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鸾归令-生态美我国候鸟种群数激增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据CCTV1《动物世界》最新消息,眼下正值东亚越冬候鸟迁徙季节。连日来,大批从北方西伯利亚等地飞来越冬的候鸟在中国江海山河湖泊湿地栖息、筑巢、繁衍。国家林草局最新监测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最新监测显示,我国20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野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
其中,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野生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7只增长到目前超过7000只。我国特有珍稀鸟类——“高原精灵”黑颈鹤,种群数量由上世纪末的不到7000只增长到现在的16000多只。因为嘴形像饭勺,被称为“小勺子”的世界珍禽勺嘴鹬全球只有600多只,但在我国可以经常观测到它的可爱形象。
CCTV1画屏显示,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秋冬枯水季节,鄱阳湖进入观鸟的最好季节。如今时值初冬,鄱阳湖已吸引了北方数十万只候鸟飞来越冬。鄱阳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候鸟越冬天堂,每到冬季,成千上万的候鸟吸引着各地鸟友纷纷到鄱阳湖来观鸟。
眼下正值越冬候鸟向南迁徙季节。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鸻鹬类水鸟的迁徙中转站,也是雁鸭类、鹤类、鸥类等水鸟的重要越冬地。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鸟儿们正加快迁徙的节奏,从北方繁殖地陆续飞往越冬地。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近日,保护区管理中心监测到首批小天鹅、白头鹤等珍稀鸟类飞抵保护区,大量越冬候鸟陆续抵达崇明东滩,其中最主要的是雁鸭类,最近的一次调查共记录到雁鸭类7000余只。据说每年10月下旬开始,大量的雁鸭类抵达崇明东滩保护区,主要在滩涂和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栖息觅食,大部分候鸟会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季,于次年3月离开。
连日来,央视记者发现大批从北方飞来越冬的候鸟已在福建省福州、泉州等地停歇觅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勺嘴鹬和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数量持续增多。据报道近年来,福建省开展退塘还湿、河道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恢复植被多样性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每年春秋两季都吸引大批迁徙候鸟停歇觅食、繁衍生息。
同时,入冬以来,中国沿海大连、烟台、龙口、东营、盐城、上海、舟山、厦门……依次迎来大批北方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各种候鸟,为中华大地的秋冬增添了一幅幅靓丽的风景线。
笔者认为珍稀候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的背后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候鸟保护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此,特赋《彩鸾归令》为评为纪。
候鸟归时。
汉域初冬客羽跻。
百姿艳态舞歌伊。
乐迁移。
海湖河畔多滩地,
小草鱼虫觅食宜。
筑巢繁衍恋家怡。
尽情嬉。
一一2023年11月2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