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中的“音乐”
宋世宽
在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中,各个门类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姊妹艺术”,如书法与绘画(国画),自古有“书画一家”,“书画同源”之说。
(书法名家宋世宽先生作品欣赏)
这里,我要说的是书法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含有诸多的音乐元素,尤其是草书,如同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主要体现在书法的旋律节奏上。如果我们把字的大小,笔画的粗与细、快与慢用音乐的“符号”来替代,比如字大如音高、字小如音低,稍大稍小便是音中高、音中低。字的快与慢如同音乐的四二、四三节拍(节奏),线条的提按也如同音乐的变化而变化。整副作品恰似音乐彼此起伏,令人心旷神怡。当我们欣赏怀素、王铎、张旭等古代大师的优秀草书时,那气势之夺人,大有一泻千里之势,无不令人震撼与激动,仿佛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雄壮豪迈的国歌奏响,那旋律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字的大小、错落、跌宕、快慢,用笔的提按,墨的枯涩浓淡等也如同节拍(节奏)不断起伏变化,令读者沉浸在书法的“音乐”世界里。

我们看王铎的草书(竖式三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无不有强烈的音乐动感。其中第一行的第一、二字就有大小变化,我们把它按“音符”代称,便有了音的高低,即第一字大(音高)第二字小(音低)第三字大(音高),以此一大一小往下类推,但又不能形成一大一小的规律,要根据字的形状巧妙合理安排,大小变化因字而定,有时连续两三个小或两三个大,似如曲子的两三个同样的“音符”,如作品中古、寺、初的大小几乎等同,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另外,字与字的形状或方或扁或高,但又不能形成一方一扁一高的规律,也要因字而形。这样,字的大小,字形的变化,线条的快与慢,墨的浓与淡,如同音乐节奏随变化而变化。
(书法名家宋世宽先生作品欣赏)
我们再看一、二、三行的第一字的大小均不相同,有微妙的变化,而且字的形状根据字型或方或扁,一、二、三行从第二字开始错落变化(不能在同一高低位置对齐,否则,“音”没有高低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参差错落在每行中都在不断的变化。在书法作品里,单个字也有“音乐”的动感,如笔画的粗细、墨的浓淡也尽显音乐的节奏旋律,字的每个笔画同样也有节奏,如“横”的一波三折,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粗细变化)。再如“竖”画,我们常说的“屋漏痕”其实就是它用笔的提与按,这些在行笔过程中均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具有抑扬顿挫的旋律之美。
(书法名家宋世宽先生作品欣赏)
在书法的各种书体中,如果我们把书法的格调如诗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那么草书是豪放,楷、隶、篆书则是婉约。当我们欣赏楷书作品,就如听旋律低沉、轻柔、静态、缓慢、音高起伏较小的曲子,如歌曲《水调歌头》明 月 几 时 有,把 酒 问 青 天。不 知 天 上 宫 阙,今 夕是 何 年?起 舞 弄 清 影,何 似 在 人 间……。看行书如欣赏经典曲子《梁祝》《春江花月夜》等。
显然,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宛如一首动听的音乐。假如作品中字没有大小、错落、快慢、浓淡、枯涩等的变化如同音乐一样没有音高音低的变化都是“同一音符”,那还叫什么书法(音乐)?又怎能耐看(动听)与打动人?一首成功的音乐是作曲家根据不同的音符变化、不同的节奏等巧妙组合才能构成悦耳动听的乐章,才能有优美的旋律。书法亦然。
总之,书法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较为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宋世宽,笔名浩然,1969年生于贵州遵义。《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曾任大学、职高书法老师,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红花岗区书协副主席、遵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获98年兰亭奖(最高奖)“优秀奖”;获第三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书法金奖”(中国文联主办)、贵州省政府“文艺奖”等以及在其他展赛(全国)中获奖入展数十次,入选《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集》。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应邀参加“齐文化节”个人作品展、“中韩国际艺术交流展”等等。文学作品在《书法报》、《书法导报》、《贵州政协报》、《遵义日报、晚报》、《遵义文艺》、《都市头条》等等发表三十多万字,其中,评论文章在《书法报》等刊物上引起关注(讨论),散文《我的红花岗情结》获“优秀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