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贵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立体交通网络如此紧密。”“贵港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很精美,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11月21日,“港湾联动 共享发展新机遇”——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贵港行活动第二天,采访团先后走进贵港市博物馆、北部湾港贵港集装箱码头,在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更是见证了36秒下线一辆整车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并纷纷亲自驾驶体验。
此贵州非彼贵州
“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设立桂林郡,郡治布山县就在贵港,布山也就是贵港最早的地名。隋朝大业二年,布山、龙山、武平、怀泽被改名为郁林。唐朝后,郁林又被更名为贵州。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降贵州为贵县,‘贵州’从此成为一省专属称谓。”在贵港市博物馆,讲解员将贵港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带着采访团一起领略贵港的秦风汉韵。

贵港因自古以来遍种荷花,故有“荷城”之称,是西江明珠、岭南古郡,还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文化底蕴深厚。

东汉四海六角陶城堡、汉瑞兽座带柄铜灯,精致的玛瑙,珍贵的青玉狮,尊贵的胡人陶俑……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让记者们不由自主举起相机。据介绍,目前贵港市博物馆1910件套馆藏文物,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占86.7%,广西博物馆馆藏的文物精品的三分之一也属贵港墓葬出土文物。如今贵港博物馆建设日臻完善,逐渐成为人们解读贵港文化的视窗,场馆实行免费对社会开放,年开放天数305天,年接待观众约25万人次。
货船三天半可直达香港
集装箱整齐码放,大货车频繁出入,吊机有序地装卸货物,这是在北部湾港贵港集装箱码头,采访团见到的景象。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贵港港现有码头泊位101个,货运船舶4706艘,运力1238万载重吨。2020、2021年,贵港港吞吐量连续突破1亿吨,是珠江水系首个亿吨内河大港。

立足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贵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持续优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基地。目前,贵港港现有3000吨级航道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开辟有贵港至香港、深圳、南沙、珠海集装箱定期班轮,广州港“穿梭巴士”广西贵港支线以及贵港至粤港澳地区的水路货运航线共11条,与粤港澳地区形成了江海联运的良好格局。

“从贵港港出发,经过桂平、梧州两个船闸,三天半时间即可抵达香港。”广西贵港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港船舶运输量占广西60%,贵港港也是大湾区建设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和中转港,运能和运力都能得到保障。在珠三角,贵港港跟珠海港、广州港、东莞港都有紧密的合作;香港对内地货源也比较支持,可优先靠泊、优先装卸。
数据显示,贵港港集装箱吞吐量每年保持20%左右增长。近三年来,贵港运往广东云浮、肇庆、三水、中山、广州、珠海、深圳、香港等港口的货物达2.31亿吨,占近三年港口总吞吐量的80.18%。主要货种有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钢铁、木材等。

随着平陆运河开工建设,贵港港到珠三角出海口运距将从600公里缩短为300公里,迎来出海“双通道”。“‘十四五’期间,贵港码头公司将力争把贵港港建设成西江流域集装箱干支网络中转港、西江流域江铁海联运枢纽港,成为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港口。”黎林说道。
平均36秒就能下线一辆电动车
平均每36秒就能下线一辆电动车,车架制造、铁塑件涂装、电机生产、整车装配等各项关键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在位于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众多电动车型引发记者们的围观。

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2015年以来,贵港市积极规划建设了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基地规划面积约1万亩,总投资约157亿元,实现从一无所有到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套零部件的产能,成为全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辖区内的广西新能源电动车质检中心检测水平居全国前列。
产业集群优势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驻,目前基地累计引进爱玛、绿源、台铃、立马、五星钻豹、欧派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以及豪派、飞能等配套企业共100多家,建成投产50多家,本地配套率达80%,品牌集聚度、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019年4月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头部企业绿源集团遇到扩张建厂机会,看中贵港区位、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优势,绿源集团于2019年投资约4亿元在贵港设立占地面积约258亩的超级工厂,打造立足西南、面向东盟布局的重要战略基地。
“电动车零部件的采购在产业园区可完成80%,非常便利。”绿源集团华南事业部、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亚告诉记者,项目前期规划了年产能80万辆,由于初期的建设和销售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集团立马做出扩大产能的策略,目前规划年产能200万辆。今年可实现电动车产量100万台。

贵港是大西南物资出口港澳地区及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通道之一,近年来,贵港乘着RCEP、中国—东盟等贸易协定的东风,加速贵港智造的新能源电动车“出海”。2022年,贵港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产值增长99.3%,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10亿元;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出口贸易额达870多万美元,已出口至印度、泰国、荷兰、尼泊尔、秘鲁、哥斯达黎加和马达加斯加等多个国家,打响“好电车,贵港造”好口碑。

随着今年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启境外巡展,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亮相新加坡、菲律宾、老挝等国家,车企与当地企业、居民面对面交流洽谈,与东盟近10家商协会建立了联系,与印尼签署2万台新能源电动车定向采购合同。
责编:郭静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