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风声向天歌》
一场来自兴平通信连战友聚会侧记
作者:鲁新建
遥望祁连山巍峨身姿亘古不变,近观文殊山如乌龟般地匍匐向前,唯有脚下这块全团最高处的连队驻地,眼前这片通信连的营区旧址空地,依然在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为逝去的军旅青春岁月文笔留白,留下人生一世跌宕起伏,思绪万千的记忆回望,留下今年八月底,我们文殊沟通信连战友在陕西兴平,这块汉代茂陵朝圣厚土上,围坐在一起时的那些畅谈欢快和思绪万千。
“风风雨雨几十年了,在戈壁滩上大家都奉献了青春。戈壁的风里有我们的声音,搞通信的,报话有声音,我们的电台,电话都有声音。我们曾经为军旗添过光彩,为部队建设做过贡献,但是我们人生是无悔的……。
刘建章
这是老台长,后从青海格尔木退休转业到兴平老家刘建章的精彩发言。
这次刘建章个人办聚会,我在四五年前就听王玉明台长说过此事,谁知未能如愿。今年“八一”长安纪杨籍八零年战友聚会,我们通信连的战友丁四本提出想见刘台长喝酒。于是我再次联系,没想到一拍即合。
刘建章1978年从兴平入伍当兵,曾在部队服役24年。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高中毕业来到文殊沟,新兵集训仅40天,他就被选挑到了通信连,当上了电台报务员。建章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他在师报训队52名学员中,是收发报、干扰报,实操通信考核中唯一的全优能手。
王东善
他三年服役期满正准备退伍时,1980年10月部队恢复军队院校提干考试,让他赶上了好时机。他的文化课考试全优通过,进入西陆院校培训仅十个月就因战备紧张回到连队,于次年11份提干担任通信连正排级报务主任。以后要提他当副指导员时,他与连队另一名干部同时上报师里,干部科在征求团里意见时,范英明副政委推荐他说,若论资历他不行,如果说论能力,还是定刘建章吧。
刘建章爱好写作,如同他的名字“建章立业”。他提干前就曾写过反映“干部战士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被时任团政治处范英明股长认可,上报到兰州军区宣传处而小有名气。1985年3月份,驻守酒泉农场种菜的本连战士步保堂学雷锋做好事,把一位骑摩托车出事重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并自掏腰包为患者垫付且隐名埋姓。直到负伤痊愈的酒泉农副产品资料公司陈经理,送锦旗到团队与师部慰问时,才引起部队领导重视。师团党委抓住这件事大力宣扬,要求通信连党支部火速整理报送先进事迹材料。这项任务难度大,无人胜任,政治处主任指名道姓让他接手。刘建章先让步保堂自我总结,一看不行,便守着步保堂刨根问底,连续用了两天两夜,硬是整满了28页信笺,上报到团、师领导,结果出人意料的满意。
作者为王东善的拍照
师政委杜华在现场会上得知,事迹材料竟然出自一名基层副指导员之手,当即就批示,这样能写的干部,应该放到机关使用,让他更好地发挥作用。后来全师学雷锋步保堂先进事迹表彰会在47团大礼堂召开,这份事迹材料印发各基层连队,反映强烈。刘建章不久在全团四五名备选对象中,高调通过,被调往政治处任新闻干事。
这次聚会,通信连有两任正副职指导员参加。王东善做为老指导员首先讲话。他看着围坐的20名老战友亲切地说道:我们从毛头小伙服役到部队,一块工作、学习、训练,摸爬滚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战友不同与其它关系,什么叫战友,就是关键时刻,能敢于牺牲自己,挺身而出保护战友。
王东善1974年从泾阳县当兵到部队,在通信连任指导员近两年时间,他的工作体会是:一要重视抓好干部、党员与骨干队伍建设。二要干部党员处处带好头。三要对官兵会爱严管,要严得可行,严得有道理。他说:这样做,别人才服你,才能尊重你,才愿意跟着你干。我记得自己1984由他签字盖章,加入党组织时,正是受益于他的这种关心爱护。
他还经常召开诸葛亮会,依靠相信大家,群策群力,来克服困难。他总结说,当指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家能到一起工作是缘份,应该做到尽职尽责。比如政治教育,我一直是站着讲,且尽量备好课,让大家听清弄懂。
邢指导拍摄的荷花
有一次,连队两位战士因夜间站岗换岗大打出手,半夜在营区大喊大叫,杀人啦!后来因这事连队给了肇事者处分。他则关心事后战士的情绪变化,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善始善终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帮助其认识改正错误,后来经商议,撤销了该处分。这位战友退伍后干的很好,当了县上的一名局长,前两年还专程到泾阳看望指导员,再三感谢对他的帮助教育。
1987年,他调往坦克二营任副教导员,荣获部队个人政治思想工作团嘉奖。当时,我在办公室为他留下了这幅读书看报学习的珍贵镜头。他多次参加过47团的党代会,他说,只有几十年从事政工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悟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道理,才能弄懂这番英明论述的真正含义。
随后,我的报话老排长邢志斌接上了话题。他从排长升任副指导员、指导员,与通信连干部战士结下了深厚感情。他说,我退休后深居简出,对社会活动很少参与,但这次聚会非同寻常,我是必须要来的……。
李军定 王玉明
邢指导1975年从三原县当兵进入文殊沟,他起初干的是有线专业,1.78的个子,照样爬杆放线争第一。提干后来到我们报话排,他身先士卒,与战士一个宿舍睡通舖,吃住训练打成一片,如同亲兄弟,让大家非常喜欢。我的第一次探亲休假,他想方找连长、指导员安排妥当。我喜欢看书学习,爱写新闻报道,他设法腾出时间满足。有一次,全排要上政治课,他正好要外出办事,于是,他就推荐我上台锻炼讲课。没想到,有排长的鼓励支持,我首次上台演讲,让在座的新老兵听得都入了神,有几位新兵伸直了脖子听到最后,直到上课结束响起一片掌声。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排长的新婚典礼现场,连队俱乐部灯火通明,笑声不断。面对大红的喜字,新郎新娘的互戴红花,两人低着头,同时将花戴在对方胸前。在双方敬礼互拜时,新郎行的是军人举手礼,显得举止潇洒,英姿勃发。新娘则是半鞠躬,腰枝微微弯下,动作稍有些拘谨,但又很恭敬……。
作者和张禄全
那时候的秀兰嫂子长得白净秀美大方,犹如夏日荷花盛开,亭亭玉立。她生在西安城里,有一份好工作,会做一手好菜,时常从住所送来拿手“莲藕夹馅”好戏,犒劳战友。大家一声“排长夫人驾到”,全体起身站直敬礼,迎接嫂子光临,那份军嫂情谊,真的风趣又热闹。
李军定1975年从高陵县入伍,他在通信连干了六年,以后在团,师,军三级机关从事保卫工作。多年的保安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说话落地有声,办事缜密稳重,思维逻辑性强等性格特点。提干前报务专业抄收干扰报,他曾获全师第一。离开连队后走进政法队伍,与部队发生的事故案件打交道十多年,许多沉痛教训,让他心悟所得,记忆深刻。
他在文殊沟经手的首例军内案件,是修理所一名技师的故意伤妻案。这位技师提干娶亲后,思想发生变化,看不惯农村出身的土气老婆,又迷信于算卦宿命论调,几番争吵后动了刀子,触发刑律。整个案件线索搜集外调都是他一手经办。李干事得出结论称,都是嫌贫爱富惹得祸,文化水平低害了他,值得我们战友的婚姻家庭深思啊!
黄管仲
老台长王玉明的新婚妻子服毒自杀案,是他刻骨铭心的庝。当时他还在师保卫科,当他打开案发现场新婚住所的房门时。床上新娘安静的面容,床下满地的散乱烟头,王台长彻夜未眠的倦貌,都在无声述说着这桩人生婚姻的悲剧。
两人相识后短促的书信往来,见面后真实的相貌性格人品差异,难以疏导的情感心理沟通交流,都是婚后埋下的致命祸根。因此,李台长最后祝愿各位,大家辛苦几十年,要卯足精神,好好地活着!
张禄全做为志愿兵战士代表发言,他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冲不走军旅青春的身影,过往的岁月,留下了我们向上奋发的姿态!
他从扶风老家1981年当兵,新兵未结束就挑选到通信连当保务员。他高中毕业,语文功底扎实,心想细密,干事有冲劲,遇事稍有些性急爱攀比。我俩报务、报话宿舍两隔壁,我时常见他围着房前屋后打转转,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烦躁和焦虑。

我借调团政治处写新闻时,他常来报道组聊天,相互说些心里话。但是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打开他床头上的日记本时,看到他写下的一段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心得体会时,我才领悟到,他是善动脑筋,且爱思考的战友。我1988年底离开文殊沟调往宝鸡通信团,后又借调渭滨区政府协助军地双拥办工作,他随我一路前行,最后转业到宝鸡城建园林系统打拼多年,凭借不懈的努力上进打了翻身仗。2022年他从园林收费处正科级主任待遇退休,成为志愿兵回地方走上干部岗位的佼佼者。
作者和刘建章,邢指导在政治处工作合影
张禄全崇尚陕西作家贾平凹的为人做事,喜欢他小说中有关祖辈世代纷争,家长里短,鸡唱狗吠的故事情节。他更欣赏贾平凹坐看戏场时的心语启迪:我看戏总爱坐在后排观看,因为它既可以看清谁在演戏,谁又在看戏,真正领悟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处世哲理。
黄管仲和我同在报话班,他1978年入伍,与刘建章都是同年兴平老乡。他擅长美术创作,爱好绘画,经常被借调政治处帮忙。他1982年服役期满,正准备复员退伍时。刘建章与王指导一同找到隔壁的523通信站的朱政委说情推荐,后被调入张掖通信总站,转为志愿兵,命运得以改变。
刘建章在青海
他1992年转业安排到兴平的514厂工作。他与建章部队一别失去联系近40年。这次为了让他聚会,刘建章费劲七折八转才找到家里,取得联系,得以相见。
黄管仲身体结实,话语不多,一说就笑的性格未变。他说自己目前一切都好,就是妻子思维有点乱,儿子尚未成家,他不时还在城乡打工挣钱,这一切,他都能坦然面对。
政治处如同军旅人生驿站,又似心灵漂泊歇息港湾。1986年前后,我们通信连的老兵新友汇聚于此,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当时,团里成立了报道组,创办了《中国丝路报》,召集了坦克营,直属队,机关十多名新闻报道员集训。我自告奋勇当上报社主编;邢指导正在分配待命当了顾问;刘建章主要搞编辑。我连战士李生龙做为学员培训负责采写稿件。我们每周都有油印小报发行,团里的好人好事,趣事见闻一时间让官兵津津乐道,广为传颂。正在处里帮忙的王台长则收集整理各种宣传资料,协助报社工作。一批报道员后起新秀脱颖而出,成为新闻自学成才的后备力量。那时大家干劲十足,整天忙的不亦乐乎。
政治处又是干部战士成长的生命线,人生的十字路口,许多官兵由此转向,步入后续征途。
李军定转业后
刘建章在政治处工作不到半年,就调入青海省玉树军分区某县任武装部政工科长。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雪域高原生存环境的艰苦卓绝,他早已心知肚明。但是自己提升和家属随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说,玉树海拔四五千米,高寒缺氧低气压,刚去的一段时间里,头脑懵懂,象要炸开一样疼痛难忍。
总后领导关心部队基层建设。有一次专程调研高寒山区部队官兵的生存生活困难。在一次专题汇报会上,许多单位同志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没能打动领导的神经。而刘建章汇报材料中的一段话,却让上级领导拍案叫好。这就是他长期工作于高寒缺氧山区的切身体验,他长期从事材料写作的主题凝炼。他说总结一句话就是:“胸闷气短,生理受限”。 他2001年自主择业回到兴平老家,五脏六腑的磨砺考验,牵肠挂肚的彻夜难眠和心绪变化,都真实反映出他如今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理心态。
李军定台长1993年就从21军保卫处转业,进入咸阳西藏民族学院,继续从事他的治安保卫工作。他爱人是大学教授,儿子大学毕业分到移动通信当主任并结婚生子,那时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和和美美,让他记忆犹新。
邢指导拍摄的菊花
2008年,一场飞来的横祸降临,彻底改变了他的如意人生。十多年来,他的身心健康在自我修复中时光如梭,一回头就是一年,日子过得很快。他如今还在积极主动乐观地寻找着十五的月亮,他的“另一半”。他坦言,如今的女同志都非常现实,你带她吃喝玩乐都可以,她会哄得你非常高兴。但一接触到两人间的实际婚姻生活问题,她就会带来一大堆事情上你面对,让你无所适从。
我记得作家莫言曾经说过一段话:男人过了60岁还找女人,很现实,无非就三个原因,找人照顾自己、精神上的陪伴、赶潮流。这正如詹姆斯·麦森所说:“爱和照顾是伟大的力量,她能够为生命的晚年增添色彩。
邢指导1987年转业回到西安这座新兴而古老的城市,他20多年来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他退休后迷上了湖光山色,虫鸟花卉的风光摄影。他对这种能健身又能审美的高雅活动乐此不彼,时常带着嫂夫人浏览风光,抓取美景。他说,他的拍摄不同于纪实类作品,他崇尚唯美的摄影艺术追求。今年他发表的夏荷秋菊两幅作品格外鲜亮,主题思想如入无人之境,分不清是绘画还是摄影创作,那种精心构图,巧妙用光,瞬间抓拍技术在他的镜头手中,演绎的唯妙唯俏,细致入微,当以精彩绝伦媲美。尤其是作品菊花所表现出的蝶恋花香,傲霜秀美的菊韵品味,让人叹为观止,趣味无穷。
此情此景,它让我常想起连队那场热闹的新婚典礼,他与嫂夫人那种毕恭毕敬的样子,让人由衷地羡慕称道!
李生龙的陇原岁月
李生龙1983年10月入伍,是通信连新闻写作的后起之秀。他在人民军队报,装甲兵杂志社学习代训多年,在团里改转志愿兵,在定西军分区提干,以后转业兰州社保局工作。
他把写作做为丰富自己,充实生活,寄托情怀的一种追求。2020年10月,他的《陇原岁月》出版发行,书中收集了他的106篇作品。主要为反映军地工作生活的文学之歌,人物专访,新闻特写,趣闻杂谈等报刊发表过的作品美篇。2014年从人民军队报主编位置离休的师兄邓祥燕应邀为书作序,原十二师政委杜华,杨燿春写书法题词赠予。
正如邓祥燕在序文中所言:他总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这样的人自然广结善缘,朋友众多,事业也会顺风顺水,如有神助。
文殊沟为南北两山加一沟,属于东西走向。按照“山之阳,水之阴”的说法,政治处机关及直属连队,地处山南水北应为“阳”,河对岸,山北水南则为“阴”。奇怪的是,有人曾对全团干部生儿育女情况做过统计,机关这边生女多于男,坦克营那边生男多于女。它与各自所处风水阴阳位置恰好相反。我对照通信连干部的生育性别状况发现,姑娘多于儿子这一生育特征尤为明显,且不少孩子出生地在酒泉。
刘建章家属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次聚会三位军嫂的参与发言,格外让大家赞赏喜欢!
刘建章在邀请家属到场作陪时,家属推辞说,我是个烂杏呢!就不去了吧!刘台长笑着说,烂杏也是有价值的!他家属在婚前建章未提干时就认识,两人订了婚。婚后为建章生下两个姑娘,大姑娘出生在酒泉,随她去玉树雪域高原上小学中学一路成长,后考入青海大学。姑娘毕业分配时,与她的西宁同学相恋,婚后留在了西宁工作。刘建章家属夫唱妇随,夫妻俩几十年真情相伴,一路迁徙随军不离不弃,悉心呵护照料一家老小,如今两个孙儿已经上小学,福运满堂,堪称美好家庭典范。因此上,建章请嫂夫人到场,主宾参与陪同是必须的。
王玉明老台长
另一位是张禄全家属,轮到她介绍时,她的一句“我是来蹭饭的”惹得大家开心一笑。她婚后与丈夫分居两地,吃尽了苦头。她身材弱小,生就农村,却独自一人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一把屎一把尿把一双儿女拉扯养大,费劲了千辛万苦。如今女儿当上了教师,儿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公务员,进入陕西省委机关大院,她为张家祖辈后代荣耀立下了汗马功劳。难怪张禄全在介绍自己情况时戏言,我退休后一切听家里的,领导的安排!
最后王指导语重心长的勉励战友们,如今我们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把心态调整好,把子女教育培养好。话音未落,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在战友们的手中响起!
王玉明老台长是这次唯一没能到场的嘉宾。经多方打听,他已于1921年9月病逝于宝鸡长岭机器厂。
王台1973年从宝鸡县入伍,转业后到厂家委会工作,我在2020年通信连战友翟卫平为儿子举办婚礼宴会上见过他。他带着在社区做社工从事心理辅导的已婚姑娘前来赴宴,大家相见恨晚,举杯畅谈。

王玉明第二次婚姻生活很圆满,他有幸成为一位十二师前任首长的妹夫。部队转业后,他们的日子过得充实圆满,他常周转于西安姑娘家和老家宝鸡市,两头来回跑为儿女效力,有了孙子,天伦之乐,生活很幸福。
王台不幸去世,我只能借用唐 代诗人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来回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此怀念祈祷,告慰战友在天之灵。
参加这次聚会的战友如下,长安籍八零年兵,鲁新建,丁四本,张跃常。西安籍八零兵,郑勋。兴平籍七八年兵刘建章,黄管仲。八二年兵吴西社。八七年兵,王新宇。扶风籍八一年兵张禄全,王海燕,吴功德。武功籍八一兵,王良良,段新宏。蒲城籍八六年兵李忠孝。加上已介绍过的泾阳籍王东善,三原籍邢志斌,高陵籍李军定,共计17名通信连战友参加。
李忠孝探望老连队
目前在西安工作的战友李忠孝,是八六年入伍的新兵。他战士复原回家,在深圳西安打拼多年,供养儿子上学20年到研究生毕业,终于扶上正轨。他难忘军旅深情,曾四次赴文殊沟探望老连队,抚今追昔,回望那块空地,那方留白的绿色军营。他当兵为国尽忠,当儿子为父母尽孝,老父亲临终前对此很欣慰,感叹道,儿子这个名字我算起对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兴化厂工作的中层干部新战友王新宇,当他得知通信连战友在驻地聚会时,专程赶到宾馆协调住宿,送来好酒。又全程录取视频资料,为聚会捧场喝彩,在此表示致谢!
陕西关中北塬上隆起的汉茂陵皇塚厚土风景秀美,又紧邻兴平闹市,参观游览是聚会的活动内容。无奈次日大雨倾盆,人算不如天算,只好作罢。我们留下的战友,在居住的豪生洒店合影留念,留下难得的兴平战友记忆。
我身为战友聚会联系人,心中对未尽事宜留有缺憾。于是择日相约咸阳战友李军定老台长,一同前往观瞻。

汉茂陵最让人敬仰朝拜的当是西汉王朝号称骠骑领袖的霍去病将军。他为大汉拓展疆土,驱逐匈奴,功勋卓著。他曾在酒泉公园,我们装甲兵师部驻地,留下与将士融雪水清泉,共饮庆功美酒的传说佳话。他善战骁勇,威猛顽强,拼杀在祁连山下大漠戈壁,写下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人生壮歌。
汉武帝刘彻在兴平茂陵安葬他的“东方金字塔”墓堆西北角,仿照巍巍祁连山的雄伟势样造坟修墓,并将刻有“马踏匈奴”的巨石雕像,与他陪葬纪念。


西汉王朝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又称为大汉,强汉,是个牛逼的时代。它有明主汉武帝(刘彻),有豪侠(刘邦),有汉将(卫青,霍去病),有汉使(张赛出使西域);还有汉字汉服汉瓦当汉文化。如今看到古城西安大街上,无数身着汉服装束来回穿梭,招摇过市的京城美女,更让古今时光交相辉映,令人神情恍惚,犹如梦回大汉时代,如同畅游丝路霞光世界。
我喜欢大汉王朝在故乡长安建都开创盛世,造福万代;其实我更赞赏汉高祖刘邦为建立西汉王朝留下的报国思乡史诗,那首传世精神的千古绝唱,那首壮怀激烈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23年11月16日于西安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