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固橘园,道不尽的风景、回味与享受
——赏读孙小群散文《舌尖上的橘香》
作者:伍宏贤
到得一回城固橘园,享受到了满园橘香,那大片大片的橘子美景,那馨香四溢的橘果酸甜,竟然成了一群省城人难得的遇见,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孙小群的《舌尖上的橘香》描述了她们“红叶之旅”一群人到橘乡的感受。这感受里,有文友老悟的热情,有奔赴中的期待,有进得橘园的忘我,更有一瓣瓣白里透红橘子的可爱。
作者不是专为采风而来,她是带着母亲的梦而来。从那曾经难得一见,永生难忘的一颗橘子,到今日满目金橘的城固橘园,孙小群不惜笔墨,为城固青龙寺苗家山橘园“造像”,这难道不是一种释怀?不是为母亲圆梦?
作者从西安出发,带着寻找美好的期待,来到了老悟曾经供职的城固原公镇。在她的脑海里,怎么也勾画不出原公橘园的大美:漫坡架岭,沟沟岔岔,高低错落,铺天盖地,真是无愧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殊荣!此一回来,真是开了眼界,书中的“淮南橘子景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到是在“生枳的淮北”亲眼目睹了这壮观的橘果景象。从《舌尖上的橘香》,还可以读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收获,路上有更美的风景,前方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孙小群们进得橘园,忘情的看、摸、摘、吃、品、思、拍,无一不为这满园橘香所陶醉。站着拍,抱着拍,坐着拍,总是拍不够,也总是发不够,这橘乡大美似乎只有天上有啊,惊艳到了见过大世面的长安客。

我想,文中的“老悟”,只是橘乡万千果农的其中一个,是一位热爱家乡的代言人、推广人。他曾为柑橘产业发展尽了人事,现在这丰收景里有他的汗水与心血,他更希望这些金果果变成果农花花绿绿的大钞票。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拍照发圈、写文勾魂。“橘子红了,我在城固橘园等你来!”这不,孙小群们的到来,让青龙寺的橘子走进了西安人的大视野,甜在了她们挑剔的舌尖,也捕获了她们的芳心。她们带回去了橘果,也带回去了城固橘园神奇的传说!
一篇美文不仅仅是留下了回忆,更是将张骞故里满园橘香镌刻成了一种“守候与向望”,让舌尖上的橘香,萦绕成今天“长安一片月”的袅袅埙声,在橘园的上空,在你我的心上久久回响!
美文共享,愿“舌尖上的橘香”伴随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

附1:
散文之声孙小群《舌尖上的橘香》文后评论










附2:
孙小群散文《舌尖上的橘香》
近来,老悟总在群里发一些橘园风光的视频、美图,以及他洋洋洒洒赞美橘园的文章。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好想去看看呀!”我无限向往地感叹。老悟说:“坐上高铁‘嗖’一下就来了。”在孙亚玲老师的积极组织下,陕西省散文学会一行八人朝着热情相邀的老悟奔赴而去。
老悟分享的橘园风光是有着“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称的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青龙寺村苗家山橘园风光。
原来我们陕西境内也有柑橘种植园,在我狭隘的认知里,一直以为只有四川才能生长柑橘。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位好心的乡党给了我妈一个橘子,说:给你闺女尝个鲜。在上个世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吃饱肚子都很难,一个橘子是何其珍贵。母亲把这个橘子揣在口袋,便急急地赶回了家,热切的对我说:“给你吃个好东西。”说着递给我一个颜色鲜亮的果子。我疑惑的问:“这是什么呀?”母亲笑着说:“橘子,没见过吧?我们这里没有的,只有在遥远的四川才会有这样的水果。你爸转业前曾在四川广元当兵,我去探亲时吃过。”母亲这样说时,眼里充满着自豪。
我打量着这神奇的果子,一瓣一瓣慢慢的品尝着它的滋味。这是我第一次吃橘子,后来很长时间也再没吃过。再相遇是在课文《晏子使楚》的句子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济化的水果、农作物也在南方与北方流通了起来。北方人吃上南方的水果,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了。 虽然味蕾对橘子已觉稀松平常,可眼睛还从未见过它们生龙活虎的在橘树上调皮的模样。对于老悟眼里、笔下的橘园,我们充满了期待。
途中因遇到熟人,临时游览了新的景点,直到下午1点多我们才赶到汉中市城固县。老悟已在青龙寺水库边的农家乐足足等了我们几个小时了。
老友再聚,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酒菜还未上桌,老悟先提来一篮柑橘热情地请大家品尝。如乒乓球大小的橘子捏上去软软的。我轻轻地剥开它鲜亮橙红的外衣,橘皮涩中带甜的芳香直扑鼻来。橙黄鲜嫩的橘瓣围拢在一起,就像此刻的我们,围着大圆桌说着甜蜜蜜的话。白色的橘络覆盖着橙黄的果肉,像是轻薄雪白的婚纱下透着新娘娇羞的脸庞。我小心翼翼地把橘瓣分开,饱满的汁液四溅,捏着一瓣送入口中,一股甘甜、冰爽在口齿间流荡。让我不由想起苏轼的几句词: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看到我们的吃法,老悟便向我们传授吃橘技巧。他一边讲一边动手演示。他说吃橘子,不要先把橘皮全剥光, 带皮掰成两半,再分成三四份,吃时剥皮直接送入口中,就不会让饱满的汁液流失了。他还说白色的橘络不要撕掉,它有行气通络、化痰的功效。他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几位女士说:“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美白养颜,延缓衰老,美女们,多吃点哦!”说罢他又笑着补充道,“那也不能吃得太多,会上火的。”大家都被他的话逗乐了。他又调侃地说:“东北寒,东北人应该多吃些橘子。想想冬日,围炉夜话,不时吃上几瓣柑橘,满口生津,人生好不惬意!”他无比陶醉的样子惹得我们哑然失笑。
推杯换盏,一顿饕餮之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前往橘园了。
驱车不过几分钟,就到了青龙寺村苗家山橘园。道路两旁的橘树上挂满了橙黄鲜亮的果子,它们挤挤挨挨,夹道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那惹人爱的橘果又像豆蔻的少女,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窃喜笑闹着,让人无不心生欢喜。站在塬畔,纵目远眺,山塬坡谷无不铺满了橘色。恍惚间,还以为漫坡架岭的野菊花盛开了。这盛大的橘园风光让人不由连连赞叹。山洼处的一片开阔地落坐着静美的青龙寺村。白墙红瓦的两三层小洋楼鳞次栉比。

一群人随着老悟的脚步,向橘园深处漫步。他边走边向大家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周边的村落、景致及橘园的概况。说话间他就把我们带到了橘园的网红打卡地。此处一棵棵橘树高低参差,硕果累累。碧蓝的天空,油绿的叶片,鲜黄的硕果,浓墨重彩的铺展开一幅美不胜收的橘园风光画卷。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情不自禁地开启了美拍模式。合拍,单拍,坐拍,蹲拍,穷尽姿态,就是想把这份美好与欢喜定格成永恒。于是,那簇拥的果子就在脑后,就在脸旁,就在唇边, 就在胸前,张扬着它朝气蓬勃、自信亮丽的色彩,把喜悦延展到每一个人的嘴角、眼角。
我想在这金秋十月,最欣喜的应该是果农了。据老悟讲,城固县县城北的柑橘种植已成为当地百姓的主导产业。这里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柑橘产地,也是纬度最高的柑橘种植园。全县有7个镇76个村10万农业人口从事柑橘生产,面积达23万亩,年产鲜果32万吨,可为橘农带来8亿元的经济收入。金橘是这里名副其实的“金果果”“香饽饽”,农民靠它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小日子。橘谐音“吉”,颜色热情喜庆,自古以来就寓意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如今,这里的老百姓从橘子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理想照进现实,享受上了吉祥甜蜜的生活,这岂不美哉!
我很是疑惑,为什么老悟对这里了如指掌,言语间充满着深情与骄傲。从孙亚玲老师口中才了解到:老悟本名伍宏贤,笔名老悟。他曾经是原公镇党委书记。当年这里一穷二白,是在老悟的大力推广下,才开启了柑橘种植业。农民从原来对他的不信任到后来的爱戴,这中间历经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后来他到了县文广局,任局长兼电视台台长。此时他仍心系原公镇青龙寺村,他带领摄制组拍摄制作的橘乡风光片,令青龙寺橘园闻名天下。如今他已光荣退休,仍不忘为橘乡发声。2022年青龙寺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想这份殊荣与老悟十几年间不断地努力与推广不可分割。他就是原公镇百姓幸福的缔造者,城固橘乡的代言人,宣传大使。
美丽的橘乡,舌尖上的橘香都让我们流连忘返。我情不自禁地在橘园中吹起了埙曲,我想用悠扬古朴的埙曲,表达我对这橘乡的热爱,向这里智慧、勤劳的人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