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节气系列散文
【小雪】
作者:罗雅博
“(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孝经纬》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加。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这时因为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寒气令雨的水滴改变了形构,变化为雪花从天而降。
古籍《群芳谱》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时候的寒气,还没有到最大的时候。

所以雪量不大,只能称之为“小雪”。而小雪,就是在经过春夏之盛、秋冬之衰后,最合适休养生息、舒心忘忧的季节。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古人认为,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之故,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所以“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气上升”,是说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故三候曰“闭塞而成冬”。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因为天气的变化,千百年来,智慧无穷的老百姓,也形成了一些应对小雪节气的习俗。俗语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的习俗包括腌咸菜、品尝糍粑、晒鱼干、吃刨汤、酿小雪酒等。小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渍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小雪前后还有吃糍粑的习俗。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用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小雪酒是在小雪后,用新粮食酿酒,所谓“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当然现在食用腌菜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大凡喜欢腌菜的人一定是有着某种恋旧情节的人,现代农业科技大棚,一年四季都能提供新鲜蔬菜供人们日常食用,所谓腌菜只能是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和回忆了。

还记得儿时在乡下,每年到小雪节气来临,母亲总是要和其他村人一样洗缸晾菜,准备腌制几大缸酸菜,以备过冬解决我们一大家子人的冬天吃菜的问题。那时在乡下一个会腌菜、腌好菜的媳妇是很受乡下人高看一眼待见的。说来也怪,就有些媳妇腌不成菜,她们腌的菜不是变绵就是发臭,每年到了开春一缸一缸地往野地里倒,那些腌菜的媳妇是很受乡亲们低看不待见的。会说那媳妇子前世一定是干了不光彩的事,手臭了,不能腌菜了。母亲自然是腌的几大缸脆格生生的酸菜,伴我们渡过那个缺菜少吃的冬季。
民间还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小雪天寒,除了导致气温明显降低之外,还会加重人体的适应力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会在小雪前后出现受寒受湿又燥热所致的不适反应。
此时最容易犯的养生忌讳是骤然大补。正确的保健方式“应顺从气候的变换,适当调整,以促进身体和大自然的合拍”,因此今天以后未来7天的保养关键主要是:外防湿冷,内防燥热,避寒就温的同时,不要过度燥补。

古人照样是能在每一个节气点里都能寻找出一些诗意,即使在初寒的小雪节气也不例外,在雪花盛开的清寒里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人情味和暖意。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皆可如诗。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至,天地寒,我们终于等来了真正的冬天。雪花,是冬天的名片,是纯洁的化身,是情感的结晶。雪花,落在眼里,一字一句皆是意,一步一摇都是景。在小雪里,感受那一份从容,洒脱、领悟那一份静美,安然。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小雪时节,与好友烤着殷红的暖炉,喝着新酿的米酒,再拉拉家长里短。这样的光景,即使多年后想起,也会心底一暖吧。人生诸多无奈,时间不由人,此身不由己。时间不紧不慢,我们却总是很忙。但细数数,我们到底拥有了什么呢?冬天花败,春暖花开,有人离去,有人归来。在岁月的节奏里,就让我们慢下来,去生活,去感受最美的冬日吧!

有人喜欢春之妩媚,“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机萌发,欣欣向荣;有人欣赏夏之豪迈,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有人钟情秋之静美,天朗气清,风轻云淡;却也有人独爱冬之萧瑟,素净留白,虽然北风凛冽,却也挡不住白雪覆盖下根的私语。冬日里虽有这种种的暖意,却相比于夏日更容易伤怀,大概冬日的怅然也来源于此。只要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从容交替走来的季节,这个冬天就能少些寒意,人心都能多一些温暖!
一年将尽,冬天转瞬而至,雪也应约而来,搓一搓发凉的手,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
白居易在冬天,邀好友共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冬雪来时,与一人,品热茶,饮温酒,赏冬雪,未尝不是人生乐事。有朋友陪伴,那静悄悄飘落的雪花,也多了几分静谧可爱。
这个冬天,刘长卿还在路上: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即使在风雪交加的时候,依然还有人在路上为了生活打拼。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只希望你在寒冬时,有一处小屋休憩,有一杯热茶暖心。

这个冬天,高骈在赏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冬天,虽然寒冷,可是,有了雪,景色是那么迷人。愿有一人,紧握你手,共看青竹变琼枝,从青丝走到白发。
又是一年一度的节气--小雪到来,也许你还未见到一场应该如约而至的雪,也许你已经邂逅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不论是哪一种,我相信,总有一个人,会为你而来;总有一场雪,也会因你而飘。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籍人,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诗歌集《落雨如诗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作品被收录于《当代华语名家囟《选》、《2018、2021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新时代诗典》、《中国黄金诗典》、《中国散文名家三百篇》、等书。在公开媒体发表影、文学作品300余篇(幅)。
赵沈南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小学教师,霞满天文化传媒主播。喜欢静静的看书,看山,看水看浮云流转。喜欢诵读,愿在诵读中寻觅知音,共度快乐时光。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