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过,我们11位来自原重庆铁路分局机关,重庆车站,重庆客运段,重庆电务段,重庆工务段,涪陵工务段退休的老同志,在下榻的宝鸡市凤县城“凤天大酒店”吃过早餐,带上行李,随同地方21位夕阳红,登上大巴,从凤县城出发。
沿秦岭峰下深山峡谷的嘉陵江畔废弃的318国道一路前行。
来到42年前那场特大洪灾,导致地质灾害,灵官峡8公里长那段宝成铁路被迫改道后,凤县人民政府利用灵官峡废弃线路和自然风光,打造成“旅游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以此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灵官峡景区,紧邻凤县城南侧7公里处的秦岭峰下。
狭窄多弯的嘉陵江两岸,曾经运输繁忙的宝成铁路和318国道沿江而行。
该段宝成铁路有隧道明洞11座,小桥涵洞25座,曲线13处。
1981年8月,凤县境内暴发特大洪灾,造成严重地质灾害,灵官峡区段受灾线路被迫改道。
改道后废弃的线路,留作红色“教育基地”和打造成灵官峡景区,利用11座长达3.5公里的隧道明洞,200米明山线路,以著名作家杜鹏程的名篇《夜走灵官峡》为背景。
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绘画、人物雕塑、艺术品、实物展示等手法,再现了当年修筑宝成铁路的艰辛历程,作为凤县人民政府开展研学旅游,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教育基地,和西安铁路局关工委开展青工教育的“红色基地”。
8点30分,跨过灵官峡钢缆索桥,我们11位老同志,来到矗立在桥头修筑宝成铁路的“筑路人”群雕前,深深三鞠躬,以此表达我们这群老铁路人,对新中国第二路——修筑宝成铁路先辈们的深深眷恋。
“呜……”电力机车鸣响风笛,牵引着货物列车,从灵官峡对岸两山夹桥的隧道里钻出,风驰电掣般驶过大桥,一头扎进桥那头的隧道里,我们赶紧站在峡谷旁,连同峡谷对岸改道后的宝成铁路,飞奔的列车,留下一张张珍贵的镜头。
穿过一座座隧道明洞,来到峡谷端头的明山线路,让我们饱览了嘉陵江两岸的峡谷风光。
嘉陵江畔洁白无暇的芭茅花,绽放着温馨的笑脸,微风过处,向我们摇曳着头,仿佛在叫我们多停留一会儿。
深谷里流淌的嘉陵江水,像蓝色的多瑙河,清澈如镜,如神如画。
崖头上披满的红枫,染红了灵官峡,姹紫嫣红的美景,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重庆巫山的小三峡,那首“满山红叶红似火,灵官峡谷闻鸟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油然而生。
10点05分,跨过嘉陵江峡谷大桥,上到对岸废弃的318国道,看到4名景区人员,正忙着为垮塌的公路缺口加设护栏。据景区人员介绍:1981年那场地质灾害发生后,这段公路连同对岸的宝成铁路同时废弃,改道穿越隧道避开了灾害点。
杜甫曾经到此一游,联想到,杜甫一游之感受:漫步灵官峡,美景甲天下;峡谷闻鸟鸣,一江穿峡过;杜甫足迹留,世人感慨多。
我们沿着废弃公路返回景区停车场,一路见证了灵官峡宝成铁路的先辈们留下的红色脚印,深知今日灵官峡宝成铁路“红色基因”的教育意义,激励着一代代铁路新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0点25分,回到原车,告别灵官峡,向下一站——汉中勉县诸葛古镇驶去。
行走灵官峡
留下感叹多
作为铁路人
初心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