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
凌先有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乐享时光”节目
11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节目主持人关键,邀请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凌先有、北京市民政局退休干部郭苹,畅聊和分享在敬老月令人记忆深刻的文化敬老活动精彩瞬间,以及推进文化养老的意见建议。限于篇幅,这里仅分享对凌先有的访谈内容。
主持人:今年10月,是我国第14个敬老月,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先有叔叔,这个敬老月期间您参加的最难忘的文化敬老活动是哪一场?为什么?先来为我们分享一下。
凌先有:在全国敬老月期间,我参加了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青老携手 情暖桑榆”系列活动。最难忘的是参加国税总局诗书研究会和玉南9号社区居委会联合举办的诗歌朗诵暨书画展示活动。这次活动现场挂满了国税总局原副局长程法光、原总局党组成员兼人事司司长董志林、国税总局诗书研究会会长易运和以及国税总局诗书研究会和玉南诗书画社成员郝一心、于斌、花燕丁、程丽、张明娥、张树山、马秀兰、史锐、黄玉环等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国税总局诗书研究会终身荣誉会员、百岁高龄的周明兴老人创作了毛主席诗词内容的书法作品,也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参加活动的以老年人为主体,同时邀请了在校大学生。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王改正、中国税务报原副总编佘家金以及国税总局诗书研究会成员张树山、花燕丁、肖廷祥、史学文都先后朗诵了自撰诗词。我在会上致辞,并朗诵了我写的《中华运势更蓬勃》:“中秋国庆手相握,地利人和天作合。广场花蓝呈锦绣,城楼天阙显嵯峨。九州共志绘宏景,万众同心奏高歌。意气风发聚伟力,中华运势更磅礴。”国税总局诗歌朗诵暨书画展示活动
同时,我还作为艺术顾问,参加了世纪老兵水之韵艺术团组织的雷金钟诗歌专场云端朗诵会。64岁的雷金钟共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50万字,作品多为歌颂党和祖国,诗意火热生活,被称为“红色诗人”,参加朗诵的也都是老年人。朗诵会分为三个篇章,包括“祖国的颂歌”、“军魂的传说”、“生命的阳光”。朗诵会的形式多样,有独诵,有合诵,有同题朗诵。老年人用激情的朗诵,用声音诠释雷先生诗中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美好生活的博大胸怀。
主持人:近年来,全国各地坚持“文化养老”“学养结合”的理念,持续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文化活动。由北京开放大学主办的“熠•京秋”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第二届。先有叔叔有了解过,近年来身边的社区或者社会上,出现了哪些像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这样,为老年朋友搭建的文化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吗?有体验和参与过吗?
凌先有:像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这样,为老年朋友搭建的文化展示和学习的平台的还有不少。我比较了解的是北京“阅读驿站”。这个平台是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各相关区委宣传部承办的系列特色阅读活动,是“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一个重点项目。活动紧扣“颂读百年路 展阅新征程”主题,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依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阅读内容引领、优化阅读资源配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阅读推广示范、提升数字阅读水平、提高品牌活动影响。今年以来,“阅读驿站”分别在房山、平谷、延庆、门头沟等地举办了主题阅读活动,先后深入社区和企业,联合中粮置地广场开展了“读经典好书、品人生智慧”、联合中国计量研究院开展了“品读国宝文物、增强文化自信”、联合北京盈和瑞环境科技公司开展了“阅读无止境、智慧迎未来”、联合北京蓟城山水集团开展了“成就卓越、收获精彩人生”、联合北京鲲鹏大雅集团开展了“品读国宝故事、传承中华文明”、联合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乡开展了“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等主题阅读活动。阅读驿站主要包括开展系列主题阅读活动,举办名家沙龙讲座,进行图书捐赠,举办流动书香节等。我曾应邀参加过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走进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开展“阅读迎重阳,共抒敬老情”阅读分享活动。我在活动致辞中说,老年人参与阅读,既可以充实生活,快乐身心,又可以保健大脑,增强记忆,还能丰富知识,老有所为。我还向老人们分享了自己日常读书、写书、推广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并向敬老院老人们捐赠了自己出版的《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100本,得到敬老院领导和老人们的热烈欢迎。活动在孙斌老人带来的萨克斯独奏《我和我的祖国》中开始,老人娴熟的手法、矍铄的精神和优美的演奏获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活动中,来自北京水之韵艺术团的演员们与敬老院老人们合作带来精彩的朗诵+书法节目表演,为活动增色不少。致力于“在快乐中传承分享中华文化艺术”的北京水之韵艺术团,曾参与、策划、承办多项大型演出,并登上央视等各大媒体的舞台。演员们思接古人,引人入胜,把诗词的意境表现地淋漓尽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苏轼的《定风波•重阳》、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经他们朗诵的重阳节主题诗歌,或闲适,或旷达,或豪迈,瞬间把节日气氛拉满,现代诗《老有老的骄傲》则表现出老年人应有的精神追求。敬老院两位书法老师则挥毫泼墨,配合朗诵节目带来“龙行华夏,爱我中华”、“颐养福地,温馨家园”和《采桑子•重阳》等书法作品的现场书写。只见他们笔走龙蛇、行云流水,表达出对党、对祖国、对家园的热爱和对老年朋友重阳佳节的祝福。敬老院老人还带来拿手曲目《夕阳红》和《歌声与微笑》,他们的合唱整齐、动听,吸引现场老人们一起参与演唱,台上台下互动氛围热烈。来自敬老院和北京水之韵艺术团的老年朋友们,以“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为主题,分享了各自的阅读经历和感悟,谈及书籍在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影响,引发现场观众共鸣。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中国金融工会党组成员、北京水之韵艺术团副团长陶跃进在交流中说:我是在青少年时期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那个年龄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保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忠诚、执着、坚强、勇敢、奉献等精神品质,对于年轻一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中国水科院老科协秘书长、北京水之韵艺术团团长任定安分享了阅读《说水》的感受:在《说水》这本书中,作者张含英概括了多年的水利研究成果,他对黄河治理的观点,见解独特。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拜读这本书,深受启发,感触颇多,从这本书里不仅学到有关水的知识,还看到了张含英老前辈爱国爱党、献身水利建设事业的伟大胸怀。此外,国家机关退休干部、北京水之韵艺术团副团长杨志华分享了《红星照耀中国》,敬老院长者荣珠分享了《青春之歌》,赵师江、吴君敏分享了《红旗渠传人》,引发现场老年人的共鸣。 北京阅读季走进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凌先有向敬老院老人赠送自己出版的《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书籍
主持人:先有叔叔,在您看来老年朋友为什么需要“文化养老”?对于当下的“文化养老”创新实践,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凌先有:文化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慰藉人们心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养老是养老的一种更高追求的养老生活方式,也是社区治理中的一部分,推进“文化养老”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养成积极生活态度。文化养老是一种以人文关怀为本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借助进行情感交流、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等活动,鼓励老人参与互动,从中产生一种存在感、满足感、获得感。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概念是照顾和看护老年人,但在生命周期变长、人口老龄化加剧后,由于独生子女工作忙,对老人的照顾和看护变成了一种所谓“负担”,即便是在老人们扎堆的养老院里,更多的感受也是孤独寂寞冷。文化养老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可以使老年人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乐于面对晚年生活,借助各种文化休闲活动平台,使他们心情愉悦、精神充实,享受生活。
二是开启晚年新的生活,继续成就美好人生。“文化养老”可以让老年人开启新的夕阳无限好的晚年生活。多数老年人退休后存有一种万事皆休的认识误区,因此生活变得无聊,思想和认知逐渐退化。其实,老年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新生活,也可以不断成长。一个人失去某个角色后,最好的调试办法就是寻找不一样的生活,为自己重新定位、成就自己。有不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在退休以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近90岁的高龄依旧奋战在水稻田一线,解决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温饱问题,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艺术家蓝天野退休后在《渴望》中演大配角,在《封神榜》中演男一号,收视率一部比一部高,让他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演员。
三是完成承上启下传承,提升思想道德境界。退休之后的人生阶段,面对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包括如何承上启下进行文化传承,使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包括如何保持晚节、提升道德境界,保持身心健康。因此,文化传承是老年阶段至关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必须传承能够绵延永续的中华优秀文化、优良家风等。孔子说:“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意思是人到七十岁之后,应该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无住无执的道德境界。晚年是人生向灵魂境界转化的准备期,要时时刻刻不忘修身。做到这些,唯有文化。文化既可传承,又可修身,提高人生境界,保持良好的晚节。
四是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观点。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即“天人关系”)。文化养老的意义还在于顺应自然规律,诸如夏季用空调,张开五脏六腑等器官,容易被邪寒湿之气所摧毁。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夏季之暑热,自然排汗,使身体中之六淫尽可能地排出来而得以治疗。从科技发展史尤其是西方的科技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前进一步,人类的体能就退化一次,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降低一次。我曾出版了一本书写给老同志的书,叫《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就是引导老同志顺应自然规律,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科学养生,养成健康生活、快乐豁达、向上向善的精神品质。 水之韵艺术团组织雷金钟诗歌专场云端朗诵会顾问团,包括军艺文学系原政委、著名诗人峭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著名诗人岳宣义,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葛兰,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张庆和,文化部群星奖金奖获得者、繁荣首都文艺事业突出贡献者塘萍、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凌先有、中国文化信息协会老兵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老兵文化艺术部部长、舞蹈家丁美芳。
对于当下的“文化养老”创新实践,我有如下思考:
一是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共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资金供给下,可采取政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创新文化养老的商业模式,挖掘老年市场潜力,扩宽服务范围,推动文化养老事业有序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和老年人多方共赢。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的大中院校、文化馆、公共休闲广场等公共资源,有效解决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冲突,拓展文化养老领域。
二是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打造文化养老服务平台。文化养老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一部分,要在智慧养老平台上构建交流平台,了解居民需求,精准对接,为老年人文化养老提供需要的服务。以社区为单位,提供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材和场地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三是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资源,推动文化养老蓬勃开展。老年大学是文化养老的主阵地,也是老年人文化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推动老年大学的稳定发展,要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投入和支持,逐步提升文化养老的软硬件基础,同时,协调老年大学或老干部活动中心介入,调动公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的积极性,为文化养老提供基础性服务。
四是培育文化养老人才,提升文化养老服务质量。从我参与的多个新文艺组织的活动看,每一项活动都需要有带头人去组织。在退休人员中,有很多的老年人曾担任过领导,有威望优势和组织能力,也希望能够在老年生活中发光发热。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人才在文化养老中的引领作用。要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文化养老方式,提升老年人对文化养老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参与到文化养老的活动中去,提升老同志在参与文化养老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文来源 助老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