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深处的牧羊人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
提起羊,人们一定会想到辽阔美丽的蒙古草原,仿佛牧羊、食羊都是北方草原人的专利。但在江西东乡区虎圩乡林塘村的大山深处一一巴公坳,也有一位勤劳的牧羊人,几年下来,靠着放养一批又一批的山羊,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

这位在南方地区少有的牧羊人,名叫饶春荣,家住东乡区虎圩乡竹林塘村,今年六十一岁。这些年来,饶春荣一直在乡下老家耕作几亩农田,闲时也在附近的工业园区厂子里上班。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受身体条件的原因,原来上班的工厂也因此不再聘用他了。无工可做,仅靠耕种几亩薄地,就意味着收入大大减少。怎么办?一直善于用脑赚钱的他,先后承包了村里的水库、池塘发展养鱼业,以及开发了数亩稻、鳅、蛙立体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餐桌文化的需求趋于丰富,由原来单一的猪肉,向着更加营养的牛、羊等食物发展。
在看到当地百姓对羊肉需求的不断增加,饶春荣从中又“嗅”到了无限商机。他心想,本地市场出售的羊肉,基本都是通过冷链物流从外地运输而来,不仅成本高,而且新鲜度打折扣。如果在当地能有提供羊肉生产的源头,岂不是一桩双赢的好事?于是,一个在当地养羊的大胆想法在他心头掠过。想做就做,饶春荣所在的家乡竹林塘村,山地资源十分丰富。于是,他开始在地处村子几公里远的山林深处巴公坳,搭建了羊棚,并请人架设了照明线路。这里方圆数十里全是高山密林,为了便于管理,他吃住在此,开启了真正的牧羊人生活。

起初,他只是试探性地养了几十只羊,由于缺乏养殖经验,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还亏了不少。但他并没有灰心,第二年还把放养数量增加到几百只。他除了订购一些养羊的书籍外,还经常跑外地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取经。经过几年的实践,饶春荣终于摸索出一条养羊之道,他现在的肉羊养殖数也在不断地翻番。由于他养殖的羊,既减少的运输成本和中间商的差价,加上现卖现杀新鲜上市,找他买羊肉的商贩还要电话预订呢!生意十分火爆。

俗话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饶春荣,这位山里的庄稼汉子,用他敢想敢干的闯劲,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勤劳致富的新途径。用他的话说:以后我还要把规模做得更大一些,带动更多的村民向这方面发展,实现大家共同致富。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