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培养作家的摇篮
——为讲座最后一次授课而作
撰稿/朱超群
文笔精华写作知识讲座已经完成七讲,今天是第八讲。现在,我们对前七讲作个小结,不仅有利于参与者(学员)认清文讲的缘由和意义。而且,在参与者以后的写作中,可能会获得有益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水准的提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组织文讲活动,已经远远超出讲课和听课的范围,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的文友之中,所获得的惊喜,更是一种讲座外溢的收获。
沈裕慎、黄大秀、吴开楠、叶振环、周劲草、卫润石、程白弟、林建明、钱坤忠、丁罗蕾、陶建幸、沈志强、梅常青、木子、赵宏明等30余人参加。
下面就“文笔精华写作知识讲座”最后一次文讲,为大家作个判断和分析:

一、 主讲和嘉宾
所谓主讲和嘉宾,是一种说法:即第一位授课者,为主讲,第二位第三位授课者,则称为嘉宾。这次八讲,主讲者,除了我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外,另外七位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能够请到他们来授课,是我们的荣幸,并对他们的参与表示深深地感谢。嘉宾授课,则全部是省级以上的作家协会会员。其中有上海、江苏、安徽和湖南作家协会的会员参加讲课。当然,我们也要为他们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八讲的主讲人依次排列为朱超群、袁德礼、张文龙、沈裕慎、张斤夫、严志明、黄大秀。我是第一讲和最后一讲主讲者。嘉宾讲座,依次排列为:周劲草、叶振环、程白弟、王雅军、林建明、吴绍釚、张春新、施永培、吴开楠和朱超群。朱超群既是主持,又是每次讲座的第三位嘉宾。文讲涉及散文、小说、诗歌、微电影、新闻、主编和个人写作等方面的写作感想和体会。我们鼓励和要求主讲嘉宾谈自己的感想或体会,不讲纯写作的理论。我们通过作家诗人谈切身体会或感想,让参与者不仅有亲切感,更有探索或了解作家在创作经历时的奥秘,获得自己所想要的知识或创作冲动,在写作时对作者有所帮助。
嘉宾授课八讲,都是邀请省市级或省市级以上作协会员参加。第六讲时,还曾增加邀请局长诗人、上海市作协会员张春新授课,所有嘉宾授课的具体姓名,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

二、 演讲稿和诗文评论
这次项目讲座对八次文讲统计,收到演讲稿22篇。据文讲前七次诗文收到统计,讲座演讲稿和诗文书评稿158篇/首。估计八次文讲,可收到的演讲稿和诗文书评稿在170余篇/首左右。
这些演讲稿和诗文书评稿,有许多作品写的很优秀,足够精选出版一本书。我们已经做了如下具体操作:
1、除演讲稿外,参与者在听课后或在获得讲座前由作家、诗人和主编的赠书或杂志后,所写体会或书评(包括活动期间所拍摄的许多照片、视频和抖音等),已经陆续推荐部分在苏州“基层动态”、昆山“乐学昆山”、“学悦双城”等地方政府微信公众号上刊登,部分作品推荐到“西部风·城市头条”、“上海·都市头条”、“文笔精华微刊”“程家墩的故事”和多家美篇上发表200余篇/首(包括有些微信公众号和美篇等网络上重复发表),在《上海科技报》上发表了介绍“文笔精华写作知识讲座”的盛况,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发表一篇为“讲座中的身残摄影师”特别采访随笔,在《上海散文》杂志和《文笔精华》杂志分别刊登6篇和31篇/首演讲稿和诗文评论,在《双城人文》杂志上发表25篇/首演讲稿或诗文书评作详细报道。有数百幅活动照片,分别插在《文笔精华》《双城人文》《华夏诗歌新天地》杂志中,以及微信公众号、美篇和抖音上。
2、讲座中作家和文友之间交流赠书多达20余种,8次分别以60、40、50、110、60、50,80、计380册以上书送文友赠阅。
3、8次讲座期间,作者赠书给读者后,陆续所写书评,现在统计在演讲稿和诗文书评稿当中。以后还会有书评,就不再统计其中了。

三、 优秀作品评点
演讲稿可说篇篇精彩。沈裕慎老师的“散文创作之我见”一文,既符合讲课要求,又作为散文作品,写了散文历史延续至今,特别是当代和现代散文创作中的特点和个人体会,是一篇散文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值得大家学习。严志明老师所谈“诗歌创作需要重视的几个关键词”,谈了自己写作诗歌,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对作品写作精益求精的要求,令人感动。黄大秀老师所谈“我的文学之路”,通过学习写作,如何加入省作协和中国作协的历程,为我们展示了她的文学写作历程,吸引听者对她的崇敬和获得大家的青睐。王雅军老师所谈“文学园地的新变体——散文诗谈”,对写作散文诗的痴迷和追求,令写作者非常鼓舞。周劲草老师以自己的写作经历,聊“纪实散文创作谈”,也可圈可点。程白弟以自己写作经历谈了“文学创作谈感想”。林建明谈切身体会“写作和出书”。 张春新以自己61年写作诗歌所写的精短体会“我学习写诗的心路历程”。值得一提的是,张斤夫老师是参加文学讲座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资历最老,能力很强,不仅自己写作精深,写出大量文学作品,还作为《上海文学》杂志的副编审,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一流的作家,有的现在还在各省市作协领导岗位上工作。他的《从模仿到创作》与朱超群的特色演讲和插话式交流,更是别出心裁、别有风味,吸引听者的心。其他老师都讲得有特色、有特点,也精彩,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参与者听主讲嘉宾演讲后所写的诗文中,吴开楠老师撰写的“真诚、真情、真实——《文笔情华》散文的基础知识交流讲座侧记”,谈了他的听课体会,正确评价。沈志强的“散文,我的散文”,周琪卿撰写“一个‘改’字道艰辛”、“不容错过的好书”,李晓辉撰写“走进文笔精华 品文化底蕴”,以及王妙瑞、陶建幸、梅常青等撰写的许多文章,还包括几位诗歌作者写的好诗。
优秀的作品很多,不一一例举,并为所有演讲者和参与听课作者和他们所能撰写这么多作品而点赞。

四、写作质量
在我们这个八讲中,涌现出来许多作者,有的是快枪手,他们听课后,当天或隔天,即能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或者写作优秀的听后感或读后感。有的慢一些,一个星期后也能写出新闻或散文随笔来。
我们的要求,作者能是快枪手的最好。但快枪手不能降低写作质量,快枪手是要写得又快又好。与慢的相比,快要质量;慢也要讲究质量,慢的质量不高也不行。总之,通过听课或写读后感,争取进步,写出优秀作品来。
有的听了几次授课,拿到了好几本作者的赠书,既没有相关报道,也没有写书评。我们不勉强,愿参与者在日后的写作中,有借鉴,有提高。

五、 表彰
除了“优秀作品点评”中提到的作者作品值得表彰外,我们为张斤夫、沈裕慎、袁德礼、张文龙、黄大秀等老师,他们是德高望重的沪上文化界知名人士,能为参加或多次参加文笔精华写作知识讲座进行表彰。
为陶建幸、王妙瑞分别在《上海科技报》和《新民晚报》上发表有关新闻和纪实报道进行表彰。
为在讲座活动中参与的夏梅珠女士,以残疾之身为大家努力摄影拍摄的精神,进行表彰。
为袁德礼、黄大秀、丁罗蕾、夏梅珠、闲语等诸位老师在诗文、摄影照片写稿和组稿中,多次在其掌握的微信公众号、美篇上发表,让一篇又一篇的报道和优秀诗文与读者见面,有的诗文每次阅读量能达到数千,有的甚至一篇报道或随笔就达到阅读量数万而进行表彰。
为八讲活动中捐书的朱超群、沈裕慎、黄大秀、张春新、袁德礼、程白弟、卫润石、钱坤忠、陶建幸等老师,总计捐书(包括杂志和报纸)二十余种,累计数百份而表彰。
为在八讲活动中撰写书法题字赠送协会和授课老师的刘俊国、宗琪、李贺雯、姚丹等数位书法老师表彰。
我们是公益组织和团队,虽然没有物质奖励,但今天的文字表扬,愿以此为鼓励,祝大家进步向上,并期望作家诗人们和写作爱好者们通过文讲学习,在写作上有所提高,并在日后的创作中写出更多、更优美的作品打下扎实基础。

六、 社会影响
八次授课,其演讲稿和学员(即听课者)读后感或新闻报道、视频和抖音播放等,累计作品发表后前10天的点击率统计,阅读量分别有6万、71(其中林建明的“人生,来不及遗憾”一文,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533622)万、7万、12万、6万、5万、9万以上(第八次讲座将在八讲后的10天内统计),估计作品发表总阅读量超过123万人次。这是协会举办此文讲活动所没有想到的,也是全国文学爱好者、读者给讲课老师和参与者作品带给讲座的一个惊喜。
以此分析,授课则是一个平台,网络和报刊传播,才是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七、结论
这是文笔精华研究会组织的一个公益文学讲座项目,也是在花桥文促会与昆山花桥镇社区成人教育中心校、昆山市社区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亲密合作,一次成功操作的典范。
八次讲座,邀请一批主要以沪上文化界知名人士参加,以及邀请部分江苏、安徽、湖南作家诗人参加的文坛盛会,其作家和诗人演讲稿、听课后的感想,其中与会作者赠书,读者阅读后的书评等,170余篇/首诗文和数百张摄影照片等,通过网络、报刊传播,受众面达到70余万人次阅读量所取得的良好成绩,令人意外,令人感动,令人感慨万千。
文学团体为社会服务,为宣传社会正能量服务,是值得推荐和推广的。我们正在做,并争取以后越做越好。
文坛盛举与文友有缘。愿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个人,在日后团体的活动中再次作出奉献!
2023年11月22日

编辑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6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