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古典文学经典
中国上古最早的三首民歌赏析
文/韩积蕊(山东)

【编者按】民歌,民歌,人民之歌。民歌是指每个民族在古代或近代时期创作的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是劳动人民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谁,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流传下来的。中国上古时代的迄今发现最早的三首民歌分别是《击壤歌》、《弹歌》和《伊耆氏腊辞》,今分别赏析如下,请大家分享。
一、《击壤歌》赏析
【原文】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译文】我每天太阳一出就开始劳作,太阳落山才回家休息。自己动手凿井而得到水饮,自己动手耕作而得到饭吃。帝王对我又能怎么样呢!
【赏析】这首民歌,文字简朴,明白晓畅,抒发了劳动者的自豪之情。最早见于《论衡·艺增》,文字略有不同。
《击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首民歌,大约源于尧舜时期。
这首民歌说明在尧帝时代,人民过着太平盛世的生活,人民与帝王之间,不存在矛盾,对“帝力”亦无所畏惧。
相传尧帝非常关心人民的苦乐,经常到民间巡视,体察民情。偶然有一天,尧帝见一老翁,席地而坐,用一土块,击地打拍子,口唱着他即兴自编的、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这首《击壤歌》。
尧帝站在旁边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本来“帝力何有于我哉?”含有轻视他的意思;但尧帝却认为:这是人民生活过得自由自在的表现,也正符合他的治国目标,故闻之喜形于色。
这首击壤歌,是古人自发而编唱的民歌,则是确定无疑的。老人身享德政而不自觉,自食其力且自得其乐;人民无忧无虑,放言直说,尧帝因此而开怀笑乐!这首民歌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世界。

二、《弹歌》原文及赏析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如上古文献中记录的这样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它十分概括地描写了原始时代狩猎劳动的全过程。
【原文】
弹歌(佚名)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注释】
⑴弹(dàn)歌:一作"作弹歌"。弹,一种利用弹力发射的古老武器。
⑵断竹:砍伐竹子,截断竹竿。
⑶续竹:指用野藤之类韧性植物连接竹片两端,制成弹弓。
⑷飞:发出。土:这里指泥制的弹丸。
⑸逐:追赶,猎取。宍(ròu):"肉"的古字。指鸟兽。
【译文】
砍伐野竹,连接野竹。
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赏析】
《弹歌》这首古歌录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是东汉时记录下来的。《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著。
《弹歌》是上古歌谣,上古歌谣指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以前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全诗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生活,句短调促,节奏明快,富有情趣。全诗仅八个字,写出了“弹”从制作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表现了劳动人民最初用“弹”这一工具来打猎的喜悦心情。它生动地再现了初民狩猎活动的真实图景,充分展示了远古时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后人评价】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从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固然没有根据,但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

三《伊耆氏腊辞》赏析
【原文】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解释】
1.伊耆(qǐ)氏,即神农氏。
2.蜡辞,周代十二月蜡(腊)祭祝愿之辞。
3."反",同"返";"宅",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原地。
4."壑",这里指洼地。
5."昆虫",指螟、蝗等农作物的害虫;"毋",不要;"作",兴起。
6.泽:沼泽;"草木"指危害庄稼的稗草、荆榛等植物。
【译文】
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
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不要繁殖成灾!
野草回到它的沼泽,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赏析】
这是一首上古时期的农事祭歌。歌谣选自《礼记·郊特牲》。具有明显的咒语性质和浓郁的巫术色彩。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随之而来也就有了为农业进行祝祷的宗教祭祀活动。
这首《伊耆氏蜡辞》便是一个叫伊耆氏(有说是神农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蜡辞"即"腊辞"。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
这篇祝辞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别从土、水、昆虫、草木四个方面提出祝愿,每一句正好说着一个方面。先说"土",希望"土反其宅"。全句说,土返回它的原地,是希望田土不流失的意思。次说"水",希望"水归其壑"。全句说,水流向它的洼地,是希望水流不要泛滥成灾的意思。再次说"昆虫",希望"昆虫毋作"。这一句是希望昆虫不生,免除虫灾。最后说"草木",希望"草木归其泽"。这一句希望草木返回它们的沼泽地带,不再危害庄稼。

诗中所举土、水、昆虫、草木四物,与农业生产的好坏关系至为密切。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愿望,又都是命令;既都是祝辞,又都是咒语。一种原始人心灵深处的动荡、不平衡,通过这四句歌谣被表达了出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大自然作斗争的强烈愿望和要求。阅读这首祝辞,读者的眼前仿佛闪现出一群原始人,他们正在旷野之中举行庄严肃穆的祝祷仪式。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