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 (小说)
文|季志林
一、初识戈壁
在我的记者生涯里,曾经到过许多地方,采访过部队、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也接触过不少科学家、教授、学者、英模人物和部队官兵,但从来没有去过戈壁沙漠。
我对沙漠的感性认识最初来自唐代边塞诗人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王维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把大漠的景色描述得美轮美奂。而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更使人对戈壁大漠多了几分广阔苍茫、奔放豪迈以及凄凉悲壮的感觉。后来看了许多美国的西部大片,其中不少以戈壁或沙漠作为故事背景,那些充满了神秘、粗犷且有几分恐怖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少让我认为,大漠是那些硬汉们才能去的地方。
于是,长期生活在京城的我,越来越向往看到诗人笔下的大漠风光,甚至产生了利用一个假期去西北旅游的想法,我想看看那遥远的戈壁大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更想看一看那座隐于大漠之中却在全世界久负盛名的东风航天城。因为我正在酝酿着一部反映航天人艰苦创业实现追星揽月梦想的小说,亟须体验一下航天城的生活,尤其是身处最基层的部队生活,我相信:在这座同样让人感到神秘的航天城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
十分凑巧,总部机关近期要到东风航天城检查工作,报社总编安排我和摄影记者李光强随行采访。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得心花怒放,一个渴望已久的愿望将要实现了!
按规定我们出差只能报销火车、汽车票,这次随总部机关去大西北,人员众多,路途遥远,所以安排乘飞机,我又一次感到喜出望外,我从没岀过远门,更没开坐过飞机,所以第一次坐飞机的感觉,怕是和巜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差不多。
出发那天,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心理驱使我早早来到南苑机场,我的大西北之旅终于开启了。
在飞机上俯瞰祖国大地,是那么的辽阔壮观: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千里平原绿色覆盖,繁华都市高楼林立,公路铁路川流不息。这种全景式的观赏真让我大饱眼福。
大约飞行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眼底下出现了大片的土黄色山岇,那一道道弯弯曲曲的线条很可能是不规则的梯田,抑或是一道道山梁,但流露出一种雄壮浑厚且难以掩饰的自然美。我想这里应该是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了。随后不久,映入眼帘的便是茫茫无际的黄土地,想必这里就是我曾经向往的沙漠了。
随着飞机逐渐下降,我终于可以更清楚地俯瞰巴丹吉林沙漠了。只见黄沙滚滚,波浪起伏,漫无边际。完全是一幅原始的、粗犷的甚至带有几分野性的画面。
两个多小时后,飞机在空军鼎新机场落地。 下了飞机,我们转乘部队内部专列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虽然同是绿皮车厢,但它却与别的列车有很大的不同,从车站值班人员、火车司机到列车员都是清一色的军人。
我知道这是全军唯一的军事专用铁路,我的同学张力就在这条铁路线担任领导职务,他曾经给我讲过部队的艰苦生活,而这条铁路线也是我这次体验生活的重点之一。
列车在奔驰,窗外忽而是莽莽戈壁,忽而是沙丘荒漠,看不见人烟,看不见树木,也看不见飞鸟,只有辽阔的大漠和湛蓝的天空,还有远处的巍巍青山。
这就是我曾经向往的戈壁大漠吗?除了空旷似乎再也没有别的了,更没有丝毫的神秘和浪漫,我真佩服唐代诗人的想象力,就这样的环境,竟然让他们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坐在火车上,我多少感觉到有点失望,真没想到,戈壁大漠给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荒凉。
然而,就在这“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大漠之中,数万名解放军官兵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他们克服千难万险,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才是巴丹吉林的神秘之处!
在感叹航天人创业不易的同时,我更想知道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这支部队到底是怎样生存的?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巜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