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第 有八阵图土楼
文/梧闽
福建土楼,或方或圆,密布整条山谷,形成绵延10余千米的土楼长城。2008年,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求生,客家人营造了中国建筑史上最特别的“堡垒”——土楼。土楼,客家人2000多年难逃路上的避难所。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民族学家罗香林认为历史上客家人至少有“五次大迁徙”,前三次都是由于战乱。第一次迁徙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晋书》记载:“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北方游牧民族扰乱中原,各种天灾无人治理,导致饥荒、瘟疫蔓延,惨不忍睹。第二次迁徙,受唐末黄巢起义影响。黄巢60万大军,大半都是随军的老幼妇女和裹挟的流民,客家先民不得不再次南迁。来到了更偏的赣南山区、武夷山脉或大庾岭地区。第三次迁徙,由于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南下掳掠。客家先民不得不继续向周边开拓新地盘,往东到达闽西(今福建龙岩长汀县),或是过南岭到粤东。客家人既不是少数民族,也不来自固定地域,和南方土著居民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族群。生逢乱世的客家人只能以各自的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族人们发起盟誓同仇敌忾、保卫家园。居所也在一次次迁徙中改造升级。中国传统木制建筑,无法满足两大需求。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介绍,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应运而生。
话说元未福建'土皇帝'陈友定,开始与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部一起义,志在推翻把百姓分成'四等'元朝统治,福建人作为南宋子民,被元军征服下,列入第四等元朝百姓,称'南人',比'色目人'白种人地位还低二挡次,你说气不气人?所以,祖籍泉州的陈友定揭竿而起,带领十八兄弟拜把一起反元。元至正十四年,在漳州塔口庵,布下天罗地网一一实际上是学习三国中孔明的'八卦阵',派小股游勇引诱元军漳汀路总兵罗良三千骁勇,孤军深入,一声炮响,八卦阵屡屡转换阵势,罗良猛虎难抵拳头多一一最后不留神,被陈友定五虎将之一王大脚先锋,一把关公偃月刀斩首。

罗良作为元军镇守闽西南漳汀路总兵主将,平常生猛悍勇,视百姓为草介,动不动杀戳取乐-他死后,仍然阴魂不散,时常化为狂风暴雨…塔口庵社区长老听从众议,聘请南山寺高僧释道义前来作法,为之超度亡灵,并在庵口筹建一座宝塔,收聚罗良遗体挫骨扬灰,以石塔镇之祈安!这是野史后话。时下,因为罗良兵败身亡,元军在福建兵锋受挫,大都(今北京)元帝采纳阿不拉谋士建议,对福建陈友定起义军采用招安政策,一文敕封陈友定为封建平章理事(省长),腾出驻守福州剑南元军主力北撤,集中兵力对付朱元璋等起义军。此时的陈友定,目光短浅,已忘初心,接受招安,改旗换帜,安享福建'土皇帝'富贵,也观中原逐鹿..时局变幻!

可惜,陈友定做福建'土皇帝时间太短,不足三年,朱元璋在刘伯温等人的谋划协助下,采用'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策略,其部义军不仅讨伐兼并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几大山头义军,而且把元军驱逐出大都,赶回蒙古草原。朱元章一边派三子朱棣坐镇大都,作为平北与平西两路大军节度使,另一路派长子太子(建文帝父亲),亲提平南三路大军,荡平福建及两广,时陈友定率十八个拜把兄弟,分兵抵抗,因为举的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元军旗帜,不再受福建百姓拥护支持,说白了陈友定农民起义军已经投降,属于旧朝的伪军,在明军的分兵合围、攻心为上的进攻中,陈友定部节节败退,最后据守闽南魚嘴岩据点。那一天中秋,杀了几只鸡鸭摆宴,请残兵败将吃饭,气氛悲伤,陈友定夹起桌上白切鸡鸡头,想往嘴里送,因为鸡皮并没有切断,连着半只鸡提起来,同桌的拜把兄弟无一个人动动筷子帮一下,哎!身后的妹妹银井公主,见此幕知道众叛亲离,大势已去,遂转身投入鱼嘴岩上的天池一一银井湖。妹妹这一死,彻彻底底唤醒了陈友定,盛葬妹妹七天后,他下今打开山上三窑金库,分响后解散起义军,并在双第九九坑挖了一个巨大土坑,淹埋卸下的战甲刀枪旗帜,故有战甲坑由来。民间一个说法是陈友定在鱼嘴岩落发出家。另一个说法是在双第洲仔,筹建了一个按照'八卦阵'图形设计的土楼,此说比较靠谱!
具体,下一回再分解。

只记得初见你
--太息平生运多舛,
--拈花微笑几人知?
秋天要离开的信息
故园的上空飞过一群鸽子
秋风一阵凉过一阵
吹过树梢
这个秋天是个叫人欢喜的季节
难得聚在一起的人聚齐在一起
其实我不知道对你该说些什么
就像这样的天气
心情一样的变化无常
每当风儿吹过时
一个人在秋枫树下欢笑
每逢此时
总会想起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茶还在桌子上
还有些温热
可是人们都已经不见了
他们去了哪里?
从此这世界上只剩你一人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缩成一年
此时,正是秋天
那我们从早到晚,不离不弃
伴你这辈子的冬天
你我在这个冬天去远方
这多美好
一路上
白雾苍茫
冰雪洁净
那一天,和陈国耀贤弟一起参观双第土楼,他写了一首凭吊往事的现代诗,志念风烟不在,世事如棋,尽在八卦中!
本文参考:国家地理中文网《福建土楼:家就是最后的避难所》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