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宝哲
李元鼎 (1879~1944) 字子彝,亦作芝逸、子逸,笔名礨空,号老曼、鲁曼,晚年自号漫西居士。陕西蒲城荆姚镇中街村人。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李丁昌为秀才,英年早逝,祖父李云萼以举人授汉中府学教授,元鼎早年即随其在南郑读书,18岁时祖父病逝,返回蒲城。补县学生员,以学业优异得陕西学政沈卫(沈钧儒叔父)器重,选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深造,广交俊彦,与于右任、吴宓、李仪祉、李约祉、范紫东、杜斌丞等均为同窗。时值清末,政治腐败,国难日深,学生多想出国游学以图复兴,晚清当局亦有官府选派之举,宏道学堂得到12个名额,李一选得中,遂于1905年与张季鸾、茹欲立、杨铭源、宋向辰等一起到日本留学。李先入济美学校,后转入明治大学分校经纬学校,毕业后考入早稻田大学文科。
同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李等率先加入,投入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1908年开始,与井勿幕、茹欲立、杨铭源、赵世钰、李西堂等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抨击清政,鼓吹革命,揭露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痛斥吸食鸦片,强迫缠足的弊害,宣传救国思想。李元鼎用礨空、鲁曼等名,在《夏声》上发表了《敬告陕甘父老》、《论中国现今之民气》、《论中国国民心理之变迁》、《陕西数十年来民生之疾苦》等一系列文章。他喻列强为巨盗,疾呼:“巨盗至,将蹂躏我河山,践踏我田园,发掘我祖宗坟墓,吸取我人民之膏血,祸将不远矣! ”忧国忧民,振聋发聩。同盟会陕西分会建立后,因会员分布各地,联络不便。井勿幕深恐泄露机密,给反清革命造成损失,但又苦于没有可靠安全的联络方法。李为井勿幕设计了“通讯横斜格”及“纵横联系法”,使革命党人的联系既方便又保密。辛亥革命前,陕西同盟会革命党人从未因联系方法不当而失密,为同道所赞。
孙中山
1909年,李由日本回国,任西安府实业中学堂教员。同年,陕西咨议局成立,李任秘书长。曾以清朝“永不加赋”祖制抵制清廷增征田赋税银的命令。由于他与副议长郭希仁、李桐轩及常驻议员井岳秀均为同盟会员,所以陕西咨议局实际为同盟会革命党人所掌握。
井勿幕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翌日,李即到革命军任参议兼文书。陕西军政府成立,任军政府秘书,后又负责秘书厅事务。文告、政令,多出其手,在东西两路战役中,李经常彻夜劳碌。后任陕西军政府教育司司长。民国初年陕西教育计划的制订、学校的创办、派遣赴外留学生等教育界重大事宜,均为他直接筹划实施。如在省城创办三秦公学,进而筹建西北大学,在大荔创办第二师范,在凤翔创办第二中学等,先后派遣出国留学生百余人。后来以“当代水圣”名满天下的李仪祉即属其选派的留德学生之一。又致力于社会教育,扶持易俗社,创办宣讲团,主张言文一致,读音统一,对地方文化多有贡献。
1914年,袁世凯亲信陆建章主陕,残害革命党人,倒行逆施,李即愤然辞职。时教育司有三千两白银的节余经费,秘书常某按旧例向李建议:以半数归司长,其余由秘书、科长平分。李听后勃然动怒,严厉申斥这种中饱私囊的“旧例”,并令秘书将节余经费如数上缴。卸职后他漫游北平、山西等地,考古揽胜。返回西安后,即闭门读书写诗,两年多虽然不问外事,但仍忧国忧民,暗与郭希仁、宋相臣、樊毓秀等密组“乐群学社”,以联合同道,从事反袁。袁死,陈树藩督陕,追随皖系军阀段祺瑞,背叛革命,靖国军起。1918年8月8 日,于右任、张钫在三原就任陕西靖国军正、副总司令。11月井勿幕摆脱陈树藩的软禁被推为总指挥。同月,井勿幕遇害身亡,李闻讯悲愤异常,在悼诗中写道:“烈烈寒风拂晚营,赤光芒角见沉星。英雄末路逢妖孽,中兴事业丧岑彭。临难定知心不死,归元忍睹面如生。遗尸马革凭谁裹,抢地呼天泪满膺。”痛惜之情跃然纸上。随后伺机微服渡渭,直奔三原参加陕西靖国军,被任命为总部秘书长,从事“反段倒陈”。1919年2月,北洋政府与广州政府议和,北洋政府认为陕西属匪区,不应属靖国军,派张瑞玑为和会北洋代表来陕,张袒护陈树藩,陈遂猛攻乾州靖国军,形势危急,李元鼎据理相争,斥责张瑞玑,使其屈服,乾围乃解,免去一劫,乾民感其舌战之功。因为井的被害,靖国军大伤元气,既要面对北洋军陕、奉、直、晋、甘、川、鄂诸军的围攻,又要应付陈树藩的分化瓦解,自己内部又矛盾丛生,因而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李元鼎矢志不渝,坚定地同于右任并肩战斗,同甘共苦,艰难地支撑着局面。最后只有杨虎城的第三路军树旗不倒,1922年5 月,眼看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于、李、杨三人商定,由杨带余部转战陕北,投井岳秀部以图再计,于、李二人取道甘肃、四川南下,追随孙中山。李先行,经陇东至兰州,复折陇南,但到事先约定的地点,未能与于右任相见,只好返回。一路间关崎岖,饥寒困顿,同行者不堪其苦,而李神色自若,视如漫游山水。回陕后执教于省立第一师范和民立中学,教书育人。当时窃任陕西省长的刘镇华因其声望,以政务厅长等高职屡聘出任,均被坚拒。
杨虎城
1926年5 月,西安城被刘镇华围困,城外接济隔绝,饥饿不能出户,李仍处之泰然。学校经费艰难,校长念李元鼎家中人多负担太重,暗地送来三十块银元,补其家用,当李得知这是对自己的特殊照顾后,立即婉拒,其高风亮节,感动同事。围城期间 杨虎城经常问计于李,李则同仇敌忾,不时出谋献策,商讨分析,屡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例鼓舞其斗志,增强其守城信心。西安军民在杨虎城、李虎臣的领导下,坚守八个月终于迎来了城保围解的胜利。西安城围解除后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请李出山担任要职,李却认为时局混乱,邪说横行仍不肯出。1928年于右任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坚邀茹欲立、李元鼎襄助,茹欲立于是年秋赴南京出任审计院副院长,李元鼎在多次催促后受于右任之邀赴南京漫游,在遍访苏杭名胜古迹之后,复执教南京中学。于右任仍促其从政,未几,受聘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编篡委员会编纂。斟酌体例,梳剔史实,以识解明达,为众所推。1931年于右任就任监察院院长,茹欲立任首任审计部长,李元鼎任副部长。一度转任监察院监察委员。
茹欲立
蒋介石
1932年夏蒋介石发动对红军第四次“围剿”,追加巨额军费。11月财政部函至审计部,茹欲立以国民政府“十二号训令”为依据,拒绝签字。蒋介石极为恼怒,责令于右任从速解决。于右任无奈,多次劝其姑且应付,茹拒不从命,当即辞职,并在《申报》刊登《茹欲立鬻字为活》。茹欲立辞职后,李元鼎任审计部长,以刚直不阿,清廉自守出名。1933年于右任为了推行监察、审计制度,拟在全国各地设立监察、审计分支机构,遭遇抵制,李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政务会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终得通过。事后上海某报曾以“李部长在中政会上摔破火柴匣声震屋瓦,获得新预算的通过”为题作了报道。任职期间,曾订立完善审计制度,筹设各省审计处,对审计人员采取了考试任职的录取办法。其时审计部总务计划将历年所积油桶和报纸等出售所得约两万元由科长以上人员私分,李得知后立即制止,并指出:“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私分国家财产,与理与法难容。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后用此款购置汽车供职工公用。蒋介石因为拨付军费每次都要被审计部从中作梗,即另在军事委员会下设了一个审计厅以为御用工具。该厅一成立就要求审计部按照其计划如数拨付军费,监察院长于右任左右为难,劝李按额拨付。李则力排众议,坚持照章办事,予以拒绝,不卑不亢,令蒋无奈。前任部长曾因拒拨南昌行营的军费预算而引发蒋的雷霆之怒,迫而辞职,前车之鉴,重蹈复辙,先生风骨,国人感仰。1935年春,蒋介石派侍从室要员给李元鼎送来50万元支票,示意对军费审计予以通融。李卑视蒋的利诱,不为所动,派人将支票送还侍从室,并立即向于右任递交辞呈,愤而挂冠。此时,李身上只有三十块大洋,毅然携眷归陕,在西安教书养家糊口。顾祝同为拉拢李元鼎,派人送去500大洋,李元鼎把银元从门里扔到了院子,不食嗟来之食。据说当时家里的厨师看到赶忙过来说:“锅里正在煮馍,没柴烧了,这可咋办?”意在让他把钱留下补贴家用,李却说:“这有何难?”两脚便把身边的躺椅踹成数段,并说:“拿去把馍蒸了,饭还要吃!”足见李之风骨。

其时杨虎城主陕,李被选为陕西省政府参议。李与杨为密友,杨新建公馆为纪念与军阀作战得胜从胶东、豫东回师西安,取“紫气东来”之意,原名“紫园”,李深知蒋介石心眼太小,“紫气”有附会为帝王、圣贤出现的预兆,恐引疑猜,建议取“止戈为武”中第一个字,改名为“止园”,以“到此为止”之意,表示自己手握重兵是为国家长治久安,别无他求,杨欣然采纳。此后其地便成了杨虎城会见重要客人,掩护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进行秘密活动的重要地址,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止园”魏隶匾额为书法家寇遐所题,据传蒋介石来西安不肯入住止园,是因“止”是“正字无头”,与蒋字“中正”犯忌,有无其事,已不可考;但后来的省主席祝绍周欲将“止园”改为“正园”以媚蒋,请寇遐另书遭到拒绝碰了钉子却是真有其事的。
李元鼎还积极支持杨虎城在陕西兴办教育和兴修水利,杨在家乡蒲城创办尧山中学,他全力协助,参与筹办并担任校董。亲自为尧山中学题写了校名。1935年秋,李元鼎随杨虎城视察了泾惠渠工程,同行还有王捷三等。1936年12月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李衷心赞同。后杨虎城被迫出国又被蒋骗回长期监禁,李以校董身份仍然关注尧山中学校务与发展,继续支持杨的未竟事业。杨将军老母辞世后,陕西同乡袍泽,慑于蒋的压力,无人敢来主持丧仪,李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自任题主,为杨母题写神主,积极奔走筹办丧事,充分显示了患难中的挚友真情。
抗日战争期间李连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1月,担任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团长,率卢冀野、邓飞黄、余家菊、梁漱溟、梁实秋、于明州诸团员遍历陕、晋、豫、鄂等省抗日前线和后方,返渝后据实写出报告,揭露阎锡山、汤恩伯、胡宗南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和民间疾苦的状况,当局置若罔闻,重庆《新华日报》 曾全文刊出。
1940年,蒲城县成立县志馆续编县志,推举李元鼎为首任县志馆长,李虽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但仍慷慨应允,欣然任之。遂于县城古镇巷缑章保旧宅设立馆址,招聘贤能,组建编纂队伍,有序地开展工作。
1941年2月李元鼎获国民政府二等景星勋章。1942年,出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会长。在首次开会前,省政府授意企业公司给议员赠送高级呢料进行笼络,他当众申明:“我是不要的,大家愿要与否,我不干预。”遂无一人甘于接受。在任期间,为减轻全省百姓负担奔走呼吁。他不畏权势,根据议员的权利义务,因“军粮差价中饱案”和“沙金案”涉嫌贪污弹劾省长熊斌,当国民政府派员调查此案时,李呈交的证据达30余份,终使熊以在陕西秽声四播而被调离。
熊斌
1 943年换届连任,蒋介石来陕,会见时征询政见,据传他竟当众放炮,直言″啥啥都好,就是政治太瞎″,令蔣十分尴尬。岂料是年冬患肺炎,久治不愈,卧床期间正值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之时,我军溃败,令人心碎,家人因其关心国运对其隐瞒时局消息,出嫁的女儿探病无意告之,自恨病衰,忧疾日沉,最后竟至不治,临危遗言是:“我党人也,无益于国而遽死乎!后死者其有慰于我?”发出了后来的人哪个能够安慰我啊的长叹,并口授自挽“一事无成胡遽死,百年如寄自当归。”使人想起陆游《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名句,怀着一腔爱国热忱,抱恨离去,于1944年8 月16日仙逝于故园。享年65岁。于右任挽曰:“天留议席先生老,泪湿关门后死难。”茹欲立挽曰:“一往有深情,论文自愧非敌手;卅载交游衍,感旧多惭不识音。”
李元鼎文笔古朴犀利、见解深刻,为世人传诵,如《论中国现今之民气》《择墨》《张季鸾先生墓碑铭》等。其诗沉郁顿挫,多为伤时记事之作,诗稿《老曼斋诗存》收入5000余首,惜未印行,故流传于今者百里存一。李元鼎教语文时,必教《说文解字》与文法,以《马氏文通》为教材,对照日文、英文讲解。并要求学生写大字,且必须写《龙门二十品》,故其门下多能文善书者。李元鼎对汉隶、北碑深有研究,至老不衰。汉隶中于《曹全碑》用功尤勤,其书结体严谨,用笔方圆兼备,舒展有度;于北碑浸淫《龙门二十品》数十年,书风爽朗峻拔、雄劲森严,一如其人。
李元鼎书法
最后且题《赞李元鼎》七律一首,以为本文作结:
纵横献策为革命,创办夏声图反清。
逆蒋拒银扬正气,倒熊斥腐倡廉风。
民国元老英豪志,梁柱鼎石忠耿情。
藐视强权腰杆硬,秦人刚烈树仪型。
2021年5月22日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贺宝璇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兴民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翟英(陕西)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