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雁国画作品展11月19日(周日)在“九如画廊”如期开展
2023年11月19日(周日)上午10时30分,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竹竿巷东大寺西门南侧的“九如画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作为老文化市场的一处“边角”,这里的“人气、人流、人脉”似乎比“中心地带”更加热闹……此时此刻,“李新雁国画作品展”正式如期开展!

6天前的中午时分,也就是11月13日(周一)11时30分,由“九如画廊”在公众圈发布的“李新雁国画作品展将于11月19日(本周天)在九如画廊展出”的一个普通【展讯】,未曾想短短几天,竟引起如此众多喜爱书画人士的关注和期待。正是奔着这“关注和期待”,“关注的心动”与“期待的冲动”才爆发出无尽的热情,硬是让很多书画人或书画好受者不得不放下周末的忙碌,抽百忙一闲,乘兴而来,踏尘而至,目标直白而又明了,那就是先睹为快,一饱眼福!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文化”的深思……何为“文化”?又何为“中国文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许千人千解,万人万别……但作为生在济宁的“中国新文人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新雁,却以自身的“绘画体验”与“画道成长”,作出了如此这般的阐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方块字,诗人念是诗,词人读是词,歌者唱是歌……而我作为一名画家,却始终将其视作一幅画,并且是溶合了中国自然、中国人文、中国精神、中国灵魂的一幅巨擘……

试想,闭目冥思,那“落霞与孤鹜”,何尝不是自然的燕雀?又何尝不是梦中的飞鸿?那“秋水共长天”,何尝不是身边的微山湖畔?又何尝不是遥远的桔子洲头?

一样的“落霞与孤鹜”,一样的“秋水共长天”……如果放在一个外国诗人的笔下,写进一个西洋画家的画里,也许那个外国诗人会激动地高呼:“看!太美了,那里有盘旋的鸟儿!”也许那个西洋画家会动情的嗟叹:“真是太可惜了,我没有带来相机!”

而在中国的诗人和中国的画家眼里,那是因大自然而生的“落霞与孤鹜”,也是因大自然而生的“秋水共长天”,但那又是流淌在万千中国文化人血脉中的一抹温暖,那又是中国人世世辈辈的精神家园……唯有那里,才能唤醒梦,才能留住灵魂,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这才是全球人眼里的“中国文化”!

李新雁进一步强调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离开了这个符号,一个人也就脱离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就远离了自己还有自己那个族群的共同精神家园……那是“家国的家园”,——也就是“家国情怀”!

大凡去过李新雁画室的人,都一眼可贯穿他崇尚着的“简单”:“简单的厅”,“简单的案”,“简单的凳”,“简单的纸和墨”……而他正是靠着这日复一日的对“简单的重复”,靠着对“薄养皮囊,厚养灵魂”的“简单法则”和“简单精神”的不懈坚守和鼎力执著,在他一笔一画的笔墨间,才彻底退去了功利的枷锁和平庸的羁绊,每一笔都暗含奇崛和俏丽,每一划都呈现瘦劲和风骨,一如他高悬在客厅北墙粉壁上似乎自拟自嘲的一幅对联:
风做画纸雨做墨 席卷梦中苦和乐

有友人造访,见新雁君出了新联,正慰心腹,便问横批何在?这时,新雁君才缓缓从茶几的抽屉里取出一幅横轴,展得开来,方见上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万里江山
友人大喜,抽身出门,半袋烟功夫,便匆匆扣门再入……看时,手中多了“烧鸡和老酒”……“酒酣胸胆尚开张”之际,但见新雁君起身寻叉,将对联从粉壁之上启下,同横批一同卷好了赠与友人,口中吟道:
君子之交,淡如薄酒;一纸一墨,诚为拙意!

半只烧鸡,两壶老酒;一幅对联,外加横轴……在中国,这不叫物换,而是酬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红颜知音”与“人生知己”之和……正如李新雁在一篇文论中所表述的那样: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人生之匆,总要为一事而来,一事而活,一事而快乐……他选择了绘画,选择了中国画……他甚至如此感慨:把深爱着中国揣进怀里,放入梦里,绘之于画卷里,其乐无尽,其快无穷,其德无量乎?!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雁不到书成谁与?”古今之阔,总要为一人而赴,一人而歌,一人而书,一人而对酌……他选择了文化,选择了汉文化……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钟爱和痴狂,甚至不时发出内在的心灵梦语:天地有道,万物归简;人生有道,此心归静;执笔有道,墨既生灵……

为阐释中国文化的属性和中国文化的内涵,李新雁在文论中还不惜笔墨地如此叙述道:
一个人一顿“吃一头牛”,本事不叫“能吃”,本质却叫“吃货”,吃得身体也“胖大如牛”……而中国文化却追求“以简为美”,“以瘦为骨”,“以空为魂”……君不见“古道西风瘦马”与“夕阳西下”的名句,加上那句“断肠人在天涯”,简直是“简到极致、痩到骨头、流浪到灵魂边”上的一种“至美”,只有“至美”才能养大“至善”,只有“至善”才能养大“至爱”,只有“至善”与“至爱”,才能养大一个民族的“大爱”与“大我”……

“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表现这种“大爱”与“大我”,一幅国画,之所以被众多人所欣赏,所喜爱,所眷恋,无他,就是因为深爱着这个民族的画家,把自己内心的“大爱”与“大我”,赋与了他笔下的这幅画,而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与喜爱,很多人又唤醒了自己内心的“大爱”与“大我”……进而,通过一人与一人的凝结、一群人与一群人的汇集,渐渐汇聚成了一个民族波澜壮阔、势不可挡的“美的能量”和“美的力量”,这个民族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就自然成了“照亮前路的一束光”,“输送温暖的一团火”……

一个画家,只要把“自己的一束光”,“一团火”,毫无保留地写入自己的作品,那他的作品,就是人人喜爱、万人敬仰的“国画一束光”,“国画一团火”……艺术从来就有一种自生而成的境界,那就是:苦与乐的联手,梦与醒的握手,似与不似的最终和解!

艺术家简介:
李新雁,字笑天,号观阳堂主、耘彩斋主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新文人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首届访问学者,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山东省国画院院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济宁市文化名家,济宁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济宁书画院院长。

(王长鹰 李建民)
2023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