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岸上的少年
铁裕
河岸上翠柳摇曳,随风飘扬;
柳絮垂落在水中,只感那烟波浩荡;
有一些树丛倒影,在水中如醉汉一摇一晃;
那些青翠的柳啊,一棵棵婷婷玉立就像漂亮的新娘。
弯弯的河岸上,长满了蒺藜,这里一簇,那里一簇。细碎的叶子,淡绿,淡绿。而蒺藜也会开花,只是色泽淡黄、淡黄。
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落里的人还经常采撷蒺藜叶充饥。蒺藜虽然有刺,但只因它能裹腹,因而在人们的心灵中,也就愿它一直长下去,长得铺天盖地。长得满山遍野,长得连着碧苍。
就这样,蒺藜一年又一年的生长着、蔓延着。河岸上的少年呢,也在一年又一年的生长着,放浪着。
少年喜欢河岸上,那苍翠高耸的古柳;
他把每棵棵古柳,看成了长着白须的老爷爷;
少年喜欢河中的,一朵朵水红花把它当做了漂亮的村姑;
少年非常的喜欢,一棵棵苇草把它们做成了长长的横笛吹着。
少年吹呀,吹呀,吹出了心中稚嫩的希望;少年吹呀,吹呀,吹出了奇丽的遐思;少年吹啊,吹啊,吹出了优美的梦想。
少年在河岸上走着,不小心踏着了蒺藜,他一咬牙,拔出了刺,脚掌上的血还未干掉,又蹦蹦跳跳着去玩了。河岸上的少年啊,没有忧愁,也没有苦恼,他成天在想:
天为什么这样的湛蓝,冷漠而又广袤?
在那高高的九天之处,是否有神仙和天堂?
他仰望着一座座山野,为什么这样雄浑巍峨苍茫?
在那深深的地层下面,是否真的有十八层地狱和阎王?
在苍苍茫茫的人世间,是否有慈悲而又善良的人在救助苦难的人?
江水为什么这样奔流,在江水中之是否有水怪蛇妖有那腾云驾雾的龙王?
少年想:如果顺着河湾走,也许能走到遥远的天涯,走到辽阔的海洋。
少年啊,毕竟是少年。一看到河里有鱼,就跳入水中。那指头大的白条鱼可机灵了,一见到手伸来,一下就溜到水草丛中,或石缝里。河中不但有鱼,而且还有虾、螺丝;有黄鳝、泥鳅;还有青蛙、水蛇。少年看到在滚滚的波浪中,有一条水蛇正仰着头,在向对岸泅渡。一个又一个的水浪把它淹没,它一次又一次的昂起了头。少年莫名其妙的看着这条小生命,他想:难道这条水蛇,是在泅渡它的命运?
少年痴痴望着,那漠漠的苍天和辽阔的大地;
他似乎有所悟,河里既然有树桩螺丝那也会有波浪;
那么在人世间,自然也就会有苦难逆境陷阱和痛苦忧伤。
他想着,想着,就笑了。自己还是个少年,想这么多干啥?少年就是少年,从来就不惧怕年岁增长。

少年自古有,自古少年狂;
身似山与河,将头扬起挺脊梁;
浑身皆是胆,敢问天与地敢把星辰丈量;
自古少年强,敢于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敢试锋芒。
少年沿着河岸走,沿岸的那草啊,野竹啊,还有那野藤啊、野花啊,怪多的。少年很喜欢野藤,因为野藤很长,可以编草帽,也可以纳凉。
在岸上可有一种白腊,因为这种白腊是一种灌木,长得很有弹性,除了能做拐杖外,还能做弓呢。少年毕竟是少年,他用镰刀砍下一根白腊,修去多余的枝叶、刺芒,将它弄弯,拴上一根绳子,就成了一把弯弓了。
少年抬起手,一支箭矢就射出老远。他想:要是自己身在古代,他一定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将巨石射穿,或者去抗击匈奴;或者像成吉思汗那样,用弓箭射大雕。好斗又好奇的少年啊,就这样这天真的想象着,做英雄的梦想。

河岸上的少年啊,总想走出八仙营这个古老的村庄;
他总是在梦想着,少年不应只在原地徘徊而因属于远方;
少年是有些胆气,他总是想着独自去壮行去将自己变成星光;
他像一个求索者,拥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梦想才会如此的意气飞扬。
河岸上的蒺藜被风吹日晒变了颜色,有的被泥沙埋着。少年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被扎了一下。怎么到处都有蒺藜呢?少年弯下腰,拔掉了蒺藜,又往前走着,少年想:
蒺藜到处都有,不能因为被扎就不走了;
他想着做栋梁,不辜负这少年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他热爱这土地,他也曾想着要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高翱翔;

放浪的少年啊,他追逐着清风与明月也追逐着那莺飞与草长。
多顽强的少年啊,在河岸上像一只快乐的鸟儿蹦跳着。忽然,一只雄鹰俯冲下来,从河中叼起一条鱼,就扶摇直上,翱翔在天宇中。那才叫飞呢,少年被这雄鹰优美、敏捷的动作所惊叹、折服。他想:自己要是一只雄鹰,不怕风雨、闪电;不怕冰雹、寒霜,贴着苍天,高高的盘旋飞翔,那该多好啊!
少年坐了下来,痴痴的看着天宇、田野;看着摇曳的草、河中的流水,他多么想用一种叫文字的东西,把它们描绘出来,包括那条泅渡的小水蛇。还有那飞翔的雄鹰,甚至连河里的鱼虾、鹅卵石、黄鳝,都写下来,或是咏唱。
少年想着想着,不禁热泪盈眶;
少年对于生活,充满热忱也充满了希望;
少年的征途啊,虽然有些坎坷但他也敢于去丈量;
少年风华正茂,总是想着书生意气把文字一次次激扬。
几十年过去了,河岸上的少年也长大了。那个放浪的少年,就是我啊。看着流去的河水,我感到人生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我突发奇想:要是峰回路转,时光倒流,那我一定踏破这九州山河,放浪八极四方。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