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蓝集明
门前学种先生柳
一处住宅之所以能名载史册,或因主人不凡,或因建筑有特色,或关联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泸州石园三者兼有。
陶开永生于前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四月初八亥时。其家族,世为纳溪著姓。曾祖俊峰,祖节菴,父东明皆有令德。
仲渊八岁时父亲去世。父离世八十日,母亲也因悲痛亡故。仲渊靠乳母抚养。羸弱多病,终年不离药饵,连私塾老师也不忍心向他施加学习压力。年龄渐长,喜读稗官野史,爱探求历史人物、事件的是非得失,并在书上批注自己的评价。乡亲都夸陶家有个好儿郎。
年十七,纳罗公毓珊长女为夫人。罗公乃宿儒,清翰林院庶吉士出令直隶蓉城县知县。其门下弟子科考多高获功名入仕。其女于归陶家后,劝陶仲渊多用心于科考。陶仲渊认为八股文束缚天性,对科举毫无兴趣。全部家事都委托夫人操持,礼敬罗次瀛②,执弟子礼,致力于写作骈散文及古今体诗。
罗太宜人多疾,很快去世。陶仲渊感人生无常、世道困苦,常常郁郁不乐。闻夫人的胞妹贤慧,复聘为继室。新夫人刚入门,陶仲渊就将家中柴米油盐、仓库釜箧等等琐碎事务,交夫人打理。二十年间从不过问家事,一门心思读书吟诗,乐雅而不随俗。夫人把家中一切事都料理得井然有序。陶仲渊诗歌渐为世所重。
陶仲渊一度有经营世务,服务社会的想法,也曾纳粟捐官。在等待安排吏职期间,离家游学,考察社会,研究国家兴盛衰败、人心变化的原因,且写成文章,企助社会改革。然不习官场冗繁的公务,且见官场排除异己,办事诡诈,翕然成风,于是辞职拂袖而去。
民国初立,时局动荡。纳溪是出入云贵川的要道,地处偏隅,兵患匪祸严重。为避匪患,陶仲渊23岁那年选居泸城朱家山,买下朱洪甫宅业“怡园”。
仲渊在“怡园”院中叠石建池,修葺整治,杂植园木。宣统辛亥(1911年),大院被打造成了具有东西方建筑风格、以清代建筑为主的川南民居院落。世人称之陶家院、陶家大院。
陶家大院是近代泸州代表性建筑之一。
陶家院由中式木结构两重堂四合院、仿西式砖木结构楼房、花园三部分组成,“踞州城最高处,俯视岷江,如在枕席。而亭沼台榭,疏朴雅洁,颇觉怡人”(陈铸《仪顾堂诗集序》)。

主体建筑局部鸟瞰 蓝集明摄
两重堂四合院,平面主体建筑清时风格,总体布局略呈长方形。总建筑占地面积3260平方米,房舍建筑面积866平方米,整体坐南面北。大院的主入口,大门坐西朝东。
大门穿斗结构,七檩悬山小青瓦屋面,瓦笼距22cm,面阔4.95米,通高6.55米。檐口为火连圈装饰,前檐安放镂空金撑弓,檐檩下安木质吊瓜,檐柱两侧为青砖砌八字墙。木壁大门不在大院中轴线上,而是开在轴线左侧,为清式侧入口板门。门前为垂带踏跺,安四级踏步。门前镇宅一对石狮,雕刻刀法生动流畅。门右侧为青砖墙体,墙帽与檐口齐平。墙体下域为三级红砂条石砌筑。全院青砖围墙与八字大门连接。

大院青砖围墙 大门(局部) 蓝集明摄
大院充分利用地形,从纵深方向穿越两重天井循序递进、贯穿组合而成,既有巷道连接交通,又有高大敞开的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显得虚实得体。
纵轴线坐南朝北。正堂屋穿斗抬梁结构,小青瓦屋面,灰塑脊,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一间6.05米,通高9.73米。其中:明间4.70米,次间3.4米。堂屋两端连接天井两侧厢房,均为穿斗木构架两层楼房。
右山面与右厢房相通;左山面与左厢房安两落地圆罩隔扇相通。檐柱挑枋下安镂空描金撑弓,前檐檐柱为鼓形柱础石,后檐明间檐柱方形柱础石。前后檐明间为四合门,两次间安槛窗。木质夹泥墙体。地面青砖斜纹铺砌,垂直连接两侧厢房。右侧是穿斗木构架两层楼房,双坡屋顶,柱廊,檐高7米;4根斜撑镂空雕刻鹤鹿,刀法精湛,栩栩如生。左侧为梁式三架梁木结构,两坡顶过厅,檐高5米。
穿过第二重天井上四步石梯,则为后厅。三间木构架房。中间为堂厅,两侧为卧室,以楼板代天棚。正房为三重堂木结构建筑。正堂面阔3间14米,进深7间11.88米,通高8.19米。明间两侧金柱间各开一小门通两次间。两次间为木龙骨吊顶,分别为一阁楼。后檐阁楼安方形花窗,镂空描金撑弓,前檐台基高于地面60公分,前檐明间安九级踏步。东、西厢房各五间,面阔11.7米,进深4.4米,道高9米。均穿斗抬梁结构,单檐悬小青瓦屋面,叠瓦眷,板式撑弓。骨木装修花窗简洁,以直棂为主,冰裂纹槛窗,间有冰梅格。外露木结构采用黑烟底,土子、陀参熬桐油罩面,使之黑中透亮。白灰粉饰竹编隔墙,相互掩映衬托,更加恬静素雅。
花园。花园在厅堂右侧庭院转角处,面积约五十平方米。为园主种花养鱼,吟诗赋词,抚琴宴宾之所。小园花木扶疏,有芙蓉水池。靠北墙半边水榭(凉亭)两座。歇山卷棚式屋面,通高6米,前檐下安木质美人靠椅,两山面安冰裂纹槛窗,木质吊顶,前檐安木质镂空撑弓和连二雀替,方柱型础石。以山、水池作为衬托。常青树木、四季花草,与天井中铁树相对映。东侧有一兰草园。由青砖水泥砌落地圆光罩门,门两侧各安扇形瓦窗,内盆栽兰草,有曲径通幽之感。园内假山重叠,故名“石园”。

花园局部:厢房 凉亭水榭
小楼 水榭对面,有一中西合璧住宅小楼。小楼一楼一底,仿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长13.2米,宽7.2米,通高9.88米。建筑面积164平方米。底楼明间两山面各开一小门通往两次间。两次间安方格拱形大窗,木龙骨吊顶。明间及两次间为砖砌方柱,柱下安方形柱础。楼梯安在明间后壁,呈折线连接通往二楼。二楼明间安装木质百叶双合门,两次间前檐安木质百叶槛窗。西山面墙各安两扇方格窗,前檐廓间安装木质杯形栏杆,木质地板。

石园:小楼(南)、假山(中)、右凉亭水榭(北)

在东面楼宇眺望石园 蓝集明摄于2021年春
陶仲渊名其花园为“石园”,名其居处为“仪顾堂”。
陶仲渊为何名其居处为“仪顾堂”?陈铸云“仪顾堂者,陶君仲渊自名其居也。仲渊尝谓明清两代学术,真实可见于用者,厥为亭林,虽不能至,心窃仪之,故于其作述,皆自署仪顾堂。”(《仪顾堂集序》)
顾亭林、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仪顾”,即仰慕顾亭林也。
仲渊坐拥园中,晨夕啸咏,并种柳喻志,“柳门不出”(“柳”谐音“留”,喻隐居),惟于春秋佳日,招友雅集。
后来,“石园”、“仪顾堂”成了陶仲渊住宅院落的代称。
护法、护国战争期间,石园是东华诗社的社址。石园与长江南岸茜草坝橘隐园成为朱德团结泸州开明士绅、名士、诗人以文会友,以诗言志,宣传革命的主要活动地点。
1986年12月1日朱德诞辰一百周年前夕,石园辟为“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
“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后门(闭馆维修中摄)
北墙外看朱德旧居楼(从三牌坊刘航琛公馆迁来)蓝集明摄
(本节连载二《门前学种先生柳》文字毕)
待续:
三 风流聚会傲山湖
四 悲歌长恸梅花落
五 冷巷晚风悲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