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道中的三国鼎立
作者:朱双顶
历史以它不停歇的步伐,又一次来到了分叉口,竟然又是多流奔腾激荡起来,以不可阻挡的澎湃之势,最终汇聚成三般急流而奔涌向前,这便走进三国鼎立时代。它以天下无道方式驶入,又以天下无道方式终结。何以如此呢?
孔子说:“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说的是周朝末年他所处的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已无法号令天下了,各大的诸侯已走到历史的前台开始自行争霸了,天下已进入群雄逐鹿的纷争大乱时代,开启了春秋战国的到来。而类似于这种情况,在经历四百余年的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之后,何以又走向分裂呢?这还是干弱枝强使然,历史又走进一个新的轮回。
周朝的分封制,最终使王朝中央逐渐衰微变弱,诸侯反而是越来越强,干弱枝强最终形成了五霸七雄的天下大乱局面。汉朝采用分封制与郡县制并用,最终分封制被军阀割据所代替、郡县制走向衰败的结局,帝国又走向了干弱枝强的历史旧路,帝王竟然成了军阀们争天下的可用政治工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就是大汉帝国的覆灭、新兴三国的鼎立。
东汉末年的外戚与宦官的轮流把持朝政,导致社会黑暗透顶,百姓处在水深火热的不堪忍受之中,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为了应对和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增加了割据军阀的权重,恢复了先前的州牧官制,使州牧成为刺史之上次于九卿的地位,权同于原郡国的守相,让州牧得以重操重权,由此王朝中央政府与各割剧军阀之间,开始形成干弱枝强的态势,拉开了中原分裂的序幕,天下大乱自此开端。
而这一军阀混战的乱局大门,最终由勇猛善谋而又十分残暴的边将董卓打开,一发而不可收拾,历史向着三国鼎立奔去。汉灵帝时加重的军阀割据,到了汉少帝时,由于暴发了新一轮也是最后一轮的外戚何进与宦官张让之争,驻扎在河东、拥兵自重的军阀董卓,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所砸中,被外戚密召进京用武力协迫除去宦官。事泄,何进被先下手为强的张让所杀,而袁绍、袁述又带兵进宫将搜捕到的宦官全都杀害。这让董卓渔翁得利,率领关西军趁机轻易进入洛阳,假造声势,得以收编何进的部下,很快控制了局面,从而独掌朝政大权,进而废掉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汉王朝也就走到了最后的关头。
面对有“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绍反对,董卓不得不顾及袁绍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影响,和太大势力的左右,不得已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可这又怎能化敌为友呢?不甘的袁绍,以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统率十八路大小军阀(诸侯),共讨董卓。一个三国前期的军阀混战潘多拉魔盒,就这样被打开,又一个“征伐自诸侯出”的无道时代,就这样开局。结果是,董卓迫使汉献帝迁都长安,一把火烧尽洛阳,让百姓流离失所,尸骨弃野,最终董卓又被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计加离间计所除,留下的便是军阀混战的天下大乱;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让袁绍得以占据黄河下游四州之地,领军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末年势力最强的北方军阀,但狂妄自大的他,还是没能逃过官渡之战落败的残酷结局,而无可奈何花落去。
同为反对董卓的曹操,虽时为最坚决,在袁绍率各路大军观望之际,义愤填鹰地不管不顾,决然地率领不太引人注目的、只有五千人马的队伍,独自地冒然向董军率先发起攻击,这无疑是以卵击石,结果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一交手便败下阵来,是损兵折将,只好垂头丧气败回。尽管如此这样,曹操仍是越挫越韧越勇,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与奋战,使自己的势力一步步地壮大起来,成为雄据一方的强大割剧势力。他受挫后毫不犹豫地变卖家产再起兵,最终靠剿灭黄巾军而得降兵三十万,建立起“青州兵”作为自己的精军,在兖州创立起自己的立家之地,从此而一展宏图,是讨董卓,平袁术,败袁绍,息刘表,灭吕布,降刘琮,同孙权刘备争天下。他在汉天子落难无以为生时及时给予扶助,使其得以安命,最终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作为,开魏国之基。
作为西汉皇室的宗亲刘备,虽有皇家的血统,却早已沦落民间成为贫士,即便是被曹操称之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吾”,在初时当下,于乱世之中,也不得不仰人鼻息而求存,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从起家后一路走过都没有自己的地盘,即使有也很快丧失。他先后投靠过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刘表,是地地道道地东奔西逃。只是在荆州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出山辅佐之后,才真正地拉开了称霸一方的序幕,开启了蜀汉创国之艰难历程,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联合而打败曹操,这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才有了后来的西夺益州,攻占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国,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国。
这时在南方,入主江东的孙策、孙权两兄弟,趁着曹操在北方经营统一大业之机,尽情地发展自己的割据势力,也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是弃军突起。人称“孙郎”的孙策,接替战死的父亲孙坚之职,一心想着继承父志而大干一番事业,靠着异常勇猛而一马当先,终获得袁述的信任而拨给一千人马,去平定江东而开得自己的地盘,可天不佑人,竟然失手于小人所害,留下遗憾,将已得的江山留给弟弟孙权。孙权果不负兄长所望,在张昭和周瑜的帮助下,19岁的他,继承父兄业绩,担负起巩固发展江东的重任。他依靠周瑜,与刘备联手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大胜。赤壁之战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一时委屈自己,将荆州借给刘备,又乘势向岭南地区发展。后来,又乘着曹操兵败北归,无力南争之机,将江东进一步稳定拓展,再次顺势而为夺回了荆州。他借刘备西取益州、关羽北上伐曹襄樊之机,派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得手,并杀死回援荆州的关羽,再激怒刘备兴兵伐吴,乘势派陆逊发动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而大败刘备,使刘备败回白帝城,急火攻心而病死。后迫于曹魏的压力,主动放弃已夺回的荆州,与蜀汉又重归于好,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最终形成。
一个群雄逐鹿而致天下大乱的时代,一个天下无道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代,就这样终结于魏蜀汉三国鼎立。三国也以始于乱而达于治走进历史,可等待它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一声叹息,它始于无道而治于有道,最终还是灭于无道。这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让中华民族又再次走向一统新生。
三国鼎立终结了军阀混战的天下乱局,但不等于终结了国与国之间吞并的统一走向。蜀汉与东吴两国的被灭,就是这一走向的必然之局,而晋代魏则是华夏统一的又一个轮回。这一切如同三股急流经一段奔腾之后,于狭窄之中交向碰撞之后,突然汇合转向开阔而一泄千里,汇聚成大河流淌而缓缓回归平静,又去酝酿一个新的蓄势待发。
胸怀大志的刘备,虽偏偶西南一方,在众人的一而再的劝说下,称帝蜀汉,却不忘匡复刘汉江山的夙愿,非要进行灭吴灭魏之争,结果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愤,忧死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主。”在位仅三年就撒手人寰,留下一个烂摊子而去。其子刘禅即位为蜀后主,遵其父临终前嘱咐“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确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果不负先主,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禅,是平定南中,六出祁山,最后劳心而病死于北伐途中的五丈原。蜀汉江山从此步入危机四伏之中。
诸葛亮尽管有奇天之才、尽鞠躬尽瘁之为,也扶不起无用的阿斗,君弱臣也弱的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就踏上了不归路。诸葛亮生前挥泪斩马谡,死后计杀魏延,虽有立威除害之功,却留下了“如今蜀汉偏安西南,人才比不上曹魏兴旺,而今又处死国中俊杰,只好使用才德更加低下的人”之说,被后人提出质疑:“诸葛亮把严明法纪看得比人才更重要,且不吸取三次北伐失败的教训,还想成就大业,这不是很困难的吗?”也确是如此,蜀汉后来果然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等到姜维时代再北伐时,蜀军已无率军的将领了,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奈之下,只好让年近八旬的廖化做先锋。这样的蜀军又哪里是魏军的对手呢?加之后主刘禅之昏愚,又亲小人远贤臣,蜀汉就这样被曹魏所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支奇袭的不大军队,竟能迫使仍拥有大军的后主刘禅面缚自降,虽说是令人不可思议,但也在情理之中,说蜀汉君弱臣也弱而致灭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而此时的东吴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出现了君荒唐、臣难作为的现状。在蜀汉灭亡的第二年,吴景帝孙休病逝,其从子孙皓被人拥立继位。谁想这一昏君竟然是恩将仇报,杀毙拥立大臣,逼死嫡母朱后及两子,是穷奢极欲,残害百姓,崇信奸臣,迫害辅佐之臣,人心尽失,吴国朝政从此日益败坏,东吴也一步步走向灭亡。吴国虽拥有长江天险的坚固屏障,凭靠崇山峻岭封住边境,有着土地方圆几万里,拿着武装的士兵上百万,可又哪里经得起昏君这样的折腾。结果是在西晋大军的攻伐下,仅一天之内就放下兵器,孙皓也不得不反绑双手出身自降,将先祖的基业断送,吴国由此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再固的天险,再强的兵力,再大的基业,也经不起君荒唐、臣难作为的折腾。
那么,雄据北方的曹魏又是如何?曹操虽落败于赤壁之战而再无力统一华夏,但仍不失枭雄一个,将北方牢牢的统辖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挟汉献帝以治天下,以丞相之名与魏王之封,着力经营北方,虽有犯上擅权之实,但却还是有大义之正,在有生之年,拥献帝以自尊,以魏王而屈身就国。他的臣强君弱之样,也传统给了司马懿,为其后来被子孙立国的魏王朝,埋下了灭国之祸根。
司马懿被曹操用为辅佐曹丕而大显身手,是“每与大事,辄有奇谋”,所以当曹丕废掉汉献帝,登上皇位之后,即信任和重用司马懿,在魏文帝时代可谓得宠,最后又受遗诏与他人一道辅佐魏明帝。在魏明帝时,继续被重用,拜为大将军,负责对蜀汉的战争,并平定辽东,是功高望重,从而掌控了大部分军权。他利用职权拉拢世族官僚,最终形成以司马氏为核心的势力集团,君强臣弱开始向君弱臣强渐渐发生倾斜,最终发生质变。等到魏明帝去世前,他又被火速从前线召回而再次授命辅佐八岁的幼君魏少帝。虽然中途受到大将军曹爽的排挤,而不得不装病在家不问政事,但最终以欺诈之法得手,除掉曹爽而夺权成功,担任丞相,从此撑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他也像曹操一样,活着之时,并未废除魏帝而自代。但他的子孙就没有那么温良恭俭让了,有了儿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为,更是到了孙子司马炎时,就毫不手软地废掉了魏元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以洛阳为国都的西晋王朝,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又迎来了新生。历史便在君强臣弱与君弱臣强变化中转换,而走向更替。
所以说,三国产生于天下无道的军阀混战之巨变,又终结于天下无道的谋篡之中,在一报还一报的历史浪滔之中,合与分、分与合一浪高过一浪而向前奔去,既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更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留给人们的便是历史,更是明鉴。
2023.7.27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