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杰在纪念榆树大岗北沟子集体户建户55周年暨欢送国英赴桂健康调理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学们、嘉宾朋友们:大家现在好 !今年11月18日是我们长春市第十二中学组建的榆树县大岗公社北沟子集体户建户55周年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集体户魂牵梦萦,成为我们心灵之家,北沟子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
文革中,我们感爱到了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幸福。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村是广阔天地,青年人在那里大有作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我们义无反顾地下乡插队当农民。我们忘不了乘坐长春开往榆树的火车专列,乘大马车百多里踏雪夜行。血是热的,身体是冷的。从此开始了少小离家的集体户生活。
我们忘不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农民,干农活,做农民,感知农村民俗文化。政治队长高启到户带领我们批判“才子小佳人”,生产队迟队长帮我们打理安家,房东王财娘俩为我们忙前忙后。
我们忘不了自己是农民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还富有理想信念,感悟生活,改变命运的追求和燃烧激情。我们的欢声笑语吸引了青年社员,回淌沟回荡着我们的歌声。清明节那天,我们的女同学在生产队干了一天活,竟能到几里以外的烈士墓前献上一把野花。在年终生乡队分红时, 大家围坐在小油灯下,数着两个来月工分分红。尽管钱不多,有的人热泪盈眶,感受到自己从一个花钱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者,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们忘不了集体户的艰辛和无助。我们初到农村顶门立户,从零开始,吃着白面加咸盐的自制面酱。住着秋季建造的新房,冬季阴面山墙挂满白霜,晚上戴着棉帽子合衣而卧,在第一个春节前回长春,清晨赶火车,有一位女同学鼻头冻白了都没感到疼,把大家吓坏了,连忙帮着用雪搓。我们深知艰难困苦是一种历练,无需向谁倾诉。
我们忘不了集体户一家人的团结友爱。我们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盏煤油灯,用的是一个简易茅厕。女同学帮助男生拆洗被褥,男同学帮助女生挑水做饭。一家人互相关照,和合美美,其乐融融。一个同学回长,各家跑一大圈,向老人报平安,往户里同学捎吃的用的。
我们忘不了集体户“拆帮”。我和朝相去扶油惜别,我们10里乡道无言撒泪。18个月的集体户生活历历在目,我们的大哥世峰农活干得好,户里的活干得多,是个好劳模 ;二哥朝相支撑门户,多才多艺,是屯里名人;国英是孝子歌星,歌声美妙动听,远播乡里;纪周有才有魄,为人仗义,非常讲究,名扬北沟子; 艳霞机敏,心灵手巧,能说会道,社员喜欢 ;小晶知识分子形象打人,嫣然一笑,彰显睿智;经纬诗情澎湃,思维敏锐,诗和远方,被称为北沟诗人;淑霞沉稳端庄,虑事细腻周全,处世低调斯文;亚范为人憨厚,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人缘好与社员打成一片;小妹亚贤,从不娇气,人小志大,处世热情稳重得体。我们户11人,各有千秋,相互补益,形成资源优势,在北沟子大队有个好名声,在大岗公社数第一。所以去扶油一户一个名额,我们户去了两人。
今天,我特别讲一下世杰小老弟,他小时候曾跟随哥哥世峰和俩姐姐到过集体户,成为我们户不在册的家人,他从哥哥的人生历程中,总结经验,赓续福报,奋发有为,大获成功,对我们亲情有加,成为我们集体户的支柱。我们要感恩世杰。
岁月如歌。55年风雨,归结起来我们建户时间仅18个月,但我们11人创造了大岗公社集体户品牌,形成了一个好家风,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集体户树起了积德行善、吃苦耐劳、团结互助、拼搏向上、本分做人的好家风,造就影响了3代人。我们11人中脱颖而出了长春市市级劳模,长影一级导演、长影著名摄影师;第二代有军队副师级文职军官,有考入省高检的人事干部,有赴美的公派留学生,有加拿大技术移民,还有远嫁德国的跨国婚姻,有进京的医生和国企精英,有吉林投资的企业家,有当公务员和公办大医院的护士长,他们个个优秀;第三代有考入重点大学的,蓄势待发,前景可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人才辈出。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也是我们下乡插队激情岁月的本源。
我们的梦想,就是健康、快乐、幸福到永远,不给子女添麻烦。让我们常忆集体户那份情、那份爱,年年有今天,岁岁有今朝。
谢谢大家!
长春市大公书画院院长朱明杰
编辑: 李 牧
校稿: 杨桂珍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 行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谢振峰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医师: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出品: 李 牧 朱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