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张家界市区往南出发,走过郁郁葱葱的百多里山路,就到了沅古坪的一个村,五龙。别看这个村不起眼,明朝的时候叫德化卫,清朝改名德化都。一九五三年以前,这里是属沅陵管辖。沅古坪地势雄伟,素有“五龙捧圣,观音坐莲”的美誉。
五龙村六成以上的人都姓龚。光绪年间,五龙村全家弯出了个龚良臣,官至甘肃宁夏挂印总兵,因战功卓著,忠勇可嘉,朝廷诰封“建威将军”。五龙龚氏族人最引以为豪的,是清代文学家、龚氏第二十八代祖公龚自珍,宗祠里还有龚自珍题匾“渤海流芳”,可谓沅古坪压镇之宝。龚自珍诗中有一些忧愤家国的诗,比如这一首《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二》:
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
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圣者胞与言,夫岂夸大陈?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
宗周若蠢蠢,嫠纬烧为尘。
所以慷慨士,不得不悲辛!
看花忆黄河,对月思西秦。
贵官勿三思,以我为杞人。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危机四伏,大厦将倾。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光绪之后,清王朝每况愈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虎狼环伺,人民日益陷入困顿悲惨的境地。
1926年11月26日,一个男婴出生在五龙村甘田垭。这是一个典型的“黔首”之家,男主人龚大旺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老婆范喜梅,本是从辰溪县逃离童养媳命运一路乞讨而来的少女,经人撮合,两人结为夫妻。1924年,生下女儿龚世姣。龚大旺给儿子起名叫龚金生,希望能有金贵的命运。
1935年11月23日,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后,抵达五龙村,打开地主家的粮仓,号召贫苦百姓去挑谷。龚大旺老实巴交不敢去,红军就请他去水碾房去碾米,过后红军给了他100多斤“米头子”作为报酬。
4天后红军出发了,国民党乡党部和地主恶霸卷土重来,展开了血腥的报复。他们把凡是给红军做过事的人叫做“黑军”,口号就是“凡是黑军统统杀光”。龚大旺自然难逃厄运,被关在龚氏宗祠里等待枪毙。范喜梅带着一双儿女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听说还要“斩草除根”,惶急之下把孩子托付给亲戚,连夜逃回辰溪娘家。没想到一回到娘家,娘家人却因她逃婚“败坏门风”,将她沉潭而死。这边,龚大旺凌晨时分被押到五里冲枪杀。孩子的亲戚惧怕孩子牵连自己,就把龚世姣送给一户富农当童养媳,把龚金生送到慈利金岩山一户地主家放牛。不久之后,龚世姣暴病而死。
九年之后,乡党部仍要对龚家仅存的独苗“斩草除根”。幸好一个亲戚事先得到消息,星夜兼程赶到金岩让龚金生快走。龚金生逃到慈利江垭,学过裁缝,学过厨子,忍饥挨饿总算捡回一条命。
龚自珍说“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可是在那个悲惨的时代,老百姓的命比一根草还轻。
早在1933年6月17日,国民政府就出台了《中华民国兵役法》,并在1935年实行。该法规定如下:
年满18~45岁的男子,不服常备兵役者皆服国民兵役,平时按规定训练,战时应征。常备兵役又分现役、正役、续役。20~25岁男子应征入营,服现役3年。期满退为正役,为期6年,平时在乡应赴规定之操演,战时应召回营。正役期满转续役,40岁止,任务与正役同。
一个国家,征兵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有钱人家出钱让穷苦人家子弟顶替,到后来钱却落入各级官长腰包,穷苦人家不名一文。于是征兵演变为强征、乃至于形同抓捕罪犯。“抓壮丁”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黑暗极为悲惨的历史,以至于蒋介石曾杖击并下令枪毙兵役署长程泽润,也无法改变征兵的乱象。
1947年,国民党铁了心要消灭共产党,加紧了对兵员的补充。国民党的政策是“家有二子抽一个,家有三子抽一双”。沅古坪有个李家,家境尚好,有兄弟二人,其中一个叫李青松。国民党乡党部觉得又可以发一笔小财了。他们对李家说:
“拿150块光洋来!壮丁嘛,我们去抓。”
乡党部那群鹰犬很快打探到龚金生的下落,把他从江垭五花大绑抓回来。李家给小心翼翼给乡党部送去150块现大洋,龚金生却一个子儿也没见到。
从此,龚金生从世上消失了,他的名字叫“李青松”。
国民党的逻辑是:为了不让壮丁逃跑,决不让壮丁吃饱,也不让壮丁穿着裤子睡觉。李青松和同行的20多人被押到沅陵县师管处关了3个月,每天两餐发霉米煮的稀饭,睡在稻草地上,吃喝拉撒同在一室,形同猪狗,臭气熏天。三个月不到,就病死了三个。
有一天,六个老乡相约逃走,劝李青松一起逃离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李青松说:
“不是时候!你们看外面五道岗哨!再说我能到哪里去?跑回去乡党部也不会放过我的,以后找机会吧!”
六个伙伴执意要逃。当晚,他们撬开屋顶,上了瓦面,不小心踩落了几片瓦。哨兵们乱枪打来,六个人当场殒命。鲜血从屋顶滴落下来,滴到李青松身上,血腥难闻。
守备连长恼怒地将怒气发泄到没逃走的壮丁身上,每人一顿皮鞭打得皮开肉绽。李青松咬紧牙关,闭着眼睛暗暗发誓:挺过去!一定要活下去!
恰巧这时候壮丁连伙房里需要人手,李青松被挑出来送到伙房洗菜。四个月之后,李青松被送到河南驻马店,补充到黄维兵团。因为他学过厨艺,连长就让他当了伙夫。俗话说“杀猪宰羊,厨子先尝”,李青松身体大有好转,体重增加到130多斤。李青松每天送饭到机枪阵地,总爱和连长、排长套近乎,等大家吃饭时,他就摆弄机枪。
一天他去送饭时,连长给了他24发子弹,让他打枪玩玩。也许是李青松有射击天赋,结果除了一发臭弹外,23发子弹全部命中九环、十环。排长又给他12发子弹,他居然以四个三点发全部命中。第二天,李青松便从炊事班调到了机枪班。
李青松曾亲眼目睹,六个新兵因为第一次打靶过于紧张全部脱靶,连长便命令他们脱光上衣,狠命鞭打。头上两鞭,背上两鞭,手上两鞭,脚上两鞭,还要代父母挨上两鞭,理由是父母养了这么一个蠢儿子。
李青松仰面长叹:这是个什么世道啊!
1948年4月,李青松所在的部队被调去参加“徐蚌会战”,共产党称之为“淮海战役”的大战。
为了修工事,国民党军队随意强拆老百姓民房,老百姓稍有不从便枪托殴打,甚至刀刺、枪击。善良的李青松下不了手,所以机枪工事修得不好。团长检查中发现了松松垮垮的机枪工事,一怒之下,命令连长用皮鞭抽打。李青松脱下上衣,背上竟被捱了27鞭。李青松恨透了这些仗势欺人的军官们。
11月6日,战役打响。李青松等人不想与解放军为敌,约定朝天放枪。9天以后,李青松所在班向后撤了26里,占据了一个地势较高的机枪阵地,离黄维兵团指挥部双堆集只有一公里多。解放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国军的处境越来越糟。李青松决心为解放军留一个突破口,但无法与解放军联系。
胆大心细的李青松与7名战友约定一起投奔共产党,用刺刀捅死了准备告密的一个副班长。趁着夜色,李青松不带武器,反穿棉衣露出白色里子,向解放军阵地投出绑在石头上的一封信。解放军马上明白了情况,让李青松伸着双臂走过去。不一会,解放军来了一位姓马的副官。马副官说:“欢迎你啊,兄弟!前段时间你们朝天上放枪,我们就觉得有情况!”马副管还和李青松约定,李青松马上回自己阵地,解放军每天给他们送饭菜,但吃不完的饭菜必须埋进土里,免得引起官长警觉;你们射击时,我们也射击,不过我们开火时你们要隐蔽起来,让我们的枪炮在你们阵地上留点弹孔弹坑。四天以后,我们会发起总攻,那时,我们就从你们阵地突破。
四天以后,总攻开始了。解放军顺顺当当冲到李青松的阵地前,然后向左右扩大战果。李青松把起义的12个人编成四个组,带领解放军快速冲向连、营、团、师指挥所。第二天,李青松等12人换上了解放军的军装,成为解放军战士。
1949年2月,部队在一个叫白沙庄的地方整训。一天,团长把李青松叫到团部,说有首长要见他。李青松正纳闷自己并不认识哪位首长,只见政委领着一位首长大步来到他面前。他一眼就认出,这位首长正是起义之前在解放军阵地上见到过的马副官。他立即立正,大声报告:
“报告马副官,130团1营1连1排1班机枪射手李青松,向您报告!”
团长、政委和马副官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团长拍了拍李青松的肩膀说:“你知道这位马副官是谁吗?”
“报告团长,李青松不知道。”
“告诉你,他就是咱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
李青松大吃一惊,不知道如何是好。秦基伟拉着李青松的手说:“李青松,好同志啊!”
“军长,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你们团长告诉我啦。李青松,你阵前起义,大大减少了我军伤亡,还为我军带路,消灭了国民党11个团、营指挥部,你是有功之臣啊!不光我能记住你,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你呀!”
听着秦军长亲切的话语,李青松不知不觉眼里噙满了泪水。共产党和国民党怎么这么大区别呢?在家当老百姓,就贱得跟一根草一样;在国民党那边当兵,也就跟牲口差不多。还是共产党好啊!
秦军长继续说:“别哭,李青松!今后你跟着共产党,为天下的穷苦人打天下!”
李青松抹掉眼泪说:“我要报仇!”
“青松,我们干革命确实是要报仇,但不仅要报自己的家仇,更要为天下的穷苦人报仇雪恨!所以啊,我还想请你帮个忙呢。”
“军长,别说帮个忙,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干!”
秦军长说:“你的情况,你们团长都跟我说了,我想请你在白沙庄神庙外给战士们讲讲你的家史,好不好!”
李青松哽咽着说:“保证完成任务!”
1949年2月23日,130团、131团、132团集合在白神庙外。秦基伟讲完话,就请李青松讲他一家的血泪史。李青松字字血、声声泪的讲述,激起了官兵们满腔的义愤。秦基伟为李青松死去的父母、姐姐准备了灵屋和纸钱,并举行了哀悼。官兵们流着泪,高呼“打到南京去,为阶级兄弟报仇”,激愤的声音在会场上空久久回荡。
一个战士,当他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而战的时候,他会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李青松虽然不懂什么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他认定了,秦军长、团长、政委,还有身边的这些兄弟们,一个个都是有着大志向的好人。所以他觉得,当上解放军,值了!
1949年4月19日,李青松所在的1排成为渡江尖刀排,42人在船上用旧棉被、麻袋装上沙子,垒成简易的工事。下午,尖刀排由巢湖内湖向长江江面出发,天黑后到达江口。1连另外两条船拉开距离齐头并进,团长也在李青松这条船上。此时,宽约3里的江面十分宁静,只有咿咿呀呀的桨声。这是李青松当上解放军后的第一场战斗,他想,千万可不要丢丑啊!
突然,南岸的夜空升起三颗照明弹,把江心照得明如白昼。敌人的炮弹呼啸而至,打断了帆船桅杆,帆布落下来覆盖在战士们身上,团长眼睛被炸伤,三名艄公牺牲。其他两条船被击沉,李青松这条船只剩下了4个人。团长命令道:“李青松,我看不见,一切由你指挥!”
“是!我下水推船!”
李青松从帆布里翻身下水,潜到船尾,拼命手脚并用推船前进。敌人见船上无人打枪,以为船上人员全部阵亡,便集中火力对付其他船只。船离岸大约20米时,船已搁浅,敌人有朝船上一阵射击,团长中弹牺牲,另外四个战友全部受伤。敌人拿手电筒晃了晃,熄掉手电。李青松悄悄爬上船,给受伤的战友拧开几颗手榴弹盖,拿了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溜下水去。后面的战友将手榴弹向岸上奋力掷去,李青松端起机枪一阵猛扫,后面的部队潮水一般从李青松后面登上了岸。这场战斗,突击连仅剩下李青松和一个重伤员。
此战,李青松荣获“渡江英雄”光荣称号。
渡江战役结束后仅仅三天,1连便完成了补充兵员。上级命令1连七小时急行军赶到广东阳江,阻击敌人渡江以便全歼。按时赶到预定位置的,只有李青松和13名湘西籍的战友。李青松说:“现在连长、排长都没有到达,我是班长,听我指挥!”李青松发现江边一个小山包是打阻击的好地方,命令大家马上抢占这个小山包。谁知敌人也看中了这个小山包,南北两边部队都拼命地往上怕。李青松还是捷足先登,一顿机枪加手榴弹,把敌人打了下去。敌人又组织力量来攻小山包,始终未能得逞。敌人进退两难,一个小时以后,连队赶到,共歼敌400余名,俘敌1600余人,缴获机枪18挺,步枪1800余支,弹药无数。
此战,李青松荣获一等功,其余战友荣获二等功,连队获集体三等功。
解放军攻下南京后,一路风卷残云。一部分国民党部队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溃逃。1950年3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暨二野以第14、第15、第62军各一部共13个团的兵力发起西昌战役。李青松所在的第15军第130团由曲靖逼近西昌地区。当时的西昌临时机场已经乱作一团。多年后李青松所在的44师师长向守志回忆说:“我们后来从俘虏口中得知,胡宗南当时只有两架小飞机,坐50多人。可是机场一下子集中了两万多人,都想跑,最后竟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局面。”
当时的向守志只知道国民党军很多高官带了大量金银准备逃往台湾。向守志命令130团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奇袭机场。全团从各连挑选了13名英勇善战、脚力劲健的战士,李青松等六名阳江战斗英雄又被选中,李青松担任了小分队指挥员。他们换上短枪、手榴弹、机枪装备,在团部整装待命。3月17日下午四时,军长秦基伟、师长向守志来到团部,鼓励战士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拿下西昌机场。秦基伟讲完话,小分队就出发了。小分队经过8个多小时艰苦行军,于当晚12点40分到达机场外围。李青松观察到,机场没有灯光,只有打着手电的人员来来往往,人声鼎沸。一名搬运工不小心将一只木箱掉在地上,露出一地金条,军官正对搬运工拳打脚踢。李青松断定军官们还没有上飞机,决定等军官们上飞机的时候动手。凌晨3点,十几辆小汽车开进机场。李青松果断下令:“打!”
随着几束手榴弹震耳欲聋的爆炸,机场铁丝网被炸开一个豁口,六挺机枪一起吐出通红的火舌。国民党军官和他们的太太们乱作一团,四处逃窜。小分队迅速占领了一座两层小楼,牢牢控制住机场。一个多小时以后,后续部队赶到。这一仗,毙俘敌8000余人,生擒国民党将级军官38人,大量武器弹药和金银珠宝。面对满地金黄黄的财货,李青松分毫不动,自动守护直到接管人员来到现场。
此战,李青松荣立特等功。
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军队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美国军队挟二战胜利的余威,根本没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放在眼里。美国陆军第2机械化步兵师绰号“印第安酋长”,隶属美国陆军第8集团军,师美国王牌师,素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美誉。
电视剧《三八线》描写过一场而是真实的战例——大水洞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高度评价这场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个团(一三〇团)的兵力在穿插作战中消灭美军一个团的战斗仅有十五军的大水洞战斗。”130团,就是李青松所在的团。
大水洞位于朝鲜中部的昭阳江南岸、纵深30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背后是宽阔平坦的洪(川)麟(蹄)公路,是联系美韩军队的一条重要交通纽带。美军二师三十八团的指挥部和它的炮兵阵地及预备队均设于此。
1951年5月16日,130团把攻坚任务交给了1营。1连连长命令1排化装成美军,借着月光摸到军营外,发现敌营中大约又七、八百人整装待发,判断这就是美二师38团指挥部。连长命令李青松所在的1排夺下指挥部前面的小山包。本来1排战士穿着美军军装,出其不意控制了山包上的8名美军。谁知一名美军腿上藏有一支手枪没被搜出,那名美军掏出手枪,打死了1排长等三人。敌人乱作一团,眼看就要逃之夭夭,硬拼已不可能,连长便命令炸毁公路。李青松命令机枪一起向第一辆汽车开火,让这辆汽车瘫在路上动弹不得。后面的7辆汽车困在一起,被李青松的机枪打得千疮百孔。后续部队迅速赶到,歼灭美军第38团团部、第1营、第2营大部,俘虏美军少校营长鲁盖夫以下244人,共毙伤敌人1807人,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运输工具。
此战,李青松荣获“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上甘岭战役中,李青松还血战250高地(也称独立峰)。不幸的是,这一次李青松右大腿负伤,失血过多昏迷不醒,五天以后被送回到东北十八医院治疗。李青松苏醒后,团部派人向他了解战斗情况,为他记特等功一次。
这一年,李青松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医院里,李青松看到有伤员居功自傲,骂人打人,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负了伤不错,可是国家还在为我们治伤,给我们荣誉。大家想想,我们干革命,有多少人都死了,他们又到哪里去发牢骚啊?我大大小小打过130多次仗,好几次一个连打得只剩下一两个人,我立五次一等功,四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这些荣誉是我一个人的吗?不是的哟!这些功劳是我那些牺牲的兄弟们一起拿命换来的哟!我活在世上,只不过是代他们来领荣誉的,是党,国家、人民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可没有脸面在这里闹啊!”李青松一番话,说得伤病员们低头哭泣起来,再也没有对医务人员发难。
伤愈后,组织上让他去担任东北十八后方医院人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给他办了《残废军人证》。李青松却说:“我有手有脚可以自食其力,要什么《伤残军人证》!”脱下军装,回到了五龙村。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波谲云诡。1957年,本来在高级社党支部书记、社长位置上干的好好的李青松,因为对“一平二调”、“浮夸风”提了意见,被免去支部书记、社长职务。文革期间,还被开除党籍,扣上“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帽子,家属受到牵连。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只知道,李青松曾经是国民党的兵,到朝鲜打仗是被“充军”过去的。最让李青松伤心的,是被开除了党籍。李青松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他多少次想拿着自己的军功章去证明自己的英雄本色,可是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又把军功章放了回去。
幸运的是,他的女婿龚建业,一位文化工作者知道了岳父不平凡的经历,决心给岳父讨一个说法。1983年,他在遍查档案无果的情况下,贷款800元,只身来到北京,几经曲折找到秦基伟老将军。几天后,一溜小车来到五龙,广州军区、省军区一行领导来看望老英雄。领导关切地问李青松有什么要求,李青松坚决地说:“没有!”
组织上给他还清了两千元贷款和超支款,新修了房子,接通了自流山泉水。龚金生老泪纵横地说:“我为党为国家没做什么贡献,受之有愧啊!”
从此以后,李青松把名字改回了“龚金生”,仿佛又焕发了新的生命。组织上对他的照顾,他总觉得亏欠了国家。他有陈年的伤痛,又有严重的肺结核,本可以报销一部分药费,可他把大部分的报销单据都撕毁了。有一次住院,一位亲戚来看望他,给他带来一只大公鸡。恰巧同病房一位病友住院还欠60元钱,龚金生就跑到街上把那只鸡卖了64元,全部塞给那位病友。
2006年8月,病重的龚金生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掏出40元钱,叫老伴交到村支书手里做党费。村支书很不解。过后村支书和党员们来看望他,他说:“我可能交不了几次党费了,身上只有40元,就全部交给党吧!”
这一年8月11日上午九时,传奇式的龚金生老英雄溘然长逝,享年80岁。
龚金生的墓非常俭朴,就在他家屋场附近。英雄已逝,碧池犹存;杜鹃怒放,松柏长青。我很想从龚自珍的诗集里找一首诗告慰这位英雄,结果只找到这么一首,虽不很贴切但也算道出了老英雄的品格: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份骚。
2021年6月25日
写作后记:2020年,我因工作需要结识龚金生女婿龚建业先生,了解了沅古坪五龙村竟有这样一位传奇式英雄,越深入了解越加深了敬意。龚建业先生对我写作本文提供了很多资料,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