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 直
板垣征四郎万万没有想到,张自忠的59军竟然一昼夜强行军180里,赶到了沂水岸边。此时,庞炳勋被压在城内一角,拼死抵抗。
临沂战役前夕,板垣征四郎反复计算了59军和临沂之间的距离,认为59军想要赶到临沂增援,最少也要3天。
3天时间,板垣征四郎完全能够吃掉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然后再转身对付远道而来的张自忠。
庞炳勋迎紧握奔袭赶来的张自忠的手,声泪俱下说:“老弟啊,过去我对你多有冒犯,没想到你竟然会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前来解救我。如果你再晚一步,恐怕我就要见阎王了。”
当时,庞炳勋已经年事已高,而张自忠将军年仅46岁。张自忠表示:“庞兄放心,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提,我会全力以赴替你打赢这场战斗。”
从那一刻起,庞炳勋和张自忠成为了生死之交。
59军的临沂战役历时五天,从1938年3月14日将士们夜渡沂水,用手榴弹和刺刀向日军发起猛攻开始,一直持续到五天后的3月19日,当天张自忠下令总攻,59军的所有士兵高呼口号,冲向敌阵。
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最终板垣征四郎被击退,下令放火作为撤退信号,日军全面撤退。
老兵们回忆说:“五天五夜,我们几乎没合眼,实在太累了,就抱着枪蹲下来小睡一下,鬼子来了,我们迅速起身,再用火力压制住他们。”
在这五天内,日军白天进攻,依赖飞机、大炮和坦克占领了59军的阵地,但每当夜晚来临,59军就会夜袭,用手榴弹和刺刀再日军赶走。城中的庞炳勋军团也加入了反击,日军最终只好狼狈撤退。
老兵们说,当日军撤退时,卡车上装载了大约120辆载满尸体的卡车。还有900多具尸体因来不及搬走,日军只能砍下尸体的右手,然后扔到卡车上。
这场临沂战役对日军来说是伤亡惨重的,伤亡超过4000人,而59军伤亡也到达了5200多人,其中包括4482名士兵和199名军官。
在这场战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刘家湖之役,59军全歼了日军第3大队的1000余人。
然而59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成建制部队全体阵亡的,包括26旅678团的2个营,113旅226团的第6和第10连,以及114旅227团的第12连,225团的第7连。
张自忠看着曾与之生死与共的战友在战场上牺牲,心情沉重地说:“兄弟们走了,我心里实在是痛啊。”
临沂战役结束后,有些连队只剩下七八名士兵,比如湖北随县的阮明刚就直接升为机枪手,而有些连队只剩下十几名士兵,比如四川的李长维就升为副排长。
此战,张自忠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临沂的。
在临沂之役前夕,他曾致电西北军旧将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
以后在每次战役中,张自忠都把它当成自己参加的最后一次战役。
临沂之役震动全国,而取得临沂大捷的,竟然是当初万民口诛笔伐欲置其于死地的张自忠,当时的人们无不侧然,怅然,戚戚然。
张自忠将军一战成名,洗刷了自己身上的汉奸罪名,抹去了泼在自己身上的积年脏水。
此战之后,再无人说张自忠是汉奸。
此战之后,张自忠升为27军团军团长,兼59军军长;半年后,又升为33集团军总司令。
庞炳勋(1879年-1963年),字更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12月),直隶新河(今河北新河)人。
庞炳勋幼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的清军,毕业于东北测绘学堂,在清军第三镇充当测量官。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辛亥爆发后因受当局怀疑,被迫弃军还乡。
庞炳勋回到家乡后,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兼做小本生意,以补贴家用。由于从商多年,庞具有小商人的精明。
民国9年,新河遭受到严重灾害,民不聊生,时已41岁的庞炳勋又第二次从军,在孙岳第十五混成旅任副官。
1920年7月,爆发了直皖战争,庞炳勋曾率义勇队参战,1922年4月又参加了第一
次直奉大战。时任孙岳第十五混成旅骑兵营长的庞炳勋,率部在北京以南长辛店附近的南岗洼与奉军展开激战,被奉军的炮弹炸伤了一条腿,几乎丧命,幸被勤务兵救出,送往保定思罗医院治疗。在旅长孙岳的关照下,腿是保住了,但是从此落下了残疾,成了瘸腿。虽然不良于行,但对行军打仗也并无多大影响,奔跑起来不亚于常人。
战争结束后,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兼任冀南镇守使,庞炳勋亦跟随孙岳进驻冀南,不久升任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
1927年初,庞炳勋率部移驻信阳。不久,又奉靳云鹗的命令由信阳北上,企图阻止奉军南下,进抵漯河时又编为河南保卫军第三军。
由于郑州前线失利,庞炳勋率部折回南下,当进到驻马店时,遇到国民革命军唐生智的部队。庞炳勋见时机已到,公开打出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的旗帜,接受唐生智的指挥,加入了北伐革命的行列。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武汉革命政府准备东征讨伐蒋介石,命令庞炳勋部立即南下。庞炳勋表面上答应南下,暗地里却将部队开到开封,投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并参加了有名的豫东大战,颇受冯玉祥的右路军总指挥鹿钟麟的赏识。
豫东大战以直鲁联军的失败而告终。是年冬,庞炳勋奉命在兰考县境渡黄河北上,在滑县击溃了当地的红枪会,继而进至汤阴县,效法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的治军方法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训,使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也有所提高。
北伐结束后,庞炳勋又率部返回林县,继续围剿红枪会,在晋军的支援下将红枪会击溃。从此名震一时的豫北红枪会销声匿迹。
1929年4月,庞炳勋率部返回安阳驻防,并缩编为陆军暂编第十四师,下辖两个旅,庞炳勋任师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庞炳勋奉命参战,虽多次与蒋军作战,但由于他避重就轻,善于保存实力,所以部队不但没有削弱,反而通过缴获的武器弹药得到了补充。
1931年春,蒋军副总司令张学良派富占魁到山西沁州点编,庞炳勋改编为步兵第一师,辖两个旅,庞任师长。
1932年夏,第四十军官兵强烈要求抗日,庞炳勋也和宋哲元、张自忠等爱国将领发表了请缨通电。
1933年1月,长城抗战爆发,庞炳勋奉命增援长城抗战,先在塘沽至乐亭一线布防,继而又沿滦河一线布防。1934年5月,移驻南阳。
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授予庞炳勋陆军中将军衔。11月,国民党中央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庞炳勋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庞炳勋曾发表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从而爆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8月,庞炳勋奉命开赴抗日前线。9月18日,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防线被突破,日军继续南进,庞炳勋率部在沧县以北的姚官屯一线对日军矶谷第十师团进行阻击。战况空前惨烈,坚守7天7夜,杀伤大量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庞炳勋部也死伤惨重,有一个团只剩下300多名士兵,营以下军官也伤亡很大。因此,不得不撤出战斗,转进至江苏的砀山(1949年后隶属安徽)。
12月,庞炳勋部调归徐州第五战区,由李宗仁指挥,补充了一些武器弹药后,调往海州,担负海防任务,庞升任军团长。
1938年2月中旬,庞炳勋部奉调临沂,参加台儿庄会战,阻止坂垣师团南下。3月10日,坂垣师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向临沂猛烈扑来,庞炳勋部的阵地一片火海。广大爱国官兵不怕流血牺牲,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顽强地坚守阵地,顶住了坂垣师团的进攻。对于这次阻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3月14日凌晨,庞炳勋部与援军张自忠部联合发起反击,激战五天五夜,至3月18日将坂垣师团赶至莒县,沿途日军尸横遍野。反击作战结束后,张自忠军他调,庞炳勋继续固守临沂。
3月25日,坂垣师团经过休整卷土重来,猛攻临沂。庞炳勋为了缩短战线,将部队撤至临沂近郊,与日军再次浴血奋战。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回师增援,另有五十七军的一个旅和汤恩伯的一个骑兵团亦增援临沂。3月30日拂晓,庞、张两军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全线发起反击,又将坂垣师团赶出30余里,解了临沂之围。这是临沂之战的第二次胜利。
这次作战结束后,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和增援部队全部调走,临沂仍由庞炳勋孤军坚守。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庞炳勋部损失惨重,全部兵力还不足一个旅。
4月19日,坂垣师团又扑向临沂城,有一处城墙被日军的飞机炸毁,日军突进城内,庞军守城部队在居民的帮助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这时台儿庄会战已经胜利结束,因此,庞炳勋奉命撤出临沂,开往陇海路附近的郯城以南布防,并与占领临沂后继续南下的坂垣师团再次发生激战。
9月,庞炳勋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41年5月,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遭到严重打击,退出中条山区,第二十四集团军所辖第二十七军的一个师投降当了伪军。当时庞炳勋已年过花甲,身体不佳,曾三次提出辞职,未获批准。10月,为配合中原作战,阻止黄河以北的日军南下增援,庞炳勋指挥第四十军对汤阴至安阳间的平汉路进行了一次破袭战,使日军的铁路运输中断半月之久。
1945年10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内战,进攻华北解放区,国民党第四十军在邯郸一带被歼灭。该残部逃回安阳后,庞炳勋便将他的四十军交出。此后,他不再担任军职,只任挂名的国防部咨议的虚衔,在开封闲居,不久迁居到四十军防地新乡,后迁居郑州和南京。
南京解放前,庞炳勋携带他的姨太太和一双儿女,随他的老部下李振清到了台湾,居住在台北市,与孙连仲合开一家餐馆度日。
1963年1月12日,庞炳勋逝世于台北,时年85岁。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