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双亲 传承美德
(缅怀父亲去世十周年 母亲去世四十周年 记)
李元超
严慈德高感地天,寒衣节暖青空蓝。至亲晚辈祭二老,上苍给力心愿圆。近三几年来,余就有个想法,待父亲去世十周年、母亲去世四十周年时,邀集父母亲的所有晚辈,一起到茔地祭奠二老,以感念双亲的恩德,宏扬传承孝道忠厚的优良家风。
今天,实现余之心愿的一天到了。近几天刚入冬却有冷风刺骨之感,但可巧的是今日阳光明媚,气温升高,是天随人愿还是人善感天,亦或是天人合一,就在这个碧空如洗、温暖和煦的日子,顺畅而完满地实现了缅怀祭祀两位伟大亲人的愿望。
说双亲伟大,是因为二位大人尝过常人难以尝到的苦,受过常人极少受过的累,尽过常人难能的孝道,深具常人难有的胸怀。
为生计 双亲披星下田劳作、戴月织纺不停;对日寇 恨之入骨、不忘国耻;待尊长 宁逆来顺受、仍侍奉至微;对子女 疼爱有加、以身示教;在集体 积极劳动、带头奉献;对家国 自甘负重、送子戍边;凡做事 力求完善、不留遗憾;重为人 尽力相帮、不图回报!
总之,在做人的方方面面,都为晚辈树立了堪称旗帜的好形象,形成了好家风,在多年的潜移默化中,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受感至深,进而深感二老的高风亮节,应该让晚辈们知道,时刻牢记,世代传承,发扬光大。有感于此,我们这个普通人家搞了这次“传扬美德”的祭祀活动。
2023年11月12日,农历寒衣节的前一天,暖阳高照,父母墓地高耸的墓碑前拉起了“良善传后世 来人扬德操”的横幅,写有 孝男、孝女、孝孙子女、孝外孙子女敬献的四架花圈摆放在横幅两侧,孝敬二老的贡品摆满了贡桌,香炉里香烟飘渺,献给二老的鲜花肃然置于贡桌前。
余作为双亲的长子 主持了祭祀二老的过程。
我先是手捧两束鲜花向二老坟前墓碑鞠躬献花后,诵读挥泪写下的怀念爹娘祭文,然后叩拜致敬感恩!
而后依次:二儿子李元钊、长女李秀兰、二女儿李秀云、三女儿李秀琴、长孙李崇瑶、长孙女李爱华、外孙子张杰、长外孙女齐自然逐次在悲泣中断断续续诵读述说了对二老的缅怀之情,实可谓:
孝 子 读祭文 泪洒墓地,
孝 女 读祭文 泣不成声,
孙 子 女 读祭文 哽咽难忍,
外孙子女 读祭文 哭表衷情。
接着众晚辈焚烧冥币、花圈,燃放鞭炮,以示对先人的感恩、敬重之深情。
在墓地祭祀二老的仪式结束了,但晚辈们对二老的怀念却加深了,对二老的德高望重、磊落光明的品行,印象更深刻了。众亲众晚二十多人从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得到了洗礼,坚定了传承先辈高尚德操、努力做贤孝仁人的信念!
今天真的是天公作美,暖阳普照,成全了一家人“感恩戴德不忘本,传承家风慰先人”的善举。
感谢上苍有灵 赐福诚善人家,
感念二老厚德 荫佑后世安然!
李元超
2023.11.15晚
深切缅怀父母亲二位大人
(父亲去世10周年母亲去世40周年纪念 )
李元超
爹,娘,您们二老好!时光好像过得很快,一晃到今年的十月一.寒衣节,娘离开我们就整整40年了,爹离开我们也10年整了,也正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姐弟五人携部分孙子女、外孙子女一起来拜祭缅怀二老,让晚辈们都记着您二老的高尚品行,也算是搞一次家教,传承双亲的美德。
爹,娘,我们知道,你们二老最惦记的肯定是你们身后晚辈们的成长、家庭的组成等情况,今年趁着二老远离我们40年、10年这个双秩相和的年份,跟爹娘较为详细的说一下,以解二老的惦念和期望。
先说我们当儿子的吧,我作为长子,娘生前见到了大孙女李爱华,娘走后我们又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李旭华、李颖华,如今早已是女已嫁,爱华嫁给本村张炳坤二儿子家的张虎;颖华嫁到保定的石氏人家;子娶妻,旭华婚后有了两个孩子,我的孙女李昕妍12岁,孙子李昕烨6岁。你们的二儿子李元钊,1984年婚后生了两个儿子,高峰、二峰,他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结婚生子,弟弟这院里已有孙子女三人,长孙女李家琪 17 岁,孙子李家宝 14 岁,二孙女李静雅 14岁。大姐李秀兰的两个闺女,小然嫁到坡城孙家,小红嫁到修罗郝门,两个儿子光进和崇进现在也都有了孙子辈儿。二姐李秀云的两个儿子小凯、小杰也都儿孙满堂,闺女巧生嫁到东蔡村姓蔡的。三姐李秀琴的大闺女小符嫁给东北当地姓谢的人家,儿子小坡婚后也有了孙子辈,二闺女小慧嫁盘锦的刘英军。现今大姐已80岁了,二姐79,三姐75,这仨姐身体都不错也都很坚强。我今年72,弟弟63,总的来说我们姐弟五人有幸不断的常聚聚,也曾相互串亲叙旧情,各家晚辈都过得不错,正在学年的孩子们也都学习上进,这一切,敬请在天有灵的二老放心。
在今天这个40年来的不寻常的日子里,大姐二姐也算是高龄老人了,三姐千里迢迢从东北归来,我们姐弟就是要在这一天,来共同祭奠我们心中伟大的父亲母亲,我们姐弟无论岁数大小都是你二老的孩子,是你们二老生育了我们,是你二老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岁月、在建国初期国家还很困难的年代、在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五个子女的时期,历尽千难吃过万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让我们思来,就觉得你们二老真是太难太难了,大爷二爷终生未娶,老了需要你们赡养照顾,爷爷奶奶也只有父亲一个独生,亦只有你们二位侍奉,下面还要管护我们五姐弟的成长,那些年的生活条件又是那样的贫乏,二老作多大难呀,吃多少苦啊!细想这些,我们就悲从中来泪流满面。父母的深恩厚德和处世中所表现的善良大道是几天几夜都难以说清道尽的。
爹,娘,你二老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逃荒要饭、当亡国奴、受外敌欺辱的岁月。母亲,您娘家是西城,1938年姥姥带全家外出逃生时,把13岁的你留在老家,嫁给了我父亲。1941年,日本鬼子正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肆意横行时,16岁的母亲你,因不愿给鬼子做饭,还挨过汉奸的打骂。解放初期,父亲敬重抗日的烈士,曾在50年代为修建韩村抗日烈士纪念塔挥汗出力。
在我们姐弟成长过程中,我们越想越觉得二老对我们的恩比天高,爱比海深。在墓碑的侧面我写下了,“双亲恩似松山海荫佑后世,二老德彰忠勤善代代相传。”这个缅怀二老的楹联,是的,二老在尽心孝敬四个老长辈的同时,又竭尽全力于我们姐弟的成长、学习、进步。三个姐姐到了出嫁的岁月,老父亲后来曾对我说过,你仨姐出嫁时家里条件差,也没给什么陪送,就是你们哥俩结婚,家里一直也改观不大,也没给你们留下什么家业。这是二老对我们深爱的心里话,说来这更让我们做儿女的心灵受感动,敬老添激情。
可是母亲1983年才刚满58岁,就早早的离我们而去,把疼爱全部献给了我们,却没有给儿女们一点孝敬回报母爱的机会,想到这点,我们姐弟的心就如针刺般的难受,好在我们姐弟把未能孝敬娘的那份心思,完全倾注在对父亲的照顾和赡养上,父亲长寿到90岁高龄,总算赶上了社会快发展,生活大改善的盛世岁月。
娘,你真是受累的命、没有享福的命啊!这也正是我们做儿女的一生的痛点。爹,算是苦累与福寿同享的命,能赡养父亲到鮐背高龄,晚辈们虽仍心有不舍,但稍心有所慰。
还有两件事,让我这个做儿子的、当长子的想起来就泪眼糢糊,说起来就哽咽难忍。
一是我当兵时父母的支持。我报名参军时,弟弟才12岁,年龄尚小,但爷爷奶奶和二祖父,三位老长辈都已是耄耋高龄,特别是在将要定兵的关键时刻,母亲突然病倒住院了。这时的我处在两难境地,去当兵吧,家里如此需要我,真不忍离开。不去吧,一生的愿望就此破灭,联想到两年争取工农兵指标上大学无门,更是参军迫切。这时是重病中的母亲您毅然的表示:“去当兵吧,国家总要有人保,我不要紧。”爹,你说:“儿子,你去吧,别再失去这个机会了,家里的一切有我呢,你尽管放心,只是要当个好兵啊。”正式离家到张庄医院,向病床上的母亲辞行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在颤抖,泪水在心底流淌!爹,娘,你们太理解儿子了,你们的宽胸大爱是那么的无私和高尚,可我当时的心情,是那么一种难言的复杂和悲壮!在这种境况下,我远离家乡,舍去亲人,到了部队。怎么样像父亲说的那样当个好兵?我不能让爹娘失望,我苦干实干,拼命的干,第二年春天在新兵中我第一个加入了党组织,1974年底,我立了三等功,后来我提干了……,儿子这一切的进步都是父母的冰玉之心、芝兰厚德给儿以力量和鼓舞的结果啊!
二是父亲70多岁后帮我刻石碑,帮我改善了家境,生活跟上了时代。我1988年转业后,因自建房欠债的生活所迫,于1993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我学做石雕,主要是刻制墓碑。1994年,父亲开始到河间居住。父亲您做了大半辈子木匠活,有雕凿的功底,于是您老人家不由分说就帮我刻起了石碑,这一帮就是十多年,这其中您碰过手、刺过脚,还受过我的埋怨,干到87岁才算放了手。您老人家 老来不得闲,为儿解困难,劝歇也不歇,劳作情甘愿 的这十多年受累把火,让儿想起来,除了疼苦就是受感于心,泪眼潸然。
父亲、母亲,您二老孝敬老人,堪称楷模;疼爱子女,操碎心血;做人你们忠实厚道,为人你们尽力相帮;在家国面前,你们先国后家;对集体你们公字放前。您二老堪为普通人中不普通的贤德良善之人,在方方面面为我们,为后世子孙们树立了堪称光辉的样板。你们二老的高风亮节,兰心蕙质,比留给我们万贯家财要贵重千倍万倍。
在今天娘离开我们40年,爹离开我们10年的日子里,我们作为已不算年轻的儿女,要保持晚节,效仿爹娘,不倚老卖老,力作晚辈的榜样,积极影响教育后辈子孙,谦逊做人,诚善为人;孝敬长尊,和睦邻里;勤奋求知,学有所长;为国为家多做贡献,发扬您二老的高尚品行,继承好家风,光大先祖德,在二老和先辈们的护佑下,兴家立业,以不负先人。
爹,娘,你们放心安息吧,愿二老在天堂岁岁静好。
长子 李元超 与众晚辈 叩拜
二0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农历寒衣节之际
作者简介
李元超,网名(倾心青石)1972年入伍,74年加入中共党组织,83年8月一85年8月在石市高级陆军学校大班学习毕业。88年正营职转业到河间市人大工作,先后在法制科、代表科任副科长、科长。曾当选河间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沧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自青年时期爱好诗歌、楹联,在呼市服役期间,撰写的军人楹联曾在内蒙古日报刊载,近年参加军地有关诗文征稿两次,分获金奖和一等奖。在书法方面,主练楷、隶书体,兼练行草、榜书,近年参加过多次由北京及有关省市书画院组织的书法征稿活动,除一次获银奖外,另十几次均获金奖,并颁给证书,被有关组织单位授予“中国书画爱国艺术家”、“忠于党的红色艺术家”等十几项荣誉称号,不同作品被十几家组织书画活动的单位收藏并出版,北京六艺研究院颁发给院士证,被北京林都书画研究院聘为名誉主席。
编辑:叶子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兴民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