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晚秋
绵绵阴雨,将时令带进晚秋。
一场秋雨一场凉。凉气渐重,寒意袭人,是晚秋的显著特色。美女们的靓裙,帅哥们的短袖短裤,已带上难掩的寒噤,让长衣长裤包裹,还加了秋衣秋裤和背心的中老年人看见,不由心里打一个哆嗦。
晚秋的最显著标志,是山野的形色变化。因草衰叶酷,山野明显瘦了身躯;因雨水增多,河水明显增大了流量,响亮了歌唱的声量;池湖水域不知不觉增大了面积,水色清清浊浊浮着浓重的寒气。
晚秋最亮眼的是诗意的山色。杏树枫树高挂起鲜艳的赤旗,点燃起熊熊的大火,似乎在举行盛大的丰收欢庆活动。而那柳树、白杨树则是遍堤遍野的金黄,展示骄傲着丰收辉煌。
偶尔出现的苍鹰,在高远的天际滑翔着铁翅,把雄健的影子拓在山石上、广漠中。南去的大雁咕噜着一字或人字,吟着归乡的诗歌。
走进晚秋,犹如走进民族画的展厅,更像走进唐诗宋词元曲的朗诵会。
云的诗意
云是一位有个性的诗人。她既会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又有对下界生灵的怜悯之心,适时给予跋涉于骄阳之下的路人撑起一把遮阳伞,还能根据农作物的干渴程度及时降下甘露。
云恬淡娴静,潇洒自由,一会像羊群,一会像野鹤;云倜傥豪放,风度翩翩,完全是一位白衣秀士;云又贤淑雅静,美若天仙的素裳女郎。
云一会豪放得万马奔腾、大浪淘沙;一会婉约得梧桐疏雨,泪眼婆娑,无语凝噎;一会清新明快,学童放鸢、稚子剥斗;一会又是夕阳西下,月明星稀,相思千里……
一年四季,季季有诗意,而云在不同季节的诗意风格不尽相同,只有能读懂云的心思的人,才能真正参透分辨。
云的诗意里充满禅意,需要被她护佑的人慢慢地品,静静地参。
书一页鸿雁
以蓝天为纸,以海水为墨,以翅膀为笔,深吸一口长风之气,饱蘸浓情,抒写一卷绵绵情书,不怕飞越千山万水,牢牢衔着传送望眼欲穿的候信人。
许诺还响在耳边,愿景还那么热切生长,离别时的无语凝噎、泪眼朦胧还历历在目,四手间血液的流动之声汩汩传递,心跳的鼓锤敲击对方心门的声音还咚咚作响,思念早在诗律词韵里把血管堵塞。
夕阳和月光注满泪水,将云中锦书,捻成南归的雁字,一一人人地吟唱。望断的雁影,撒一路平平仄仄的诗句。
一缕凉风将一砚浓墨吹皱。心急的翅膀是飞行的笔锋,将乡思速速书写。
这一页鸿雁,书不尽千年万年人间真情!
深情的一抹红
夕阳在西山落下的一瞬,微笑着散发出深情的一抹红。
那一抹红太深情,太浓烈,使回家的流云大受感动,一下披上满天的红霞。
西山的红霞感染了山梁上的枫叶,点起一把火,把整个山梁燃烧成一片火海。
一抹红不仅深情了山,而且深情了江海。
你看,红霞在江面上跳跃,火焰在海面上燃烧。一江碧水,半江瑟瑟半江红;一海碧波,半海墨红一抹紫红。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遍野。深情的一抹红,流溢在归鸟的翅膀上,燃烧在奔放的枫叶上,飞扬在飞驰的轿车上,闪耀在起伏的水面上……
秋暮花事远
花事不再繁盛和热闹,只有菊花心情灿烂地吟诵着秋的颂歌。
枯瘦的荷花留恋着深碧的湖水,顽强地挺着残破甚至掉了伞盖的筋骨,似乎在昭示青春不会老去。
暮秋的风似乎患了重感冒,声音粗重而态度不再温柔,一出气就带着嗖嗖寒意。
山梁上的枫叶像害羞的孩子,通红着脸一个个,一对对向远处奔去。河畔的杨柳,路旁的白杨和榆树,好像多日没吃五谷杂粮,瘦弱的叶子蜷缩着身子瑟瑟飞落。
秋暮花事远。寒雨凄风,秋色斑驳。雁声鹤影依然浓烈在丰沛的唐诗宋词里,只是没有了原来的离乱和悲戚,表现出一派悠然和祥和!
风骨里的温润
没有哪个季节,会像秋季这么多彩又多情;也没有哪个季节,会像秋天这么苍凉又温润;没有哪个季节,会像秋季这么张扬又恬静;更没有哪个季节,会像秋季这么豪迈、张扬又内敛……
凄雨冷露似乎是季秋约定俗成的凄寒意象,但在兰菊看来,这意象却很是亲切,她们感到很是温润。
梧桐细雨,寒风落木,自古凄清得让佳人生泪,让墨客伤怀。但在苍鹰、骏马看来,这意境很是豪迈;在归鸿看来,这意象很是动情和缠绵。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长天闲云,满园硕果,高岭红叶,冷露艳菊,碧水轻舟苍山夕照……一个个彰显个性的意象或者意境,风骨都凸现得淋漓尽致。但细细品玩,所有的风骨里都流淌着柔美的温润和感动。
风骨表象是一种坚硬,给人一种倔强和傲慢的感觉。其实,每种风骨中都暗流着柔情,蕴含着温润。
玉石外表很坚硬,但内质是甜甜的温润。风骨中的温润,是你品味不尽的柔情和感动……
登高
要想望远,就必须登高。
登高不仅是一种愿望,也是一个实现愿望的过程,还是一种实现了愿望的快乐心情,更是一种提升了人生站位的高远而宏大的境界。
心里有了快乐的事,想奔上高处大喊一声,把心里的快乐抒发出来;心里有了愿望或者梦想,想登到高处向空旷的天地,把心中的愿望和理想述说;职务得到了提升,想登上一个台阶,为昨天的努力祝贺,为明天的新目标鼓劲加油……
登高,是生活的积极态度;登高,是事业的不断追求;登高,是人生的境界完善。
有登高的愿望,心情不会灰暗;有登高的态度,生活和事业不会消极;有登高的行为,人生追求不会止步。
登高,登高,让愿望永远年轻;登高,登高,让过程永远进行;登高,登高,让境界更加高远宏大;登高,登高,让人生永远充满青春的诗意!
年轮
今年又两次扑进柔绵的腾格里沙漠的怀抱,倾听绿色喘息的心跳,和沙漠奔跑的足音。
朔风驱赶着面沙,在广袤的沙原铺设一道道年轮,就像微风在大海上掀起一层层涟漪。
我光着脚板,踩在金石磨成的面粉上,脚心已数到亿万年的地壳心脏。
腾格里沙漠笑我太年轻。那埋在脚下的芨芨草,那刚绿出一点枝丫的沙柳,还有那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小水池,哪个不是百岁千岁的年纪。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原,谁能数得清究竟有多少沙波?
轻风一缕一缕吹过来,白云一朵一朵飘过来,让我在无垠的沙漠和浩淼的空间,感受年轮的有限和无限。我迈动有力的步伐,在细软的沙脊上歪歪扭扭前行。刚走过去,身后只留下滑动了小沙湾,却没有我的脚印。
我艰难地伸直身子,看着一道道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尖瘦的沙脊,和一层层金黄的波浪,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陌上秋韵
秋在走向深处。
秋担心单调和凄冷绑架了自己,就疯狂地泼黄涂红,让红黄将它热烈到极致。
陌上流淌红艳,泛滥金黄。
瘦硬的树撑高了秋的高度,干练的风扩张了秋的广度,冷峻的霜露拓进了秋的深度。
天高云淡,征鸿远影片的,金戈铁马,落日熔金,萧萧落木……金声阵阵,秋韵叮淙,抑扬顿挫的韵律,在渐渐坚硬的山峦琴键上,鸣响着平平仄仄的丰满和声。
满天的红蝴蝶、黄蝴蝶拥挤而无序地飞舞,不管合上合不上秋韵的节拍,都尽兴地轻吟曼舞。
悠闲的白云拿着画笔轻描淡写陌上粗犷的秋意,盘旋在高远天空中的苍鹰,声声吟咏着陌上豪迈的秋韵……
回家
学生散学了,快快乐乐回家。农民收工了,身体疲倦地回家。工人干部下班了,心情舒畅地回家。
家,是孩子们最安全最温馨最幸福的居所。家是游子永远的思念和牵挂,是一把遮阳挡雨的保护伞。家,是出航的舟船避风躲浪的一道安全港湾,是为生计、为事业拼搏劳累后休养生息、自由自在潇洒人生的安乐窝。
回家,对上学或在外边玩耍或做事的孩子来说,或许仅仅是一段路程或一种期待;而对出门在外的游子,则不仅仅是一种日思梦想,或许是焦急的心理期待,甚至是一生难以实现的念想和牵挂。但更多情况下,回家是一种行为和灵魂的自然安放。
回家,是归放劳累肉体和思维的过程;回家,是停靠情绪,卸载、寄存爱和温馨的心理与行为;回家,更是表达爱、建筑幸福的美的活动形式,是一种诗和远方的悠闲栖息。
回家,或许仅仅是进门后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种看望和看到一切都安好的抚慰……
体谅
体谅,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处事方式。
体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社会道德心理。
体谅,也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处事态度。
体谅,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超然境界!
“己所不欲,无施于人。”古圣人早把体谅当作律己待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教育学生。家庭、社会,是因有相互间的体谅才融洽和谐,共处共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因相互间只看重利益争斗而忽略了体谅,才产生了不和谐,甚至酿制了恶果。
体谅,是带来春天和煦的一缕暖风;体谅,是化解各种矛盾的万能钥匙;体谅,是抚慰万物和谐相处的一剂仙药;体谅,是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同繁荣的催化剂……
体谅,是一座桥梁,架通了人生、社会从此岸到彼岸的天路。因有体谅,前景会更加广阔,生活会更加富裕,事业会更加繁荣昌盛,境界会更加宏大高远……
序章
霜露联袂为秋天撰写序章。
寒风总是跑在前边,不是把它们的纸张卷走,就是把它们的墨迹涂污。
只有池塘里的荷叶、山野上的野草和路边的树叶,在星星和月亮作伴的清晨,敷一层或薄或厚的白粉,虫子或鸟雀在上边写上不规整的文字,却被有洁癖的太阳擦得干干净净。
山梁上的红叶相互宣扬着霜露的浓情,野菊却表现出一脸的不屑,绚烂出一种凌然的正气。
风邀来了雪,挥手与秋告别。
霜露站在秋的硕果上,为秋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词。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宁夏楹联学会会员。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千篇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有散文诗集《百年变迁吟故乡》、散文集《行走的散板》、古体诗集《古韵新声》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