。跑村和泡村让我真正深入到了生活内部,从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活把他迷人的光芒与气息深融密织在作品的智力中,在生活现场。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这力量能修改成篇也能续写新建。在此,我要感谢故乡的生活和这个时代,谢谢大家!
(注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句话意思是:江河湖泊的水很多,但只舀取其中一瓢来喝。其一,来源是佛经中的一则故事,寓意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其二,出自《红楼梦》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承诺,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第三篇章:《本巴》作家刘亮程的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刘亮程,谢谢,谢谢!感谢我的读者朋友,感谢茅盾文学奖。我来自新疆,我后父是乡间说书人,我自小听故事长大,我也有幸倾听到“江格尔”说唱史诗。在《本巴》的扉页上,印有仅以此书,向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它同时也致敬我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的写作深受其滋养。
写作《本巴》时,我面对着一场来自童年被人追赶的梦,我在那样的惊恐的梦中,一次次地飞了起来。《本巴》是一场梦中的飞翔,把梦中的厄运,在梦中解决,让梦安稳地度过长夜,这正是写作《本巴》的初衷。
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以梦和虚构之力护爱这个世界的真实。我喜欢小说中塔尔狼这个孩童,他长得一只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只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学也许正是来自孩童的天真之眼。这个世界,即使被大人看过无数遍,也永远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眼,这是文学对人类初心的关照,谢谢大家!


第四篇章:《千里江山图》作家孙甘露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孙甘露。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于90年前的1933年。正是在那一年,茅盾先生在上海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子夜》,那个风云汇聚,艰苦卓绝的时代,深刻地影响其后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也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
我们这些后来者,正是沐浴着他璀璨的星空下,千里江山图是关于理想和牺牲的,也是关于秘密和情感,遗忘的记忆。他源自那个令人难忘的时代,也源自我的出生地,上海。我时常会想,我有机会在此生活工作,已经是莫大的犒赏。
写作引领我们反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令我们想象我们未曾拥有的,两者彼此审视相互交流。我们体会到,一生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就象历史学家常说的那样,荣耀很快就可以消失的,而那些为理想付出生命的人,才值得后人永久记忆,谢谢大家!


第五篇章:《回响》作家东西的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东西,我来自广西。十多年前我就想写一部关于情感推理小说,但以我当时的认知水平还不足以动笔。写作不仅是技术问题,他还包括历练、命运,以及由命运自己而产生的想法,就像煲汤需用文火慢慢熬制,不着急,写作也需要自然生长。感谢命运的刺激,感谢那些撞击我心灵的事件,感谢给我灵感的人们,感谢这部作品的共鸣者及欣赏者。
在写作过程中,当我打开自己与人物感同身受的时候,我就在心灵里找到了现实,在逃避里找到的责任,在罪里面找到了法,在猜疑中找到信任,在内疚中找到了爱。复杂的生活需要复杂的技术去照亮,我想,我正攀登在这一条写作的道路上。谢谢大家!
杨志军谈创作与读者
作家杨志军在谈到《雪山大地》的创作时说:这里是世界屋脊,高山静静矗立,江湖缓缓流淌,滋养着万物,也滋养着我。一个卑微的声音,一个追寻梦想的写作者。
我出生并慢慢长大的故乡,曾经是父辈们年轻时毅然选择的远方,也是一代代奉献者的精神高地。人人相亲,物物和睦,江河俊秀,处处温柔。现实是理想的基石,理想是现实的延伸,就像雪山的拔起,大地的展现,永远保持着向上向远的姿态。
作家杨志军在谈到《雪山大地》的创作与读者的关系时说:我很荣幸,读者对作家来说非常宝贵。他们不仅是作品的阅读者,更是能够进行潜在精神交流的灵魂伴侣。一本书,只有通过千千万万读者的激活,他的生命力才能完全绽放。
感谢所有的读者,文学是作家和读者共同成就的事业。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站在领奖台上的杨志军,真诚的谢谢大家的厚爱,真诚地向大家致敬!
2023年11月24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