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长河,总是大浪淘沙,留在记忆深处的,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荷月,和朋友高君闲聊,无意间说到小城八十年代的驻军,是陆二十八军二四五团。他最感慨,记忆最深的是连队食堂,战士们训练结束后,中午吃大米饭,炒空心菜,土豆炖猪肉。把他羡慕的不行,谗的要命。青绿翠翠的空心菜,配汾河湾的大米饭,真是绝配。就像小葱拌豆腐,就像尖椒皮蛋,就像芹菜拌花生。
那个年代,老百姓都很穷,生活困难,都是吃玉米面饼子,淹酸菜,少见肉和油,就这还上顿不接下顿,青黄不接时候,常常饿肚子。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顿白面馍,大米饭,猪肉炖粉条。
我们的聊天,勾起我对军旅的回忆。我曾在二十八军二五一团服役,和二四五团同属于一个军的两个团。我们团驻扎在晋南新绛县的汾河湾,汾河在此处由南折向西,经河津龙门注入黄河。汾河湾属于汾河的下游,这里水面宽阔,河床淤积,多小潭多河弯,似家乡的淮河流域。
空心菜,学名 蕹菜,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其茎圆中空,无毛,叶片为三角状长椭圆形。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在我国中部、南部地区多见栽培。
汾河湾,背靠黄土高坡,面对汾河冲积盆地,这里春夏季节,温暖湿润,气季适当,正合空心菜生长环境。团农场就驻扎在此,初来乍到,开挖汾河谷地,平整地方,修渠引水,一派汾河小江南之美。正像宁夏的河套平原,因黄河的臂湾,弯出了塞北江南,鱼米之乡。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团农场的水稻有名,颗粒纯白,中间细长,两头尖尖,抓一把放在掌心,就像一粒粒加长的珍珠,闻一闻有清香味。蒸出来的大米饭,味香,味甜,色白,有嚼劲,战士们特别喜欢吃。就连爱吃刀削面的山西兵,也称赞不绝。湖南岳阳的兵,吃惯了洞庭大米,他们评价,还是汾河湾的大米饭地道。每年秋收冬藏时候,后勤部要准备上好大米,是向军部,军区及地政府馈赠汾河湾的大米。可见汾河湾的大米,是米中之极品。就像苏杭出美女,就像长白山的人参,就像蒙古草原上的骏马,隽刻地域标志。
汾河一湾,弯出了温润,弯出来了丰年。辛弃疾诗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汾河湾的大米,誉满晋南。除了大米,还有一种疏菜,就是我魂牵梦绕的空心菜。每年夏初,荷叶初绽,秧苗泛绿的时节,空心菜也开始岀苗展叶。在水田旁,在河湾处,在缓坡上,一畦畦碧绿空心菜,恣意生长。
当地的老乡,是不种空心菜的。他们都没见过,似菠菜,非菠菜。这空心菜,落户汾河湾,得宜于农场的梁晓雪,他是团农场的场长,正营级。听着像女人的名字,却是一个粗旷的晋南汉子,古铜色的脸上,有一个小小的疤痕,说话声如铜钟,脱下军装,站在水田里,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老家在晋南永济西厢记故事发源地普救寺,他少年时光,是听西厢记长大的。张生翻墙头,私会崔莺莺的地方,他少年时,常常在此嬉戏。永济在黄河岸边,临河而居。二十八军黄滩农场,就在黄河滩涂上。梁场长每次探亲,都会去农场看战友,战友招待他的饭菜,除了黄河鲤鱼,还有空心菜。他就把空心菜的栽培技术,带到了团农场。
我第一次吃空心菜,是新兵连的时候。新兵连聚餐,有八个菜,除了猪肉炖土豆,还有炒空心菜。猪肉炖土豆是连队招牌菜,不可动摇。大锅炖肉,肉香味正,土豆绵软,那香味从食堂传到训练场,诱惑人心,谗的直流口水。其次,是空心菜,它是素菜之王。这道菜一般炊事员炒不了,必须是炊事班长亲自主厨,炊事班长是志愿兵,有二级厨师证。炒空心菜,火候是关键,红辣椒是主要配料,油要大,火要猛,不停的翻动,如果火小就炒不脆,都软在锅里。空心菜,即要有口感,又要有色感,要有青菜的特色,脆而不腻,香甜可口。
空心菜,必须配大米饭,喝清香型汾酒,那是浑然天成。聚餐时,战士们列队,唱军歌《解放区的天》,《打靶归来》之后,战士们走进饭厅,第一道菜是花生拌芹菜,第二道菜是炒空心菜,第三道菜是猪肉炖土豆…在那个年代,这连队火食己经很好,那身绿军装,穿的值得。
连队指导员,是从军部下基层挂职的军官。指导员个子高,微胖,皮肤白晳,雄姿英发,站如松,坐如钟,就像电影《小花》中的唐国强。指导员的女朋友,亦是军人,在军文工团工作,拉小提琴,她丹唇外朗,明眉皓齿,她拉琴的照片,我们看到后,感觉高雅而美丽。她每次来连队探亲,点名要吃汾河鲤鱼,清炒空心菜。可见空心菜更适合女人吃,瘦身养颜。
退役后,多次吃空心菜,再也吃不出连队的味道。时空流转,岁月如歌,流淌的是感情,沉淀是友情,传承的品格。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个世界上再无军旅的空心菜。峥嵘岁月,空心菜的味道就青春,就是激情,就是狂热。一盘青菜,热量不大,但是它出现在军人的餐桌上,就绽放出巨大能量。它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概。它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它是"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一盘小菜,悠然如初。怀念的是青春,是战友情,是如歌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