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故事 〈一〉水经理养螃蟹
六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忙碌一生,突然退休,不用上班,没有事做,少了应酬,却有诸多不适应。有人调整心态,重建圈子,培养爱好,寻找乐趣,悠然自得,回归家庭,颐养天年。有人总放不下过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烦气躁,一夜苍老,白发满头。更有甚者,悠悠寡欢,命不久矣。有人不服老,发挥余热再创业,极少有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弄丢了积蓄,自找烦恼,老来找不快活。这里归纳整理几则见闻故事,以警示后人,让读者领悟。

〈一〉水经理养螃蟹
临江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水库塘堰棋布,江河湖泊众多,三山六水一分田,有百湖之县的美称。水产养殖业在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多个湖泊连接长江,通江达海,水运发达,是全国有名的百强县,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水经理,真名易杰,从事水产工作四十多年,大家都称呼他水经理,习惯成自然,反而忘却了他的真姓名。水经理是临江的名人,拿政府津贴的水产专家,六十年代,从省城农学院水产系毕业后,分配回临江县大金湖水产开发公司工作,从技术员、分场场长、公司副总一直干到公司总经理。八十年代末,脚鱼、螃蟹等特种水产市场走俏,大金湖螃蟹(中华绒螯蟹,也称大闸蟹)出口香港、东南亚,成了知名品牌,年创外汇几百万元,是全省有名的外贸企业。
中华绒螯蟹是名贵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它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所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铁、核黄素等非常丰富,属极高的绿色纯天然营养食品,港澳市场时价500多元一斤。大金湖曾出产一只蟹王,重1.6斤,售价高达1.8万元,轰动港澳台,水经理养螃蟹,从此,更是响誉海内外。
九十年代初,水经理光荣退休,几个朋友劝他趁着余温,发挥专长,为自己做点事情,承包湖塘养螃蟹,说热了他那颗躁动的心。香港鸿运贸易的余老板是他的老客户,也算是过命的交情,十多年的生意往来,把他一个频临倒闭的小公司救活了,赚得钵滿盆满的,余老板酒桌上满口答应,只要是水经理养的螃蟹,三两一个的,300元一斤,有多少他要多少。上海崇明岛蟹苗养殖养场的刘场长,中华绒螯蟹的蟹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誉满鄂湘皖,有口皆碑,他也酒桌上拍胸表态,支持水经理创业。找好了进出的渠道,水经理信心滿满的,走上了退休创业之路。
小金湖是大金湖围垦的湖中湖,水面八千余亩,水质好,水草肥,是养螃蟹的天然湖汊。老经理要承包养螃蟹,继任者满囗答应,按市场价每亩水面收取年租金100元,优先承包给老经理。而筹措投资款让水经理大费周折,几家国有银行先满口应允,后多次设门坎,最后只得用房屋抵押,在农村信用社贷款80万元,自己的积蓄加上向子女及亲戚朋友借的共100多万元,凑取了200万的投资款。
小金湖边有二排平房,住宿、办公、会议室一应俱全,新添置几条小木船等放养捕捞用的设备,聘请了当地几个在湖边长大的后生,挂起了小金湖螃蟹养殖基地的招牌。想着几个月的忙碌终于有了结果,水经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中华绒螯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的特性,决定了蟹苗产地只能在上海崇明岛。崇明人充分利用螃蟹秋季迴游出海口,在河水与海水汇合处产卵的习性,将受精卵捞起,建孵化池,发育成幼蟹苗,来年春末夏初,出售蟹苗给卾皖等地大湖养殖户,价高时毎斤20多万元。水经理轻车熟路,找到刘场长求购100斤蟹苗,亲自验完货,便被刘经理拉出喝酒,第二天装车返回临江后,便当晚撒放小金湖中。
螃蟹食杂,以水草为主,小鱼小吓,鱼贝类腐肉都可食用。六、七月是螃蟹生长的最佳季节,必须向大湖投撒玉米,麸皮,虾皮,专用饲料等,保证螃蟹的营养供给,促使成长。直从投放蟹苗后,水经理吃住都在湖边,顶烈日,迎湖风,风餐露宿,查苗情,寻蟹跡,倾注了心血。转眼八月了,湖边偶发现了螃蟹在爬动,捉到的蟹个头小,每只约二两左右。俗话说,九月重阳螃蟹爬墙(是母蟹性成熟,找地方产卵的躁动),性成熟比正常年景提前了一个月。这个现象引起了水经理的警觉,凭多年经验,这是辽蟹,而不是中华绒螯蟹,进的蟹苗出了问题。捕捞季节到后,只有三分之一是中华绒螯蟹,达到三两一只要求的也不多。辽蟹个头小,买不出好价钱,从湖中捕捞的鱼也不多。当年结账,除去人员工资,水面租金,净亏近110多万元。辛辛苦苦干一年,却是债务缠身,真是苦不堪言。
水经理事后总结反思,进蟹苗时疏忽了一个环节,验货时是真的中华绒螯蟹苗,上车发运前没有亲自查看验收,是刘经理有意而为?还是中间有人调了包?依法追究证据不足,只有吃个哑巴亏。难道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商场真的无父子?水经理带着这些疑问,背负着债务,回归到现实的退休养老生活中。
作者简介:

吴高升,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农村和经济管理工作多年,年轻时喜欢动笔,曾在多家报刋上发表过新闻通讯类作品,现已退休,坚持游泳走路,练太极和书法,偶尔写点小文,打点小牌,喝点小酒,过着平淡安乐的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