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文美先生《鹧鸪天.四翁苏木山游记》简析
文/王楼(内蒙古)
鹧鸪天·四翁苏木山游记
题记:10月12-13日,四翁同车游苏木山森林公园。内蒙古老摄影家协会曹老师81岁,刘会长78岁,张会长71岁,本人68岁。登顶海拔2334.7米的黄石崖。只顾拍摄山顶风光,忘了给自己留影,小有遗憾。
胡文美
四位同车白发翁,六十八岁小随从。
相机随手霜林路,乐眼生情坡岭松。
风擦汗,步从容。回头小路似弯虫。
苍茫足下千千树,立在高山我是峰。
2023.10.14
这是一首写景兼抒情的记游佳作。主旨明确,笔墨集中,字字句句紧扣中心,无一赘余字词。语言朴实、简洁,全用口语,但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蕴情。
一二句,“四位同车白发翁,六十八岁小随从”,开门见山破题,交待同游的是四位白发苍苍的老叟,而六十八岁的自己还算是个“小随从”。“小随从”一词既幽默,又形象生动。读到这儿,由不得要偷笑。
三四句,“相机随手霜林路,乐眼生情坡岭松”这两句描写在山顶上忙于拍摄风景的画面。前句说在经霜染得色彩缤纷的森林中随手拍照。后一句说充满快乐的眼神对山坡的苍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言下之意是给松树拍很多镜头。句中“乐眼”、“生情”简洁而富于表现力、感染力,融入了作者难以压抑喜悦心情。
这两句对仗工整。
五六句,“风擦汗,步从容,回头小路似弯虫”,“风擦汗”三个是委婉地说,急于拍照顾不来擦汗,任风吹干。“步从容”则暗示四位皓发老人兴高采烈,走起路来像小孩子一样轻快。后一句用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用弯弯的小虫比喻蜿蜒曲折山路。
最后两句,“苍茫足下千千树,立在高山我是峰”,前句写景,回头看脚下,一片苍茫,有许多许多的树,“千千”叠用简洁,又极具表现力。后句写跨上山巅后的喜悦和自豪,“我是峰”三个字用得妙,可谓点晴妙笔。
不用多说了,读到这,如临其境,不由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同作者一样喜悦、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