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了四十五年 才有幸与您喝茶
秦鹏程

2023年11月3日下午2点,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奖暨青未了金融散文颁典礼在济南大众传媒大厦举行。文学界大咖和获奖作家们齐聚一堂,共襄文学盛事。
我,一个追梦人,凭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邀请函,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踏进了山东新闻大厦的大门,步入四楼学术报告厅,荣幸地参加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奖暨青未了金融散文颁奖典礼。反映本人从事银行工作三十余年的经历和生活的《纸短情长》一文,经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山东金融业协会,山东金融文学编辑部专家评委的初评、复评,最终综合评定,有幸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青睐,荣获第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赛“向阳而行”三等奖。
会议大厅里,一杯浓郁的热茶早已摆放在面前的茶几上,杯中的茶叶在起起伏伏。当我聆听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总编辑廖鲁川激动人心的欢迎辞时,我的心,犹如面前杯中的茶叶在起伏!
当我凝神倾听全国政协委员、担任稿第三届青未了评委散文奖评审主委、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掖平介绍此次散文奖项产生经过,观看大屏幕上获得第三届青未了获奖名单,浓郁的茶水不时飘来一阵阵清香!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当面能够聆听李教授点评获得第三届青未了一等奖的《黄昏抵达辽阔大地》等散文场景。
她说,作者安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大草原上一个叫西苏木的美丽小镇,那里居住着女主角凤霞一家人,他们家既有热气腾腾、攒足了劲过日子的精气神,又充满了与自然环境相依相护、和万物和谐共处的亲和力。这篇散文也描写了人性的孤独。当采风者“我”在孤独的草原上孤独地仰望满天繁星的时候,当“我”发现那只叫朗塔的小狗在孤独地奔跑、孤独地依从着每个人向它送去的眼风和呼唤的时候,我知道,这种孤独感是一个文学写作者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在浩渺天地间,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带来了这种自珍、自爱、自敬的卑微感。
散文是一种自由漫步所获得的感触,它离不了地气和烟火,但又绝非世俗的鸡毛蒜皮,而是打散在生命缝隙间的、值得我们珍惜的温情和明亮。所以,当那只叫朗塔的小狗亲切地望着凤霞家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我”这个外来的闯入者的时候;当凤霞意气飞扬地召集所有的人坐上摩托,朝着目的地出发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些烟火、地气,汇集成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心全意向理想而去的那种精气神最坚实的支撑。
李教授还提到那篇《吟唱的扁担》散文。她说,这位作家特别会写作,开篇第一句就抓住了我。他说,“故乡扁担的吟唱,是从黎明一个个温暖的肩膀上开始的,他们是一年四季里最美妙的歌谣”,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扁担欢乐的歌唱,不仅抵御了艰难岁月的荒寒,更捍卫了大写的人立在大地之上的高傲和坚强。扁担的弹性是韧性的隐喻,而扁担的负重则是生命必胜、理想必胜信念的宣告。重要的是,在这篇《吟唱的扁担》里,没有那种过分的拔高,它刻摹的只是一条条普通的扁担,却担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挑出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当李掖平教授最后说到:“每个人的肉体生命都极为有限,每个人的即席演说都会成为过眼烟云,但用文字定格下来的每一帧美丽的图景、每一寸温暖的光阴、每一缕发自生命的痛感、每一份催人奋进的力量,叫做永恒。也许作者的名字会被时间遗忘,但文字散发出的光亮将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永远温暖且光芒万丈。”
我听了如醍醐灌顶,血脉贲张!
首次参加青未了散文大赛的我,当走上高高的领奖台,从领导手上接过获奖证书时,望着面前茶杯中不断起伏的茶叶,我的眼睛温润了:这一天,这一刻,我整整等了四十五年!
1978年高中毕业时,正赶上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爱好文学的我,毫不犹豫填报文科大专。
因为初中课堂上,语文秦承俭老师曾经给我们读过著名作家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刘洪、王强、房林嫂等与日寇殊死搏斗的场景让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秦老师看到后很高兴,最后,他鼓励我们说,《铁道游击队》取材于抗日战争中的山东省枣庄市微山湖周边的真人真事,党和国家对作家本人进行了重奖,据说,知侠本人仅稿费就一辈子也吃不清、花不净。你们长大后只要不怕吃苦,有人也可能成为作家!
当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听了,禁不住心花怒放,萌生了作家的梦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要想成为一名作家,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写作技能。无疑,作为农村长大的我,必须跨过高考独木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于自己从小学到高中正处在“读书无用论”年代,学工学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我们的文化知识学的支离破碎,底子薄、基础差。当我走进考场看到考卷,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
当时大专报名人数众多,而高考录取率仅有4%,而文科招生量更是少的可怜。可以说,高考难,考上文科更难!在我们学校,几届毕业生当中,考上文科的人属于凤毛麟角!由于我偏科严重,数次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下徘徊。我不服输、不信命,屡败屡战。“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1983年,经过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终于榜上有名。
参加工作后,多年从事的银行业务工作,日常繁重的工作、上级业务考核并没有浇灭我的文学梦火苗。发生在干部职工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县支行清廉新风深深影响着我,感动着我,被我写入文章中,九十年代撰写的散文《爱心托起小燕超》《监督力量的保护神》相继被《济南日报》《改革名人风云录》刊登。
进入21世纪,我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回家的路》《故乡嬗变》相继荣获济南分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一等奖、“我的五年”征文三等奖。《中国梦 我的梦》2013年12月24日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发。《西大门的老井》2021年荣获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小康情”网络征文大赛二等奖。《父母的存折》被《河南文苑》刊登。《年味》《药锅里流出的爱》《云翠湖的早晨》等相继被学习强国山东平台采用。
2019年、2021年我相继加入山东省散文协会、济南市作家协会。
在多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写人写事,而且还在修身正己,用心做人做事,用凡人善举传递正能量。2017年,反映我的家风家训的微电影《家风如春雨 润物细无声》受到人行济南分行通报表彰,并组织在山东、河南两省展播。
2022年退休后,一个问题摆在面前:
多年的我文学梦是就此打住撂下,与其每天浑浑噩噩与牌友、棋友为伍,无聊打发剩余岁月?还是拿起笔,走出家门,去追求高雅、向上、向善、富有情趣的生活,继续拓展文学空间,结识更多的文友,拜师求教,去圆自己的文学梦,活出自己的人生色彩?
一次,偶而读泰格尔《把自己活成一束光》一诗,我被“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愿我们每一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美好。”那首诗所震撼。进而在宋朝诗人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诗中找到了答案:在天空中写诗,在泥土中生活。
诗和远方让我继续执笔为歌,讴歌真善美,向阳而行!
行百里者半九十。远方在哪里,我的文学梦应该在哪里绽放,我茫然不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实得分准备的人。”作梦没有想到的是,奇迹终于发生了。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人行济阳县支行高培华同志是我多年的文友,他看到“学习强国”平台刊发我撰写的《药锅里流出的爱》后,深受启发,欣然命笔,他笔下的“春风荡漾《药锅里流出的爱》”一文,被山东金融文学刊登。
由此我才知道我们金融工作者还有另外一个家——山东金融文学,由此我终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四十余年的光阴,四十余年对文学的挚爱与不舍,四十余年的追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3年5月20日,我受林毅主编邀请,荣幸地参加了第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赛“向阳而行”启动仪式。
从此,心怀感恩,在山东金融文学编辑部老师的无私帮助下,我的写作掀开新的一页。终于走向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大赛暨第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赛领奖台!
时代抵达的地方,思想和文学应该抵达。作为一名新时代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我深深感到,与各位获奖文友相比,还深感羞愧,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作品质量还相差甚远,可圈可点的文学成果乏善可陈,因为真正能够拿出门的像样作品屈指可数。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奖暨青未了金融散文颁奖典礼落下帷幕。
那杯茶还摆放在那里,茶水我一口也没舍得喝。我想,今后还有机会再回来喝茶!
2023年11月21日
作者简介:秦鹏程,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人民银行平阴县支行退休职工。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中国纪检监察》《金融时报》《山东教育报》《支部生活》《济南日报》“学习强国”平台,《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等。散文“西大门的老井”2021年荣获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报业集团第六届“小康情”网络征文大赛二等奖。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