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陶别墅是民国泸州著名私家花园,即罗家花园,简称罗园。罗园地址有二:一处在城区肖巷子,一处在茜草坝沙湾。沙湾罗园又名“慕陶别墅”。
肖巷子罗园的具体罗位置,罗文鹤老师的《肖巷子》介绍得很明确。从慈善路进肖巷子,“沿坡上走左边是一派高大的封火墙,墙下没有铺面,直到最高处的罗家花园”,“在巷子的高处,左边的罗家花园没有门厅。从开着的大门望进去,只见绿树成荫,门里右边几梯上去有一园亭”,对面的院子,不知道最初是谁的。只知道大门的门楣上有红底白字‘卧雪高峰’。显示大院主人非同一般,不是达官贵人,便是风流富商”。
罗园主人罗忠浩及嗣子罗顺馥、罗顺藩、罗筱瀛,均是清末民初泸城名士,
罗忠浩,清末民初泸州声名赫赫的房地产开发商,著名的川南经纬学堂、泸州中学堂就是他承建的。戊寅《泸县志》卷第六巜人物志 行谊》有传:“父信宇,清嘉庆时由赣入蜀,始家叙,旋迁泸。幼慧能读,遭蓝逆乱,弃儒随兄业贾,不数年资巨万。富而好礼,虽处丰腴仍安俭朴。性和平,与世无忤。人或小有纷争,得其一言,无不立解。州有大兴作,观察刺史必敦请相助,公亦毅然任之。如今之道公署及城中各学堂,或新创,或改造,皆公所监督而成者。先是其兄忠海殁时,语忠浩曰:‘吾子已成列,而弟膝下犹虚,盍置妾为似续计?’公泣应之曰:‘兄有子四,犹虑弟无后乎?《尔雅》云:兄弟之子犹子,何置妾为?’于是,以忠海公之仲子顺馥、季子顺秀为嗣。年六十三卒于家。”
罗忠浩“富而好礼,虽处丰腴仍安俭朴。性和平,与世无忤。人或小有纷争,得其一言,无不立解。”当他哥哥忠海劝其置妾,竟能引《尔雅》泣应,的确也算得上是一位风流儒商。
罗顺馥,清末民初泸州诗人,曾在广东为官,卸官还乡后曾入东华诗社,与朱德有唱和。戊戌版《泸县志》“艺文志”收了他好几首诗。
罗顺藩,戊寅《泸县志》卷第六《人物志 文苑》也有传:“罗次瀛,名顺藩,泸州麟现乡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1909)举人。性纯笃。少孤,事母孝。事叔忠浩公如父,兄弟间友爱无间言。生而沉慧,不与群儿伍,好读书,二十游庠,旋食饩。丁酉中副贡,癸卯领乡荐,入资以内阁中书补用。生平好治经,于古今文、尚书、春秋三传多发明。时(1901年)诏改学制,重经一代一科,当道延主川南师范讲席。”
川南经纬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全川首创之师范最高学府。学堂首任监督(校长)是清末翰林赵熙,总教习(教务主任)是从日本考察新政回国的名人周善培。罗顺藩任监学(训育主任)他们都趋向维新。陈铸的儿子陈漱云也读川南经纬学堂。在新思潮的感召下,陈漱云与杨兆蓉、李琴鹤、陈道循、黄复生、曹叔实等二十余位进步同学组织了“输新学社”。陈漱云任社长。学社以“唤醒群众,推翻满清,救国拯民, 振兴中华”为宗旨。罗顺藩支持“输新社”,社刊发起号撰写序文:
在昔新亭聚泣,泪洒河山;长沙上书,夏深薪火。人杀尔父,吴夫差未敢遽忘;此非悲声,刘越石因而起舞。鸟兽是蛮夷之性,难养其心;铜驼在荆棘之中,会当见汝。大江东下,铁板铜琶。肠断心酸,一声何满。
输新学社成员学习与宣传新思想,提岀 “推翻满清、振兴中华”的口号,在川南各县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和发展成员。川南永宁道、泸州官府察觉输新社的活动,十分震惊,指令学堂将社长陈漱云,副社长蔡名照(伯衡)开除。社员被迫离校。陈漱云、杨兆蓉、李琴鹤等随应潮流先后留学日本。
光绪三十四年(1908)罗顺藩接替陈铸任泸州中学堂监督(校长)。宣统元年(1909)入京任内阁中书。明清内阁中书,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清代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
罗顺藩少体素弱,病卒北京,时年三十九。其兄筱瀛迎柩归葬于麟现镇之李嘴。

罗顺藩遗作 李韵书(图片毛元康提供)
罗筱瀛,谙园艺,东华诗社社长。民国六年(1917年6月),罗筱瀛、杨既明遵照红十字会组织章程,发展会员三十余人,禀呈地方军政府长官批准,于同年7月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泸县分会,任会长。分会部就设在朱衣祠,并在肖巷子设立了门诊诊所,免费为民众做服务。罗筱瀛在推行人道慈善事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其五十岁时,高岑荪有《贺罗小吟五十初度》以赞:
沧海桑田巾一领,
救人不惜散黄金。
从知遽寿多仙骨,
遍种菩提是佛心。
民国十四年,罗筱瀛去世后,毛焕煊被推举接任会长职务。
肖巷子罗园和沙湾罗园的宅第布局不见文献记载,但两处罗园环境却有其独特之处。
肖巷子罗园建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与朱衣祠只有一墙之隔,分处于城区这座小山的南北坡上。据戊寅版《泸县志》“朱衣祠在城内文昌祠后院,祀朱衣神。同治十一年州绅士建。”何白李先生就读过的城南高小,就在山的南坡。学生的大寝室,就是文昌宫的正殿,“正殿正对的是奎星阁,后面是朱衣祠,即红十字会所在地。”(何白李《二十年代初期我在泸州城内读过的三间小学》)
罗园毗邻文昌祠这个道家祠庙,环境清幽不在话下。高岑荪(云南浪穹县知县举人,民国乙亥版《泸县志》总纂)《赠罗筱瀛》一诗可证;
朱衣祠路长莓苔,
隔院墙阴户半开。
凉夜忽闻清露下,
履声橐橐似君来。
人迹罕至,露滴闻声,履声囊橐,可见环境的清幽 。从诗中可以看出,高岑荪居处与罗筱瀛邻近。我想,高岑荪的住宅会不会是罗文鹤先生所写的巜肖巷子》中那座“卧雪高峰”宅第呢?“高岑”,“高峰”也;“卧雪”喻芳洁也。高岑荪先生与陈铸、毛焕煊、温筱泉、陶仲渊、罗筱瀛关系密切,以雅士自许。我阅有关文献知道高岑荪曾“住城南”,但具体在城南哪儿,一直没弄清楚。也许答案就在罗文鹤先生的文章和这首小诗里,不过,需考证。
茜草坝沙湾罗园,又名“慕陶别墅”。据《泸州市城乡建设志》建于民国初年。慕陶别墅依山傍水,风景怡人。溯江上行里许就是东岩(月亮岩)。岩高数十米,峥嵘峻峭,逶迤数百米,中段突生石额,半圆如眉,倒映江中,即成圆月。仰观高空明月,俯赏东岩环月,岩月交映,历来为消夏胜境。罗园北邻茜草坝。茜草坝原有海观亭。海观亭初建于南宋,明末焚毁,清咸丰初重建,光绪二十年圮。亭已不存。“海观秋凉”是泸城胜景,“春夏之交,浪影与岚光混碧,芰荷偕杨柳摇青,沙岛风帆,江城入画。”(清 李卿谷《海观楼记》)罗园濒临二郎滩,对岸宝山枕带双流,樟林叠翠;宝塔巍峨,当旭日东升,青铜塔刹则熠熠生辉。泸州八景,罗园竟可拥览其四。

东岩夜月

宝山春眺

海观秋凉

《泸州八景》曾一鲁绘(八景选四)图片曾天可提供
茜草坝罗园又名橘隐园(见余安中《心花琐记》)。
橘隐园同朱家山石园一样,都是民国初年泸城文人的雅聚之所。朱德驻节泸州时,一年端午节,东华诗社同仁在橘隐园聚会了三天,出了一本《橘隐园诗集》以作纪念。
高岑荪先生为诗集作了序。此序留下了朱德与泸城名士在橘隐园雅集的一段诗酒风流:
橘隐园者,罗君小吟昆仲,就其居之左偏,辟之以读书者也。宽约中二亩,高惟一亭。缀其中,承其隙。垣墉朴如拙,兵燹倖存。好雨时来,不问新旧。高风吸引,兼及晦显。则有仪陇旅长,奉令驻泸。以戎马余闲,结文酒高会。群贤毕会,七日为期。四章赋诗,八簋作食。非徒适意,兼以通情也。昔者祭遵投壶,但称雅歌。羲之修禊,仅言觞詠。旅长则左右图史,不废商榷。尊礼贤士,加以询访。形迹脱略,晨夕相忘,有至乐焉。洵盛事也。端节三日,重集于斯。时则天宇新晴,一碧无际。夏水初涨,双流汤虚。林鸟翔集,时来亲人。池鱼泳游,若解消夏。江上估帆(商旅之舟)之影,纷而饱飏。野外秧歌之声,群焉答响。旅长乐之,曰:‘今日之日,萑苻之泽,幸无贼踪。桃李之园,同其夜宴,不有雅泳,安纪盛游,拈阄命题。
(高觐光《茈湖余碧录》)
罗君小吟昆仲,就是罗次瀛、罗筱瀛兄弟。
细赏文字中的风物描写内容,的确符合茜草沙湾江岸风光特色。据罗文鹤先生实地观察,肖巷子罗园处城中高处,离江边也不远,而且那时没有高楼遮挡视线,在肖巷子罗园高处也是可以眺望江岸风景的。
新中国成立后,肖巷子罗园和“卧雪高峰”都成了市委干部宿舍。改革开放后,撤除市府路、肖巷子一带修建成了现在商业步行街。肖巷子保留了原来的大致走向,现在的文物市场则是罗家花园旧址。
解放前夕,罗筱瀛后人,罗园主人国立北京法政大学生罗体乾、罗体行,顺应时势,捐资在慕陶别墅创办私立四维小学(上四下维合体字是繁体字“羅”字,即罗家所办的学校)。1949年解放,学校停办。
1950年秋,泸州市人民政府接管育群女中和峨岷中学后,将二校合并,建成泸州市第二中学校。1953年9月人民政府在沙湾罗园设泸州二中分校部;1957年2月更名为泸州市第五中学。2003年7月泸州五中并入了泸州市长江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泸州市实验中学。2021年9月实验中学迁往瓦窑坝原泸州一中旧址。迁走后,沙湾罗园旧址所在的毗卢街全部拆除,东边的二郎庙原址改建为兴泸集团的办公用房。 
沙湾二郎滩河岸,岸上右端树林蓊郁处即慕陶别墅旧址 (陈仲明先生摄影)
2023年3月7日兰集明于庆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