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走近侗族(9)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都市头条
走近侗族(9)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都市头条
精华
热点
23-11-21 10:17
2450
阅读
关注
少数民族行
——走近侗族之九
据了解,从南宋时期开始,一些溪峒地区由于与汉族的交换频繁,生产技术水准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也有所发展,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的自由买卖,地主经济便由此产生。
不过,就整体而言,两宋时期的侗族地区,正是封建领主经济趋于稳定而地主经济处于萌芽状态之时。
芋头镇侗寨的地标建筑,屹立于村口的芦笙鼓楼
综上所述,我们就百越民族的后裔、侗族的来源与发展、侗乡的鼓楼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回顾。今天我们侧重就侗乡的建筑、侗乡独特的花桥、凉亭等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花桥,是架设于侗乡村边寨脚之旁、溪水河流之上的一种亭阁式长廊形状的桥梁。因其装饰华丽,故被称之为花桥。与此同时,
又因为其能遮避风雨,被称之为风雨桥。
花桥的桥墩,一般用大青石垒成。桥身、桥廊及桥亭,均为木质结构。桥身一般采用伸臂托梁的办法,来解决桥墩间的跨度。桥面上建有长廊,廊下设栏杆和长凳,以便供行人小憩,在其桥墩上还建有亭阁。
长廊、亭阁之上,彩绘有各种风景、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
花桥的结构十分科学,构思也十分独特,造型更是十分的优美,可以说既有桥梁之雄伟,亦有楼亭之壮观,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鼓楼一样,同为侗乡的标志。
(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39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