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曾经那个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一眨眼就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岁生日,成了一个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和谐可亲的花甲老头了。同时也将离开自己奋斗一生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在即将离开自己深深热爱的工作岗位的时刻,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感慨万千,心里有很多话既向对大家倾诉,也向对自己诉说。
我是一个极极平凡的人,出生贫寒,在大山中长大,恰如一棵微小的尘埃。但我始终坚信,生命只有在闪光中才能显出灿烂,在平淡中显出真实。有一位老人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尽管你种的树在你有生之年不一定长大,你可能永远也不会让自己有遮阴的机会,但我还是要继续把树种好,不为自己,而是要为子孙后代。我无怨无悔,在平凡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八年多。回想起这几十年,我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骄人伟业,谈不上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但我自认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自己的本心。我没有虚度光阴,做到了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孜孜矻矻,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二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人生苦短,每个人停留在生命的长河里最多也就几十年、百把年。为了生存,为了彰显生命的价值,我们就有了追求。追求物质的丰富,追求爱情的完美,追求理想的实现,追求精神的丰沛,追求人生的价值,追求名和利的双丰收。有这些追求,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达目的,有人以身试法,有人丑态毕露,有人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身败名裂。我与很多人一样,曾经也为这些东西苦苦追求过。但最终看清了名和利到底是什么东西,既不功利,也不势力。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应该拥有的生存需要的基本东西,没有要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两大悲剧既在我身上无情的演练着,但是,却能够做到有度,没有让欲望无限膨胀。
看清名和利是什么东西是需要一点智慧的,也是不那么容易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良田万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夏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名和利本来都是身外之物。荣誉是新的起点,仅仅是一种激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没有做金钱和物质的奴隶。我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所以,今天,我们很多人活出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始终没有活出自己的真正价值。
三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历史性家、文学家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伯特兰.罗素和其他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一生。这样强烈无比的感情也一直激励着我过去的行动,指导着我过去的实践,并将继续支撑着我的余生。也许是因为我出身农村,内心里有一种基因,对弱势人群有着无限的同情,对于农民、农民工、工人等地位卑微的弱势人群,总是从内心里给予深深的同情。他们的贫困、痛苦、不幸的遭遇、悲伤总是使我寝食难安。即使是在看电视、电影时,电视、电影中那些伤心的故事都会使我潸然泪下,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爱农村、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农民工的疾苦,看到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兄弟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任政协委员一十四年,经常深入基层,到农村,到社区,走访调研,为民生鼓与呼。我用行动践行自己真实的诺言,积极参加脱贫攻坚收官战,接续乡村振兴驻村帮扶。驻村五年,我付出了自己艰辛的汗水和泪水;驻村五年,更使我明白了许多,体会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驻村五年扎根底层,更使我深感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朱门酒肉臭,路虽没有冻死骨。但是,有人巧取豪夺,一掷千金、万金乃至万万金;而也还有一些人并不那么富足,甚至要为生活、疾病需要的经费发愁。这些逼迫我苦苦思索我们国家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怎样才能尽快缩小这相对的贫富差距。一个国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反映着它的文明水平;一个国家对待工人和农民等底层弱势人群的态度,检验着它的道德品质;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是不是强大,并不在于它有多少富翁,而在于底层的弱势群体是否都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先富起来是可敬可贺的,只要是用正当手段积累财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是光荣的、幸福的,是令人称道的。我从不反对商人唯利是图。如果是靠血淋淋的剥削和压迫、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等不正当手段或靠贪污受贿腐败而富起来的人是可耻的。为富不仁,令人可耻。先富起来的人有责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绝对贫困消除之后,相对贫困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不可遏制的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贫困也并不可耻。劳动是光荣的。可怕的是一些人没有摆脱贫困的勇气和信心。当然,因为懒惰而贫困不值得帮扶,也不值得同情。
四
书是有生命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交往的工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顾问,是我们的导师。人的一生就是在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的成长离不开书籍,我的命运也是靠读书而得到改变。我非常幸运,刚刚初中毕业即恢复了高考,有机会与广大莘莘学子一起同场竞技,并笑到了最后,从大山深处来到了城市工作,每天可以坐在办公室既不要淋雨也不会晒太阳舒适的环境中工作。不需要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阶层跃升。通过读书,使我掌握了战胜自然,服务人民的能力。因为读书,也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我选择与书作伴,身边陪伴我的总是离不开书籍。而且,越读书,越感到知识的重要,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够用,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越来越感到时不我待,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读书其乐无穷。我要求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把读书作文作为退休后唯一的爱好发扬光大。我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点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读书学习,也悟出了“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文化”这个简单朴素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道理。一个人有没有希望,主要的看他是不是还在读书,只要还在读书,他就还有希望;一个家庭同样看家庭里有没有人在坚持读书,只要有人坚持在继续读书,那这个家庭就有希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如此,只要看看这个民族还有多少人在继续读书,就可以预测它的未来。农村为什么贫穷,与国家政策、地理位置、基层设施、人文素质、经济发达、文化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文化水平落后是导致贫困的深层原因。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年轻人,才能振兴。没有灵活的人才机制,把农村的年轻人都赶到城市里来,而农村的年轻人不能回故乡,建家乡,光靠政策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光靠留在农村的老年人来振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把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在外地打拼取得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年轻人,引导他们有序合理返乡参加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工程中去,否则,农村的空巢问题,留守老人问题,留守妇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将继续难以解决,乡村振兴的道路将依然任重道远。
五
人的一生不可无的是勤劳,不可有的是疾病。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力量源泉。劳动者是最光荣的。没有人喜欢懒惰之人。劳动之所以光荣,还因为它不仅代表正义,而且代表力量和睿智,劳动给人类带来奇迹,带来荣光!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就是靠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光荣的普通劳动者,我们的价值最终就是体现在劳动中。几十年的职场生涯告诉了我这样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也一直真实的践行劳动光荣这一传统美德。无论是年轻时还是后来担任中层领导干部,无论上级分配交给的任务,从来不讲价钱,一贯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总是做到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特别是几次外派任务,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到洞口县农村参加社交活动;二00八年,我与一批同事到四川支援抗震救灾;二0一八年,我服从组织安排到最艰苦的洞口县雪峰山上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三年驻村参加脱贫攻坚战;快退休前的二0二一年又一次驻村两年到邵阳县农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我都没有使人失望。每次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一个劳动人民的本色。
六
我虽位卑,但始终不敢忘忧国。正如美国作家阿杰所言,人只要献身于帮助其他生命的时候,人类才是道德的。离职,看起来是乎已经老了,但我坚信,衰老不是身体的衰弱,只有心灵冷漠了才是真正的衰弱。离职不是我事业的终点,而将是我新生活的起点!我将在自己人生的下半场,继续努力,讲好自己的退休故事,秋天的故事,我将继续发光发热,发挥余热。我有一颗滚烫的心,滚烫的爱国心,不是表现在嘴上的爱国心,而是表现在行动上的爱国心。我一直很欣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位敢于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喜欢喜鹊,但更欣赏乌鸦——报忧不报喜的乌鸦。我的下半生,同样不想只为自己活着。我要热爱生活,将继续阅读学习,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推动我继续做深刻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现实,思考社会,思考所有我能够思考的,我应该思考的。我还将用自己手中正直的笔,书写自己的人生新篇章。用我手中正直的笔,为祖国摇旗呐喊,歌颂祖国,赞美祖国的未来。我将继续坚持正义,不怕邪恶,仗义执言,写杂文,歌词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做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老而弥坚的退休老人,把这无意义的生命变成有意义的生命。
六十年,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成长,我的这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同时,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们和朋友们的关心、提携、指导、帮助、照顾,我的内心一直充满感激之情——感谢大家对我的教诲,对我的帮助,对我的关心,对我的提携,对我的指导,对我的照顾。在这里,我发自内心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勇敢的向美好的生活奔跑吧!
2023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