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①炭窦谷大破淮西军
张泽武收集整理

唐代名相李泌像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卷二三二·唐纪四十八
【原文】
唐德宗神武圣文皇帝 贞元三年(丁卯 公元787年)
春,正月,壬寅,以左仆射张延赏②同平章事。李晟③为其子请婚于延赏,延赏不许。晟谓人曰:“武夫性快,释也于杯酒间,则不复贮胸中矣。非如文士难犯,外虽和解,内蓄憾如故,吾得无惧哉!”(【胡三省注】:张延赏心事,李晟盖巳洞见之矣。)
初,李希烈④据淮西,选骑兵尤精者为左、右门枪、奉国四将,步兵尤精者为左、右克平十将。(【胡三省注】:李希烈自建中初据淮西。骑,奇寄翻。枪,千羊翻。将,即亮翻。门枪、奉国各分左、右,凡四将。左、右克平军,则分十将领之。)淮西少马,精兵皆乘骡,谓之骡军。
陈仙奇⑤举淮西降,才数月,诏发其兵于京西防秋。仙奇遣都知兵马使苏浦悉将淮西精兵五千人以行。会仙奇为吴少诚⑥所杀,少诚密遣人召门枪兵马使吴法超⑦等使引兵归。浦不之知。法超等引步骑四千自鄜州叛归,浑瑊使其将白娑勒追之(【胡三省注】:娑,素和翻。)反为所败。
丙午,上急遣中使敕陕虢观察使李泌发兵防遏,勿令济河。(【胡三省注】:吴法超等自鄜州擅归,自鄜州,即东北济河下栈,盖道蒲趋陕。若从同、华至陕,则不必济河矣。)
泌遣押牙唐英岸⑧将兵趣灵宝。(【胡三省注】《九域志》:灵宝县,在陕州西四十五里。)
淮西兵已陈于河南矣。泌乃命灵宝给其食,淮西兵亦不敢剽掠。明日,宿陕西七里。(【胡三省注】:陕西者,陕州之西也,距城七里。)
泌不给其食,遣将将选士四百人(【胡三省注】:选士,简选其骁勇者。)
分为二队,伏于太原仓之隘道,令之曰:“贼十队过,东伏则大呼击之,西伏亦大呼应之,勿遮道,勿留行,常让以半道,随而击(【胡三省注】:遮道留行,贼必人自为战。让以羊道,随而击之,前者得脱,后者务进,心不在战,此泌所以制胜。)
又遣虞侯集近村少年各持弓、刀、瓦石蹑贼后,闻呼亦应而追之。又遣唐英岸将千五百人夜出南门,陈于涧北。明日四鼓,淮西兵起行入隘,两伏发。贼众惊乱,且战且走,死者四之一。进遇唐英岸,邀而击之,贼众大败,擒其骡军兵马使张崇献。泌以贼必分兵自山路南遁,又遣都将燕子楚将兵四百自炭窦谷⑨趣长水。
(【胡三省注】:长水,本隋弘农郡长渊县,唐初避高祖名更为长水。《五代志》曰,长渊县,后魏曰南陕,西魏更今名。《唐志》:长水县,属洛州河南府。宋白曰:长水县本汉卢氏县地,后魏延昌二年分卢氏东境库谷巳西、沙渠谷已东为南陕县,废帝改为长渊县,以县洛水、长渊为名,唐改长水。《九域志》:在府西二百四十里。)
贼二日不食,屡战皆败,英岸追至永宁东,贼皆溃入山谷。吴法超果率其众太半趣长水,燕子楚击之,斩法超,杀其士卒三分之二。上以陕兵少,发神策军步骑五千往助泌,至赤水,闻贼已破而还。上命刘玄佐乘驿归汴,以诏书缘道诱之,得百三十馀人,至汴州,尽杀之。其溃兵在道,复为村民所杀,得至蔡者,才四十七人。吴少诚以其少,悉斩之以闻。且遣使以币谢李泌,为其破叛卒也。泌执张崇献等六十馀人送京师,诏悉腰斩于鄜州军门,以令防秋之众。
注释:
①【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道家学者,平生辅佐四朝天子。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天宝年间,玄宗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唐肃宗)的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颍阳。安史之乱时,李亨即位于灵武后,召为银青光禄大夫,并授广平王行军司马,参与军国大事,宠遇有加。不久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再被召为翰林学士,接连受宰相元载、常衮排挤,先后放外任江南西道判官、楚州刺史、澧朗峡团练使、杭州刺史。唐德宗即位后,授左散骑常侍,不久后除任陕、虢都防御观察使。贞元三年(787年),被召入朝,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傅。
李泌辅佐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又在德宗朝参与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他博涉经史,精研易象 。善作文章,尤工于诗。有《李泌集》二十卷 ,今已佚。《全唐诗》《全唐文》等辑录其作品。
自幼聪颖,博涉经史,善属文,尤工诗。辅佐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②【张延赏】:张延赏(727年-787年),本名宝符,玄宗赐名。唐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张嘉贞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谥成肃。
张延赏自幼博学多才,当时的宰相苗晋卿很赏识他,把女儿许配给他。他因为父亲的功劳入仕,代宗大历时任担河南尹,治绩第一,人拜御史大夫。因为得罪元载,出任扬州刺史、四川节度观察使。三年正月十七日以本官同平章事,支持德宗和好吐蕃的政策,奏请并主持官员裁减,并罢免全国冗官,引起反对。同年七月二十一日死于相位,赠太保。
③【李晟】: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册封合川郡王。大历八年,入为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
贞元三年(787年),册封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
九年(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配飨唐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
④【李希烈】:唐朝节度使、叛将。燕州辽西(今北京顺义北)人。年少时参加平卢军,安史之乱起,随李忠臣战于河南。宝应初,为淮西节度使裨将,累授将军、试光禄卿、殿中监。德宗即位后月余,加授御史大夫,任淮西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又改淮西节度淮宁军,以示宠信。公元782年,李希烈叛乱,自称天下都元帅。颜真卿受命游说其息兵投降。李希烈以高官厚禄诱劝颜真卿做他的宰相,被颜真卿严词拒绝。后李希烈即将兵败之际,将颜真卿缢杀。
⑤【陈仙奇】:陈仙奇,起于行伍,性忠果。自李希烈死,朝廷授淮西节度,颇竭诚节。未几, 为别将吴少诚所杀,赠太子太保。
⑥【吴少诚】:吴少诚(750年-809年),唐代幽州潞县人,官至彰义军节度使。吴翔之子,吴元庆之父。建中二年(781年)德宗任命吴少诚为通义郡王。 三年(782年)十一月,李希烈叛乱,他助官军平叛。贞元二年(786年)四月,升任淮西兵马使。七月,因举荐授任他为三州节度。五年(784年)晋升节度使。十六年(800年)十月,自知战争给军民带来严重灾难,上表请罪。十八年(802年)七月,上书陈情请朝廷赈济灾民。顺宗永贞元年(805)任同平章事。在宪宗登基初期,调任检校司空,封濮阳郡王。 元和四年(809年)病逝,朝廷追赠他为司徒。
⑦【吴法超】:任淮西军门枪兵马使。
⑧【唐英岸】:押牙。押牙:唐宋官名,管领仪仗侍卫。牙,后讹变为“衙”。
⑨【炭窦谷】:在长水县西北,今洛宁县长水镇西北。

李泌炭窦谷大破淮西军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卷二三二·唐纪四十八
【译文】
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 公元787年)
春季,正月,壬寅(十七日),德宗任命左仆射张延赏为同平章事。李晟为他的儿子向张延赏求婚,张延赏没有答应。李晟对人说:“武人性情爽快,在杯酒之间消除了嫌怨,便不再把嫌怨存在心中了,不象文人那样难于冒犯,虽然表面上和解了,内心里包藏的怨恨却仍然如故。我能不心怀畏惧吗?”
当初,李希烈占据着淮西时,他选拔特别精锐的骑兵担任左右门枪、奉国四将,选拔特别精锐的步兵担任左右克平十将。淮西缺少马匹,精兵全骑骡子,人们把他们称作骡军。
陈仙奇率淮西归降才过了几个月,有诏征调他的人马到京城西边防御吐蕃,陈仙奇派遣都知兵马使苏浦带领着淮西的全部精锐兵马五千人前往。适逢陈仙奇被吴少诚杀害,吴少诚暗中派人征召门枪兵马使吴法超等人领兵回来,苏浦对发生的事情还不知道。吴法超等人带领步兵、骑兵四千人由鄜州发起叛乱,返回淮西,浑瑊让他的将领白娑勒追赶吴法超,反而被吴法超打败。
丙午(二十一日),德宗急忙派遣中使敕令陕虢观察使李泌派兵阻止吴法超,不让他渡过黄河。李泌派遣押牙唐英岸领兵奔赴灵宝,这时淮西兵已经在黄河南岸结成阵列了。于是李泌命令灵宝供给他们食物,淮西兵也就不敢到处抢劫。
第二天,淮西军在陕州城西七里处宿营,李泌不再向他们供给食品,而派遣将领率领精选出来的士兵四百人,分成两队,在太原仓的狭窄通道上埋伏起来,并命令他说:“待淮西军过去十队后,东边的伏兵大声呼喊着进击淮西军,西边的伏兵也大声呼喊着响应东边的伏兵。不要拦遮道路,不要让他们停止不前,要经常让出半边道路,尾随着打击他们。”李泌又派遣虞候集合附近村落中的年轻人,各自拿着弓箭、兵器和瓦砾、石块等跟踪在贼兵的后面,听到呼喊声后,也要大声响应着追击他们。
李泌又派遣唐英岸带领一千五百人在夜间开出南门,在涧北结下阵列。第二天的四更时分,淮西兵起身行进,进入狭窄的通道,两边伏兵齐发,淮西兵惊惶散乱,边战边逃,死去的人有四分之一。接着,他们遇到唐英岸的拦截阻击,淮西兵大败,唐英岸擒获了淮西军的骡军兵马使张崇献。李泌因淮西军肯定要分兵从山路向南而逃,又派遣都将燕子楚领兵四百人由炭窦谷奔赴长水县。淮西军两天没有吃饭,屡战屡败。
唐英岸追击到永宁东面时,淮西军全部溃退到山谷中去了。吴法超果然率领他一多半人马逃往长水,燕子楚进击淮西军,斩杀吴法超,杀掉他的士兵三分之二。德宗因陕州兵马太少,派出神策军步兵、骑兵五千人前去援助李泌,来到赤水时,听说淮西军已经被打败,便返回去了。德宗命令刘玄佐乘着驿车返回汴州,沿途以诏书劝诱淮西兵,收得一百三十余人,到汴州后,便将他们全部杀掉。
淮西军溃散在途中的士兵,又被村落百姓杀死,得以回到蔡州的只有四十七人。吴少诚因逃回的人数太少,便将他们全部斩杀,上报朝廷闻知,并且派遣使者送去礼物,感谢李泌,说这是由于李泌诛杀叛乱士卒的原故。李泌捉住张崇献等六十余人,将他们送往京城,德宗颁诏命令在鄜州军营门前将他们全部腰斩,借以号令防御吐蕃的将士们。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