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顾闯 叶宗秀 杨建松

黄昏船泊有邻居,
明朝船散又还无。
君笑我如浮萍草,
我看君似水井凫。
这是南宋诗人毛直方在《渔父辞》中所吟。
那年,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突然跑回家,气喘吁(xū)吁地对祖父说:“爹(江夏俗语中指祖父),我不想当‘井凫’,我要做雄鹰。”祖父木咋了(摸不着头脑之意),盯着他问道:“麒麒,怎么啦?”
急促的麒麒仰着头说了好一会祖父才明白:刚才正在龙头井边看人迟鱼的小麒麒,听见两人对话,那个年龄稍大的转身离去时念了这首诗,愤愤不平的井边人大声嚷道:“我是井凫?我们的水井里有什么凫?说我没见识,我像井凫么?”
井凫,就是只在水井里活动的小鸟,没有见过世面,意思与“井底之蛙”相近。
两眼有些湿润的祖父蹲了下来说:“麒儿,爹知道了,我一定要让你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长大了能一举冲天。”
爷爷没有食言,几个月后他真的把麒麒从纸坊领到了县城,还把自己的“鸿泰”纸店也开到了武昌。
这个麒麒是谁?
他就是让江夏,不,是让全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民族英雄刘家麒!
刘家麒(1894~1937),字铮磊。纸坊人。

他幼年丧父,由祖父和伯父抚养。自幼聪颖好学的他,11岁时被送入昙(tán)华林的一所私塾,几年后考入勺庭中学。
武昌起义时,他得到了伯父支持,毅然投笔从戎。
1916年,刘家麒被保送到保定军校,从而结识了郝梦龄,开启了他俩同荣辱、共进退的军旅生涯。
1937年“七七事变”时,还在陆军大学深造的刘家麒主动请缨,率领五十四师随军长郝(hǎo)梦龄开赴忻(xīn)口前线。

那时,疯狂的日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浪式的攻击,刘家麒沉着应战,寸土不让,直至双方展开激烈地血拼:白刃肉搏,杀声震天;近掷手榴弹,血肉横飞……
尽管如此,10月12日那天南怀化前沿还是被日军突破了,为了夺回阵地,刘家麒亲自带领部队反复冲锋,以每日伤亡千人的代价多次拉锯,但阵地还是易手!

16日凌晨,军长郝梦龄亲临一线,我反攻大军在他的指挥下分数路再一次扑向日军,刘家麒也指挥左翼迅速跟进,就在他们踏过一系列山头,一前一后冲到最前方时,却突遭敌方掷弹筒袭击,双双壮烈牺牲!
郝、刘两将军殉国后,忻口守军为他们的精神感召,不畏牺牲,英勇奋战,在短兵相接的阵地整整固守了21天,霜天流泪,山河动容。

1938年3月1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说:“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刘家麒……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予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为了纪念英雄,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汉口旧“日租界”中的“新小路”改名为“刘家祺路”。
2014年9月1日,刘家麒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这个刘家麒,是路名中的“刘家祺”么?
《武汉地名志》说这条路成于民国初年,时名“新小路”;它东起胜利街,西至中山大道,全长170米,宽12米。1946年为纪念刘将军而命名为“刘家祺路”,1967年曾改称“红卫十一路”,1972年则叫“锦州路”;1985年7月4日,才复名“刘家祺”路。

显然,这里的“刘家祺”就是“刘家麒”;可烈士姓名中到底是哪个“qí”字?
“是麒麟的麒,大爷爷刘家麒有四个兄弟,取名用的都是吉祥动物,刘家麒的大弟弟、也是我的爷爷叫刘家鹤。”家麒的侄孙刘兆铭如是说。“我姑妈还亲眼看过大爷爷刘家麒牺牲时穿的军服,上面留着7个子弹打下的洞,胸部中弹4颗、大腿3颗。[1]”
烈士是民族精灵,应该受到全面尊重,哪怕是姓名中的一个字!所以恢复路名中“刘家麒”不能等闲而视。
刘家麒去了,但最初激发起他英雄气的龙头古井还在吗?

在,在纸坊老街。
说此井为古,是因为这口无韩(井垣)水井早于唐时就已存在,只是到几百年后才把重淘补壁写入方志,以至于土著们都误认为它为清代所掘。
唐井?
是的。
原来,千年前龙头山下的作坊小镇是鄂州(武昌)纸都(“都”为县辖政区),鳞次栉(zhì)比的造纸作坊既有民开,也有官办,青龙河边因此不夜,操着各种口音的商贾(gǔ)摩肩接踵,都呼此镇为“纸坊”。
造纸的多了,小溪自然会受到污染,于是人们便在龙头山下循泉凿井。

是作者的猜想吧?
不完全是。
1963年我来到纸坊读书。那时县城刚从武昌搬过来,旮旮旯旯(gā gā lá lá)都还来不及清理。没想到就是这个档口却满足了我们几个乡里伢的猎奇。这不,刚刚擦过天佛庙的南墙,摸着石壁就钻进了一排山洞。借着微弱的亮光,我们看见了石壁上一堆凌乱的菩萨伢(小佛像),那位本地同学说这里曾是临时监狱,关押过反革命。
“监狱?”
这让我们更加好奇:这里牢靠吗,有没有逃跑的缺口?就在大家兴趣盎然地寻找缺口之时,我无意看到了两点绿光!
“妈呢!”
听到我的大叫后,五六个人蜂拥外逃,且好一阵狼奔豕突。
冲进学校正撞上历史老师,他告诉我们:那叫石窟,里面还有唐代的佛像。
“石哭?”
“我们还看到了一双绿眼睛。”熊本金猛地插上一嘴。
“是蛇吧?那可要小心!”
尽管被老师示警了,好奇还是驱使我们偷偷再闯,不过这一次特地借了一支电棒(手电筒)。
石阶潮湿、滑溜,长满了苔藓,山壁上果然有好多尺(33厘米)把多高的佛像,或卧或坐或立,或碎或残或整,无一例外地是都被上厚厚的尘土。就在那最边上的佛像缝隙里,斜斜地挂出了一条几尺长的蛇蜕……又一次把我们吓了出来。
站在山麓朝北望,近处白墙黛瓦,古街熙攘;远处峦岭起伏,莽莽苍苍。又是熊本金:“看,那不是龙头井么!”顺着他的指向,果然一眼石井,如眼向天,井旁还有两根石柱、一尊高台……今天回想起来,有台有柱的龙头井,不会仅仅只供民用吧?

记得有个词叫“市井”,难道这“井”还会真的与什么“市”相关?
唐代学者徐坚曾在《初学记》(卷二四)中这样说:“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云也。”就因为古人将“井田之说”引申到城镇,才有了民居聚落,四合院中众多人家住在一起,环井取水,列坊而作,官来缴税,故称“市井”。
于安史之乱因祸得福的纸坊,的确曾盛极一时,它的没落始于元代,到清代时这里的作坊与纸市已经十分萧条,龙头井也繁华近尽。进入民国,这里民不聊生,龙头井更是奄奄一息,早失甘甜。
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头井才迎来再生之机。政府几次淘井,修建了崭新的井壁、井栏,并于1999年8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古井依然静静地躺在老街,砖石砌建的圆形井口,端庄秀丽,井口1米,向下逐渐增大,深约6米;井台占地约150平方米。井水冬暖夏凉,清澈甘冽,虽然自来水早已普及,可周围居民还是喜欢用它。

你看,一口古井就这样沉淀了半部《纸坊》!
其实在历史上,水井的确是与地方兴盛密切相关的。
先秦时期的《击壤歌》就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史记·五帝本纪》也有虞舜穿井凿壁逃生之事,《吕氏春秋》更是有“伯益作井”之说,《周易》六十四卦中还专设了一个《井》卦以阐述水井之功。
或许有人觉得那都是未经田野考古之证吧?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一口水井,实证它已距今5700年,比神话传说中的“黄帝穿井”与“炎帝自带井”之说还要久远。……可见古人真的不我欺[1]。
曾给纸坊生命之水,也给民族英雄刘家麒鹰志之激的龙头古井,会我欺么?

注:
[1]徐锦博、汪甦、石凤.武汉这条纪念抗战烈士的路更名了,只因……[N].长江日报.2019-09-29.
[2]沈志权.江南物语|说水井[N].钱江晚报2022-05-16.

作者: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诵读:叶宗秀。咸宁市供销社工人。

诵读:顾闯,光谷十七小二年级学生。

摄影:刘汉林,武汉市江夏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李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城市规划工程师,擅长自然风光、城市风光。
彭敦运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
【工笔江夏】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53《湖咀曾庙供张宪》
54《廖桥》
55《鲛之泪》
56《青埠湾》
57《陈博士》
58《夏祠》
59《青龙河》
60《笔架山》
61《官堤洲》
62《柱皮山》
63 《土库杨》
64《仙人山》
65《仙人桥》
【琴吟江夏】
66《黄质书房》
67《山因花扬名》
68《三潭印月》
69《诗醉李家铺》
70《青莲庵》
71《李谱》
72《个字枪声》
73《港边鸡栎汤》
74《汝南路》
75《解语钟家湾》
76《龙头井》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