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不记得几年前,在书店还是在谁家里,看过这篇贤文后,经常反省着自己,是否属不孝之子。今借题和大家讨论这个"孝"。孝的规范在其原文内较为客观,不完全局限在对父母生活的奉养。
圣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聚,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我个人理解,不知是否正确?不孝有三种情况:一个人如果没有后代,是第一大不孝。舜,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预先告知父母,没尊重父母的意见而娶了妻子,以血脉传承。一般人认为,不先告知父母,不尊重父母意见是不孝行为,但有知识的人认为,只要是为的生子继承,也就等于已告知父母一样。
二不孝的原文是:家贫养老,不为禄仕。
过去有各种不同原因的人,不图家庭经济发展,以奉老为借口,长期怠荒在家,甚至挨饿亦不在乎!这种人不是孝,而是懒或是笨。现在这种情况少了,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受社会的影响,道德败坏。金钱至上,私字作怪。只顾自己,不管父母。不是儿女侍奉父母,而是父母侍奉儿女。更恶劣的是,将父母推出主房,住进暗室、煤栅、牛栏。我亲眼看到过,网上也常报道这样的事实。更可怕的是那些"中国式巨婴"们⋯⋯⋯
"仕"是指为官的意思。古代有那么一些人,家中虽然贫寒,但有才能,他不追求荣华富贵,甘守清贫养家。甚至作过官,后又辞官隐居。为什么呢!因作官责任重,风险大,受严厉国法所约束。作不好会犯坐牢、砍头之罪。而现在呢!中国人除傻子外,无人不想当官,当了官,又无官不贪,原因何在?……
三不孝的原文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我的理解是:隨意听从父母不正确的意见或要求,去做那些不道德或犯法的事,不但没做到对父母的孝,相反连累父母或其他亲人,背上不义之名。这种情况古代有之,现代居多。
我感悟圣人对"孝"规范很广,列入人的道德行为之中。人生于世,无论智慧超人,高贵丰禄。还是智力欠佳,家境清贫。人生第一使命,都应该将人类繁殖,放在首位。否则,没有人类就没有未来。
在贤文中"无后为大"这个词语里,我久感忧伤。因工伤而造成生理上的缺陷,不能生育,先辈是能够谅解的。至于"继承"二字我深感愧疚,这与时代文化有关,若是处于旧的传统文化时代,是不可能存在现实情况的。前妻只因不育而离婚,后又再婚,只因是求其"有所继承"。阴差阳错,继子吴军未得改姓,原因多多,一言难尽。好在我的个人档案及他的户口簿里注明了,又名杨一君。有些关心我的亲友说,姓氏名谁不很重要,只要对我好,怎么都行。这样的安慰,我不乐意接受。但他确实对我好,十分尊重我,曾去我老家先辈墓前祭过祖。也曾去过杨氏伯、姑家中认过亲。曾去某院校在读学生杨某问候。去年他槐伯逝世后,我并没要求他去武昌参加葬礼,但他能主动的抽出两天两晚时间前去吊唁,体现他对槐伯的孝,对继父的敬,对湖北哥姐的爱。他所表现的为人之道,为孝之心,不知祖灵认可乎?
"孝"不只是指对父母生活的奉养,而要忠于国家,有家无国是不行的。岳飞"跪母刺忠",杨延昭"镇守边关",杨震"四知拒金"这些典古,都说明先辈对国家的忠,要高于对父母生活奉养的孝。
在现实社会里,人的道德下滑,金钱至上,为追求无止境的高级生活,而形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思想和行为。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大权在握的贪官污吏们,心中无国无民,无父无亲。不惧国法,不惧民恨。不知耻辱,贪心不止。罪毒蔓延,己危!家危!国危矣!岂能称"孝"乎?,
以"孝"自检,恳求评论。
生肖猪,自觉愚笨。持德为人,处事赤诚。不爱虚伪,乃我本性。生于乙亥,将离凡尘。扪心自问,上对国家,周对亲人,付出微薄,但无欺心。
祖父遗嘱:"创业不易,尚未完成,子孙继承,努力更进"。孙儿禀告:社会变革,晩辈不能。我虽愚笨,看破红尘。
丙申十月,狱中探伯,两句遗言,铭刻心间:"莫思官宦,择技心安"。禀告英灵:谅您心欢,防触王法,未违您愿。做工虽苦,以苦为甜。
前期二十年,吃卧在车间,工作无昼夜,任务放在先。学徒十多个,处处要指点,作业三班倒,教学最为难。
后期二十年,寒暑南北走,工作从未闲,高空必须去,毒活也要干。戈壁沙滩上,以命拼三年。同事論我高,自感则不然。有成并无绩,愧对二伯言,时代不公事,谁敢去評判。
附诗一首于下:
诉衷情
当年乞形寻生路,蕩析漾株州。
苦盼兴我杨氏,思亲湿枕袖。
天不助,人心丑,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故里,悲老永州。
杨思 丙戍年中秋节于祁阳
白发苍苍已暮年,阎王殿下朝夕见。问我此生善与恶?于国于民我心乐。亲友往来情不欠,唯有奉母罪难脱。双膝跪地拜阎羅,六道轮廻您发落。
若能恕我辯来由,在此呈述该实说,我母并非因病逝,肚饥无食难存活。当年千万饥逝民,并非子女无孝敬。有孝难施劫年渡,全国并非我一人。造孽冤魂谁之罪,谅您阎羅肚里明。您若难判不孝罪,玉帝矇胧令诸神。
注解:一."有孝难施刼年渡",在那飢荒、国难的年月里,即是最重孝的儿女,也难施出解决父母腹中长期飢餓的难题。
二."玉帝矇矓令诸神"玉帝的眼皮欲闭而又欲張,处于睡眠不足状态,待他清醒之后,会下令各神处理这件事情。
杨思 庚子年二月于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