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盘古诗联学院第六讲作业


1)百狮园之晨
宁静
绽花如聚,吼狮如怒,千回百转园中路。晓风酥,气微吁,开心男女飙歌处,杂技气功加(加字为衬字)交谊舞。东,有队伍;西,有队伍。
2)作业
开封铁塔怀古
赵偲含
轻云称赞,风铃感叹,千年屹立黄河岸。古今间,八方安,更添宋韵佛光灿。历史变迁(增)辉耀眼,观,塔柱攀,欢,岁月攀。
3)月
李凤英
(看)银盘高挂,(赏)冰轮奇画,嫦娥玉兔传神话。映云霞,走天涯,明辉普照人间跨,一片丹心情素雅。圆,我愿夸;弯,我愿夸。

4)咏益阳
何惠明
西南峰济,北东水系,资江两岸高楼立。寺居奇,塔依堤,秀峰园里时装戏。看云梦波涛连四溪,鱼,总在席,虾,总在席。
5)山中冰冻景
莫祖颖
观山林冰挂,赏雾凇奇画,凡人喜悦看云驾。顶峰霞,亮沟葩,光辉映照川河跨,遍地玉珠情素洒。金,玩弄耍;银,玩弄耍。
6)〔中吕·山坡羊〕
退休生活
刘建萍
退休轻笑,去飞舞跳。老年学校名来报。墨为抄,笔成毫,学书习法临摹调,竖重横轻(真)情趣绕。钩,倚案矫,提,倚案矫。

7)塔园一瞥
李广恒
园深觅径,寺清传罄,
巍峨白塔人生敬。有尼僧,诵禅经,焚香燃烛尊前映,信女善男多逸兴。佛,保太平;神,
保太平。
8)吾家小院
青青子衿
峰峦山翠,花香人醉,吾家小院风和日。果枝垂,菊篱依,烹茶煮酒添诗意,提画扶琴鸣玉笛。
心,也入迷;情,也入迷。
9)生日宴
青青子衿
和风丽日,乐迎新岁,贤门子孝家和贵。众亲回,寿星嘻。蛎盘酪碗珍馐味,老酒清歌持玉杯。翁,欣入席;孙,喜入席。

10)望成都
段志军
北风如怒,雪花如絮,山河万里封尘路。望成都,绘思图。湘南喜鹊飞飞去。越过千山连万宇。情,在异途。诗,在异途。
11)〔中吕•山坡羊〕夜半思
文/日月(敬金忠)
乌云挂树,寒星入户,痴心无眠何从诉。欲难舒,漫相呼,前缘今世同君住,用尽此生来细读。(问?为)谁,点夜烛!(问?为)谁,点夜烛!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讲义
根据网络和相关书籍编辑整理
整理人:日月 宁静
散曲第6讲
衬字

一、衬字
有衬字,是元曲最为典型的一个特点。
1、什么是衬字?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
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如:〔双调•清江引〕有感
元•乔吉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其正格句式是五句:七五五五七句式。
大家看看这首曲中第五句的句式是不是八个字,说明其中“儿”字就是衬字,使这首曲的句式变成了七五五五八句式。
我们再看:〔正宫•醉太平〕落魄
元•钟嗣成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xiāo),(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tāo), (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这首小令的正调格式为: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共8句。 但是,加上了括号里的衬字——(贫)(富)(拾)(了)(开一个教)(裹一顶)(穿一领)(系一条)(做一个穷)——使格式变为 五五九八十十十八,仍为八句 ,字数虽然变了,却仍然属于 〔正宫•醉太平〕。

2、衬字的特点: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相对较少,套曲、杂剧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我们来比较一下一首词的《念奴娇》和一首曲的《念奴娇》。
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niǎn)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大石调•念奴娇〕翰林风月(第二折梅香)
元•郑德辉
惊飞宿鸟,荡残红,扑簌(簌)胭脂零落。门掩苍苔书院悄,润破纸窗偷瞧。(这生则为那)一操瑶琴,一番相见,(又不)曾言期约(似这般)多情多绪,等闲(间早害得来)肌肤如削。
曲中的小括号内字部分就是衬字。
由此我们得出:
从意义上来说,衬字往往是些无关重要的字。从音韵上说,衬字不能用于重音。

3、衬字的作用:
从上面例曲中的衬字来看,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能增强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

4、衬字的应用:
散曲可以加衬字,这给作者创作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由于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讲平仄,不拘字数。既可以补充语义,也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因而作者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表达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那么在句中的什么位置加衬字,这个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加衬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加于句首,二是加于句中,三是加于句末(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
(1)句首加衬字:
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实词(如名词、动词等),虚词(如连词、助词以及代词、副词等)。我们以谷子敬的套曲〔商调•集贤宾〕闺情中的〔醋葫芦〕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锦绣文,
古样体。
衣冠济楚俊容仪。
席间唱和音韵美,
一团和气。
聪明俊俏有谁及。
加衬字后变为:
(诗吟出)锦绣文,
(字装成)古样体。
衣冠济楚俊容仪。
酒席间唱和音韵美,
一团和气。
(论)聪明俊俏有谁及。
扩号中的字就是衬字,这些衬字用在句首。
(2)句中加衬字:
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也有用实字做衬字的。
例:钟嗣成
〔正宫·醉太平〕
落魄中,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贫、富都是实词做了衬字。
这里所谓的虚字,包括情貌词“了”和“着”;助动词:“将”和“把”;副词:“也”和“又”;以及“里、般、来、这、那、他、我”等字。
以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加衬字后变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即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句中加了一个“了”字作为衬字。
(3)句末加衬字:
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上的衬字,没有词汇意义。
以邓玉宾的《叨叨》有衬字,是元曲最为典型的一个特点。
一衬字
1、什么是衬字?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
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如:〔双调•清江引〕有感
元•乔吉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其正格句式是五句:七五五五七句式。
大家看看这首曲中第五句的句式是不是八个字,说明其中“儿”字就是衬字,使这首曲的句式变成了七五五五八句式。
我们再看:〔正宫•醉太平〕落魄
元•钟嗣成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xiāo),(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tāo), (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这首小令的正调格式为: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共8句。 但是,加上了括号里的衬字——(贫)(富)(拾)(了)(开一个教)(裹一顶)(穿一领)(系一条)(做一个穷)——使格式变为 五五九八十十十八,仍为八句 ,字数虽然变了,却仍然属于 〔正宫•醉太平〕。

2、衬字的特点: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相对较少,套曲、杂剧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我们来比较一下一首词的《念奴娇》和一首曲的《念奴娇》。
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niǎn)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大石调•念奴娇〕翰林风月(第二折梅香)
元•郑德辉
惊飞宿鸟,荡残红,扑簌(簌)胭脂零落。门掩苍苔书院悄,润破纸窗偷瞧。(这生则为那)一操瑶琴,一番相见,(又不)曾言期约(似这般)多情多绪,等闲(间早害得来)肌肤如削。
曲中的小括号内字部分就是衬字。
由此我们得出:
从意义上来说,衬字往往是些无关重要的字。从音韵上说,衬字不能用于重音。
3、衬字的作用:
从上面例曲中的衬字来看,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能增强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
4、衬字的应用:
散曲可以加衬字,这给作者创作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由于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讲平仄,不拘字数。既可以补充语义,也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因而作者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表达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那么在句中的什么位置加衬字,这个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加衬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加于句首,二是加于句中,三是加于句末(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
(1)句首加衬字:
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实词(如名词、动词等),虚词(如连词、助词以及代词、副词等)。我们以谷子敬的套曲〔商调•集贤宾〕闺情中的〔醋葫芦〕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锦绣文,
古样体。
衣冠济楚俊容仪。
席间唱和音韵美,
一团和气。
聪明俊俏有谁及。
加衬字后变为:
(诗吟出)锦绣文,
(字装成)古样体。
衣冠济楚俊容仪。
酒席间唱和音韵美,
一团和气。
(论)聪明俊俏有谁及。
扩号中的字就是衬字,这些衬字用在句首。
(2)句中加衬字:
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也有用实字做衬字的。
例:钟嗣成
〔正宫·醉太平〕
落魄中,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贫、富都是实词做了衬字。
这里所谓的虚字,包括情貌词“了”和“着”;助动词:“将”和“把”;副词:“也”和“又”;以及“里、般、来、这、那、他、我”等字。
以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加衬字后变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即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句中加了一个“了”字作为衬字。
(3)句末加衬字:
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上的衬字,没有词汇意义。
以邓玉宾的《叨叨》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皮囊包裹千重气,(韵)
骷髅顶戴十分罪。(韵)
儿女使尽拖刀计,(韵)
家私费尽担山力。(韵)
省的,[也么哥]
省的,[也么哥]
长生道理何人会。(韵)
加衬字后变为: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韵)
(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韵)
(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韵)
(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韵)
(你)省的(也么哥),[也么哥]
(你)省的(也么哥),[也么哥]
(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韵)
句末加的衬字除了上例中的“也么哥”,还有“也么天”、“也摩挲”、“也波”等等,它们虽无词汇意义,却使语气别饶风趣。

二、曲加衬字具体衬多少字才合适
关于曲牌的衬字,每句可加衬字多少,无明确规定。通常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剧曲则更多;与词名相同的曲子,衬字往往较少,甚至没有衬字;有些专为小令的曲子,如干荷叶、金字经之类,是不加衬字的,还有鹧鸪天、秦楼月、粉蝶儿、太常引也很少加衬字,那么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答案是: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注意:衬字均不拘平仄
1、 衬一字,如:
〔西厢记•贺圣朝〕
元•王实甫
少甚宰相人家,招婿的娇姿。其间或有个人儿似尔,那里取那样温柔,这般才思。(想)莺莺意儿,(怎)不教人梦想眠思。
这里的“想、怎”二字就是衬一字的。
2、衬二字:
如贾仲明《金童玉女》杂剧
(立呵)丹青仕女图,(坐呵)观世音自在居,(睡呵)羊脂般卧着美玉,(吹呵)韵轻清彻太虚,(弹呵)抚冰弦断复续,(歌呵)白苎(zhù)宛意有余,(舞呵)彩云簇掌上珠。
3、衬三字:
(我为他)使尽了心,(他为我)添消瘦。(庾吉甫《凤鸾吟》)
4、衬四字:
(自从在我)山林住,(惯纵的我)礼数无。(王实甫的《丽春堂• 东原乐》)
5、衬五字:
(直睡到红日)三竿起。(吴止庵套数《逍遥乐》)
6、衬六字:
(那厮每贩的是)紫草红花。(马致远《青衫泪•红芍药》)
7、衬七字:
(写不就碧云天上)锦字书缄。(无名氏《哭皇天》)
8、衬八字:
(他醉呵晚风前垂柳)翠扶疏。(贾仲明《金童玉女•河西后庭花》)
9、衬九字:
(三行两行写长空呖呖)雁落平沙。(白无咎《百字折桂令》)
10、衬十字:
(险些儿不、忧的咱、忧的咱)意攘心闲。(无名氏《连环记•草池春》)
(当然衬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还记得我们在前面与大家也举过一个例子,有些曲子的衬字比曲字还多。有些衬字可多至曲字五倍以上的。
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元•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衬字比原字多。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三、学习小令曲牌〔中吕•山坡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曲牌〔山坡羊〕,〔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属于中吕宫,
1.北曲〔中吕•山坡羊〕,又名〔苏武持节〕。此调共十一句,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
谱式:
×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
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本曲格律较严,第一、二、三、六句必须押去声韵,第八、十两个一字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不能一押一不押。一二及四五句对仗,八、九句与十、十一句为扇面对。
我们先看例曲1: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1.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2.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3.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4.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5.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6.“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7.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8.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9.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古学院散曲基础班第6讲作业:
试作一首〔中吕•山坡羊〕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中吕•山坡羊〕题目(自选);
2.内容格式为一个自然段,不用回行;
3.韵依《中原音韵》;
4.题目和韵部自选。
二、曲谱:×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三、例曲: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注意事项:
1.一、二句和四、五各用一组合壁对;八、九与十、十一为扇面对;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十一句,句句押韵;
3.中吕宫适合填写高下闪赚的内容。
4.要求衬一字。
五、作曲步骤:
1.首先复制粘贴一个曲谱:
×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2.复制并粘贴《中原音韵》一个韵部。
3.照曲谱、韵表填写。
4.对照曲谱,检查您的曲子。
5.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六、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七、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倪进祥 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主编: 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审稿: 马书靖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姬学亮 杨秀红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祝红生 李晓华
诗歌;陶冉
艺术:王立云
编辑:刘建萍
制作:李凤梅 俞子兰
图片: 网络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