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19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协办的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上探索视网膜疾病前沿技术和临床诊疗热点。18日,广州作为大会的分会场,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学术会议厅举行了一场群英荟聚的论坛,来自广东省的20余位眼底专家们,通过视频联动,参与到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的主会场中,同时,广州分会场现场还进行了多项议题的高层次学术交流。
主会场:十大议题,匠心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在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上,共讨论了十大议题,涵盖视网膜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视网膜细胞生物学到高清影像技术的应用,到疑难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短短两天里,来自北美、欧洲、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国内外视网膜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海内外同仁带来一场内容丰富、前沿务实、精彩纷呈的“饕餮盛宴”。论坛期间,爱尔眼科的专家们也以专业严谨的态度,相继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图片说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理的复杂性,至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对此,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在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探索》的学术演讲时指出,其团队分别在表观遗传学,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节律基因调控以及DME防控等方面对DR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
报告中,唐仕波阐述了DR患者肠道菌群异常情况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盐的作用,节律调控对视网膜炎症的影响以及节律基因Nr1D1对糖尿病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深入探讨了DME防治的新途径。

图片说明:爱尔眼科研究所副所长,爱尔眼科广东省区功能影像学组组长马红婕在会上作学术演讲。
论坛上,爱尔眼科研究所副所长,爱尔眼科广东省区功能影像学组组长马红婕博士分享了题为《150°给眼科医生带来了什么?》的学术演讲。马红婕博士基于对150°超广角血流OCT的临床使用出发,为大家分享了海量而丰富的精美眼底影像病例。她表示,从130°到150°,可以看到成像范围的扩大让涡静脉壶腹部被更好的覆盖在扫描范围内,OCT信噪比的提升让图像更接近真实结构,同时40万次扫描速度让成像速度更快,检查更便捷。最新150°超广角血流OCT在深度、广度、精度的提升,对于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周边病变、糖网、AMD等疾病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并且指导治疗以及精准随访。
广州分会场:广东眼底大咖云集 探讨视网膜疾病诊疗前沿技术
11月18日,广州分会场秉承了“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的传统与创新精神,围绕视网膜疾病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新进展进行交流与探讨,为广东省的眼科医生提供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宴,共同促进视网膜疾病诊疗技术发展与创新。
当天,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爱尔眼科的20余位广东省眼底病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眼库角膜植片预切进展、真性小眼球诊治新探索、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自然病程与手术治疗、“拔除眼中钉”-眼内巨大异物取出、病理性近视全眼球形态研究、屈光手术后RD的PPV手术新技术等六大议题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交流和探讨,共同分享眼底疾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推进广东省眼底病学科的发展。
此外,现场还特别设置了讨论交流环节,邀请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主任陆晓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沙翔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涛等眼科大咖专家作为主持嘉宾,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区副总院长李永浩、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李东豪、黄埔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武哲明等眼科专家一起,解读讨论前沿的诊疗技术和诊疗方式。

图片说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区副总院长李永浩作论坛总结。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区副总院长李永浩表示,广州作为IRS的分会场,本次的学术论坛交流是高规格、高水平的。本次分会场论坛邀请了多位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眼科专家,不仅有教授们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更难得的是,有来自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青年眼科医生的分享和交流,他们他们的研究和课题代表了视网膜领域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眼科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次IRS广州分会场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不断推动广东省乃至我国的视网膜病诊疗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为广大视网膜病患者提供更高水平、更前沿的诊疗技术和诊疗方式。
通讯员:谢菁菁
责编:郭静
图片:主办方提供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