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初冬纪事
作者||讷言
年逾花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其间经历的事耳闻目睹的事道听途说的事也不算太少,但听到冬雷震震,还是第一次。这天是公元2023年11月11日,农历2023年9月28日,星期六。这天也是网民们所说的“大光棍节”,也是剁手党们狂欢的“网上购物节”。
很早的时候,曾阅读过汉乐府民歌《上邪》,那时是尽信书,认为“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是不会出现的五种自然现象,不然,情窦初开的姑娘怎么会给她热恋的心上人赌咒发誓地说,出现了这种现象,“乃敢与君绝”。这种认知从汉代善良纯情的姑娘们到有清一代还珠格格这些天真活泼的少女都是观点超统一的。我也一样,虽然也知道打雷闪电是一种冷热空气的强对流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总是以为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极低极低,几乎不可能发生,是百年难遇,有些人穷其一生可能都不会遇到这种现象。还是实践出真知,让人涨知识开眼界了。这天早晨一阵接一阵的雷鸣电闪,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拉开窗帘向楼下看去,鹅毛大雪漫天飘飘,千树万树忽如一夜梨花开,让人惊讶万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也更大一些。
初冬刚到就突降大雪,气温骤降,我想另一个世界也是寒冬了。寒衣节也快到了,一年一度地又要给亡故多年的父亲送衣服了。开车回家路上,雪片直向挡风玻璃上扑,仪表盘上显示车外气温摄氏2度。下了高速收费站,“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发展”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让人倍感振奋。回到了老家,天放晴了,萧瑟的冷风和洁净的雨雪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长长的街道上停放着几辆汽车,行人却很少很少,显得有点冷冷清清,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那与天斗与地斗农业学大寨热火朝天的农村。
有几位乡党来访,寒暄聊天。有位乡友神秘的悄悄告诉我说,村里一位好学朴实勤劳的壮年男子意外殁于他乡。说者不信,听者也不信。到了下午,村里人说要给这位亡故的人挖墓,让他落叶归根,安息在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上,才知道这让人难以相信的信息竟是真的。唉,英年早逝,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命运多舛好人不长寿。
回想起与他交集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遂写了一段话:人生如梦,林林总总万千事。去繁撮要,无非得失二字而已。所以,我们凡夫俗子就难免患得患失。得也好,失也好,难得有度。失不是坏事,譬如塞翁失马;得也不一定是好事,譬如得病。失之东隅会收之桑榆,天若有一亏地会有一补。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人聚财来千金散尽还复来。名利双收之事几乎不可能发生,一团和气当冤大头会得名失利,锱铢必较睁硬眼求利就丢面子。得或不得,贵在心安理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老子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名利二者亦应如此,缺啥就应补啥。《黄帝内经》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二者不可兼得,我选鱼而弃熊掌,得熊掌触犯王法。人好不好坏不坏,盖棺论定,让天评说。《苏三起解》里说,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公道自在人心,这人心就是天。这段话也是胡思乱想,有感而发,聊博方家一哂而已。
回家的第二天气温回升,没装暖气的老家也不显得过分寒冷。已过鲐背之年的母亲清楚地告诉我,有几位本家亲戚晚辈来看望她,堂姐给我父亲也上坟了,我很感动也很受教育。慎终追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先人上坟,是这种美德的重要载体,也是后辈弥补不够“孝顺”(往往是能赡养尽孝而顺不足)、春晖未报的一种方式。
今年准备给父亲送的东西有香烛、衬衣棉衣棉裤、帽子鞋子、褥子被子单子,还有兜兜以及一些零花钱。说来也怪,先一天虽然下了一场雨雪,但却没有往年那凛冽的西北风吹来。焚香点烛化衣服和纸钱,火苗悠悠闪闪的,觉得好像父亲那慈祥的眼睛又在看着我,一时间有些恍惚。想起当年也是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年纪尚幼还没有上小学,他带我去祖庵镇的情景。父亲把我背一程,又怕我脚冷又让我跑一段路。那时没有柏油路也没有水泥路,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土路,由于是甘峪河畔,石头占道是司空见惯。那天很冷,父亲让我走路时操操手,我没注意看路,给石头绊了一下,身体失去平衡跌了一跤,鼻血直流,父亲非常着急。那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当年我绊倒了的地方就离他的坟头不是很远。这些年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温馨的陈年旧事时时在脑海中泛起涟漪。由于趷蹴的时间太久,一起身只觉得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复发了,瞬间疼难忍行动受限。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看来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
但相信有父亲在天之灵护佑,这不足挂齿的小病会早日痊愈的。
行动不便也就只能躺在床上,唯一可干的事就是看手机。手机虽小,包罗万象联通世界。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唔,门口红旗轿车与“野兽”凯迪拉克停放在一起,红旗很吸引眼球。为非作歹行为残忍电信诈骗的缅北四大家族,面临通缉末日来临。猪肉价格下降跌幅不小,有人预言股票市场利好。恒大集团许家印民族歌舞团的信息不时冲上热搜。拿起了手机就放不下,但看手机时间长了,眼睛又干涩不舒服,只有忍痛割爱放下手机,又顺手拿起久违的书翻阅。这是一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陆步亭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读史能使人明智,咱就看历史书吧,不敢奢求能够明智,但求只要能看明白世事,不老糊涂,不倚老卖老,不为老不尊,不患老年痴呆症就行了。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曾就读史感悟写了几篇文章,分别是“开卷的追思与感慨”“创业的艰难与喜悦”“鼎盛的文明与辉煌”“生活的节俭与奢侈”“幕后的帝妃与公主”“王朝的忠臣与奸佞”“嗜权的宦官与外戚”“官吏的贪婪与清贫”“皇帝的特长与爱好”“落日的辛酸与无奈”“掩卷的沉吟与展望”,疏理了一下读中国历史的感想,冠名“读史漫笔”。那时我已是不惑之年,也思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自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喜坐龙椅,到宣统皇帝1912年黯然退位,弹指一挥间,历史跨过了2132年,其间有492位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或精彩,或黯淡,或喜悦,或悲伤,当一本本大戏曲终人散,留下的舞台和道具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让人哀之鉴之。当然浩瀚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还很多很多。
《堂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人塞万提斯曾经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和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昔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现在再读这句话,会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丰富对历史的思考。
退休后有幸认识了一位南方的朋友,他天赋异禀非常聪敏,又爱好学习,还善于思考。他曾对我说,你们陕西人一说起来就是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其实没有必要说这么多,说周秦就足矣。我问何以言之?他说,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秦建立了中国社会治理架构,影响深远。我想了想真是旁观者清,跳出西安看西安可能看得更清晰,过去我们众口一词那样说是只因身在城墙中,过多的强调数量,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先有了周公制礼,再后孔子是“郁郁文乎,吾从周”,又克己复礼,老子又在楼观台著讲《道德经》,在开辟轴心时代上有了一席之地,其功至伟。
历史上有这两个朝代分别建都在陕西,它们是秦朝和隋朝,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犹如昙花一现。正史野史多言这两个朝代的皇帝不是暴君就是花天酒地不理政务,口碑极差。秦朝南修五岭北筑长城,一个弱女子就把长城哭倒了,又焚书坑儒,还修陵劳民伤财。隋朝修大运河,旅游的船队数百里长,奢糜享乐。这些不知是信史还是伪史,反正老百姓代代口口相传有的史书也多是这样记载。这两个朝代的功绩往往不被念及。毛泽东主席曾说“百代犹行秦政事”,是对秦朝某些方面的肯定。赳赳强秦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车同轨字同文统一度量衡,还建了一些民生工程,许多都是开拓性的。隋朝名为禅让得来了江山,实为从外孙周静帝手里抢来的龙袍毫不客气的就披在了身上,“爷吃娃的馍没神气”。但凭实力靠智慧很快统一了南方北方,建立的科举制度开辟了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先河,使贫寒子弟也有了进阶的机会,也有进步意义。原随国公杨坚即后来的隋文帝怕车车再拉走江山,遂改“随”为“隋”,但江山还是没有守住,但他给盛唐奠定了基础。陆步亭先生在书中大胆地说:南北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演义小说都归结为隋炀帝醉心游乐,事实上,主要因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方面的客观需要。这样的观点我是第一次在书中读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再想一想也不奇怪,短命的朝代历史往往是由革它命的后朝写成的,很难美言满分,而尽是劣迹斑斑,这样后朝推翻前朝,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合法性。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读书多涉猎广泛,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学而思学以致用应该成为一种行动和习惯。尽信书者不如无书,善读书者还要读于无字之处。
今年立冬是11月8号0点35分,农历9月25日,星期三。本文记录了貌似毫不相干的几件事,连接起来也显得杂乱无章,谨作为个人对这十天的记录,若干年再翻出来看看,回忆回忆。也给看到这篇记录的人道一声,敬颂冬祺瑞安。
2023年11月18日


作者简介:
王华旭(讷言),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又学医从医,获主治医师职称,曾任县卫生防疫站站长,卫生局局长,乡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西安市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西安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共西安市委委员、政协委员,陕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顾问,陕西南泥湾精神研究院顾问。著有散文集《往事如风》《飞鸿印雪》,合著有散文集《远方有约》、编著有《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近年来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国防学院等高校的培训班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