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智慧故事】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文/韩积蕊(山东)

春秋时期,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相安无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楚庄王在即位之后长达三年的时间当中,一直打猎、喝酒,不理朝政,甚至还在王宫门口挂了块牌子写道“进谏者,杀无赦”。
唯独大臣伍举,他以巧妙的方式进谏楚庄王,从而给楚庄王一个提醒。伍举是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
一天,伍举觐见,对楚庄王说:“有人让我猜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臣知陛下[bì xià]圣明,特来向您请教。”楚庄王就问他是什么谜语呢?伍举说:“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王知此鸟何也?”
楚庄王听出了伍举的话中之意,便回答说:“此鸟,非同一般,它三年不展翅,是为了丰实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视察民众现状、体察民情。虽然现在没有飞,但会一飞冲天;虽然现在不鸣叫,但会一鸣惊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了。”
过后,楚庄王开始亲理朝政,改革政治,除掉奸佞之人,启用有才之士,重振朝纲。操练兵马,兴兵伐齐,又大败晋国,最终取代齐、晋两国,成为新一代 号令诸侯的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由来。

智慧心语: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自我觉醒! 常言道:“劝人如治病,良言似苦药”,人们对症下“良言”。劝解要讲究策略,讲究说话的艺术性,使你的忠言不再逆耳,良药不再苦口。不慢不急、不柔不刚,运用巧妙的暗示点到为止,语言含蓄有趣,富有启发性,让对方心领神会,欣然接受。既要简明扼要达到规劝的目的,又要让对方自己考虑自身错在哪里。给对方留有自尊和自省。
劝人的话,不宜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成语释义】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一鸣惊人的原义是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业绩。

【拓展视野】
楚庄王:芈mǐ姓,熊氏,名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史记》记载的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宋襄公。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
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淅江大部、上海、江西省,最盛时还包括现在陕西南部的汉中。今人称湖北叫荆楚之地、云梦之乡。

【楚国国名的由来】
相传是楚先君妻子妣bǐ厉生熊丽时难产,破腹产后妣厉死去,而熊丽存活,之后巫师用“楚”包裹其腹部埋葬,其中的“楚”指的是荆条。而后人为了纪念妣厉,便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楚”。楚国也称荆、荆楚,早兴起于古荆州地域的楚部、灭于秦国。
【楚国的六位历史名人】
1.楚国第一代霸主楚庄王熊旅,又称芈旅、熊侣。问鼎中原,是春秋时代继齐桓公晋文公后第三个称霸的霸主。
2.吴国大夫伍子胥(原为楚人,后全家被楚平王杀害,愤而投吴),伍子胥协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后大破鲁国和齐国,是为一代军事大家。
3.创立道家学派的老子,著《道德经》其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是楚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4、三闾大夫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离骚》《九歌》创“楚辞”。忧国忧民,改革变法不成,被流放后听说白起攻破楚国都城时投江而死。
5.楚国名将项燕,在楚国势微后领军力抗秦军,击败秦将李信,力阻王翦jiǎn,最后自杀。
6.西楚霸王项羽,项燕之孙,英勇善战,带领江东子弟起义反对秦王朝暴政。

【临清头条】总第242期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