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环岛游》
——走进国家杂交水稻三亚南繁综合实验基地(袁隆平基地)
(13)
宋厚健文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从60年代初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他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的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的科研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2016年12月袁隆平院士选定在水稻公园建设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三亚南繁综合试验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350亩,将建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南繁核心研发基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把海南岛作为他的育种基地,主要是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长夏无冬,热量丰富。为此,经过考察,他选择了“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进行农作物培育实验,主要是因为该地一年可以收获三次。2020年他的团队研究的水稻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海棠湾海岸南部入口,距三亚市30分钟车程,是以稻田生态为主体,集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耕文化、稻作文化、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动感体验、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占地2800亩,其中种植面积约2100亩。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由稻田花海景观、四野狂欢实景演艺、稻田温泉景观、共享农庄体验基地、稻田盛宴海鲜广场、禾下乘凉艺术造型游客服务中心等板块融合而成。该景区将水稻科技文化知识作为核心的科普文化主题,深刻检验水稻文化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填补了中国水稻文化科普教育的空白。

2018年9月20日,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被海南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10月 6日(星期五)下午,由我外甥驾车,我和夫人一行三人从雅居乐清水湾出发,奔赴国家杂交水稻三亚南繁综合实验基地(袁隆平基地),开启了海南环岛游第13站的参观游览。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抵达了景区停车场。也许将近晚饭时间,今天的游客特别的少。我们走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门前拍了照,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来源于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通过建筑语言将梦中意境转译,使整个建筑群体呈现出如同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水稻。梦幻与情境交汇的浪漫主义建筑群设计,与整个水稻公园融为一个“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生态整体,是水稻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进了大门,公园很大。为了方便参观游览,我们租了一个电瓶车,由我外甥驾驶,我和夫人 坐在后面,沿着袁隆平大道由东向西行进,今晚三亚海棠湾的天如同北京的金秋,秋高气爽,让人精神饱满,神清气爽,来到南繁水稻科普长廊,我们下了车。

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进南繁水稻科普文化长廊,这里有对“南繁”水稻人物的简要介绍,这十位杰出贡献人物是:袁隆平、颜龙安、丁颖、朱英国、谢华安、黄耀祥、周开达、石明松、冯克珊、李必湖,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动,他们的一张张照片令我肃然起敬。
“南繁”的发展历程与袁隆平院士等人的无私奉献息息相关,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南繁”经历了四个结段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探索实践阶段。1956年到上世纪60年代,以丁颖、吴绍等为代表的老一代专家提出了南繁加代理论,辽宁、湖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专家及技术人员开始了南繁的探索和实践。
第二阶段,逐步兴起阶段。上世纪70年代,南繁进入兴起阶段,1971年繁制种面积超过25万亩,涉及28个省400多家单位7000多南繁人员,为强化南繁管理,1972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当前种子工作的报告》,明确“南繁种子原则上只限于科研项目”。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南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83年农牧渔业部颁布《南繁工作试行条例》,1995年农业部和海南省决定成立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1997年农业部、海南省政府印发《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南繁管理逐步规范。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阶段。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建设南繁育制种基地,南繁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南繁”简称国家南方繁育制种,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湿暖的优势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者两季的农作物育种方式,这样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时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
“南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缩短农作物育种周期、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培育科研育种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南繁加代选育可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周期缩短了1/3至1/2,南繁基地已成为我国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保障农业生产用种的“调节库”和种子质量天然的“鉴定室”。

“南繁”除了水稻繁育制种,还有瓜类繁育(主要作物有:西瓜、黄瓜(海南称‘青瓜‘)、南瓜和甜瓜,以及少量的冬瓜(节瓜)、丝瓜、高梁繁育、玉米繁育、小麦繁育等。
2018年4月12日,总书记来到海棠湾水稻公园视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接见了袁隆平等南繁水稻专家。他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站在袁隆平大道的南侧向前望去 ,绿油油的稻田中二十个白色大字格外醒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农业发展方向。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生前对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也是杂交水稻的“中国梦”。他梦里的水稻得有高梁那么高,穂子有扫帚那么长,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此外,袁隆平还有另一个梦想,即杂交水稻能覆盖全球。此梦不仅代表了袁隆平的个人追求,也反映了他的科学精神和献身事业的态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他不畏艰辛,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袁隆平,一个名字,一段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为了实现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梦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故事,充满了坚韧和奉献。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他不断地创新和探索,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他从未放弃,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不仅让中国人民吃饱了饭,也引领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贡献不仅仅是他的科研成果,还有他的精神和品质,他坚信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困苦,不断创新和探索。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袁隆平的故事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带着种子的梦去向远方,无数个种子的梦生根发芽,送别袁隆平的花海中,人们写下肺腑之言,不仅表达深切的缅怀,也寄托了学习之志、继承之志。传承袁隆平躬行完成的赤子之心,用汗水浇灌着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才能让更多的梦想绽放。
一阵轻风儿吹过稻田,站在泰优1002新品种稻田的中央,手中捧起一粒粒金黄的稻谷,我的思绪万千……我们每个人都要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优良的种子,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培育浇灌,在平凡的岗位和人生的旅程中执着坚守,在自己的领域和人生的事业上创造价值,不负伟大时代,开拓伟大华章!
《袁隆平》
躬耕五秩扑乡间,壮志凌云怀天下。
献身科学结硕果,水稻杂交上峰巅。
拯救民饥心所愿,功德无量浩长空。
洒下人间一片情,留下田园稻谷香。
游览参观完国家杂交水稻三亚南繁综合实验基地(袁隆平基地),我们一行三人继续驾驶电瓶车,参观游览了水稻国家公园《中国明星恐龙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等旅游景点。
水稻国家公园中国恐龙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和水稻国家公园联合创建;汇集了中国截止2017年发现的277种,323只恐龙,是中国恐龙最强阵容;是全球首次以1:1原大景观模型的形式集中展现中国恐龙,让博物馆走进大地,让科普走近田间,是科普教育的创新发展。

中国明星恐龙区是水稻国家公园中国恐龙科普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共陈列了由恐龙专家精心推选的具有中国特色代表性40种72条恐龙。每晚,融多媒体、声光电、大型纱幕和全息影像技术一体的“大地之夜”大型声光秀循环上映,再现恐龙生命奇迹,呼唤生态文明,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演绎“大地生命之夜”,演绎古生物科普奇观。让您完全融入互动式和沉浸式体验场景。
走进百龙大道,这里是中国恐龙科普教育基地重要元素之一,全长1.5公里,共陈列了来自侏罗纪、白垩纪两个地质年代224种224条的仿真动感恐龙,小的不到20厘米,大约长达38米。这些恐龙不但能灵活转动身躯,还能摸拟发声,或慨然低鸣,或昂然长啸,形态各异,景象蔚为壮观。当夜幕降临,繁星闪烁,苍穹之下,这些来自远古的生命身披绚烂的灯光,带您走进远古,探寻生态、生命的意义。
水稻国家公园海棠稻乡共享农庄依托2100亩基本农田,围绕农业+科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精心打造集农事体验、花艺沙龙、亲子活动、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旅休闲体验产品,已拥有国家南繁科学育种基地,与中国古生物学会合作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南繁科学技术院合作的荷花、观赏南瓜等试验田,逐步建成品类繁多的共享农庄果蔬采摘基地及各种花卉基地,同时借助种子、科研、文化等资源优势平台,打造研学游学基地,激发研学参与者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正能量。目前已经开发了南繁水稻和恐龙科普方面的课程。
另外,园区内还有千亩花海,三角梅、沙漠玫瑰等各色鲜花,通过匠心独具的设计,创意成巨幅字图和玫瑰图,与寓意美好幸福的许愿树浑然天成,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