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路》
——贾天成经商往事(三)
作者:惠建武
他人跟风开店 天成代换液化气
燃气灶经销店门前一棵光秃秃的法桐树上几只麻雀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蹲在小店门前台阶上抽闷烟的天成拾起一个小土块向树梢扔去,同时说道:“烦人!”
天成因何而烦?话要从头说起。农村风俗,过了正月十五才算年过完。当大多数人还处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时,年前结婚的莉大年初七一大早就去上班了。莉这一走,天成在家也待不住了,当天就去渭滨街道开了小店门,收拾收拾,准备营业。
天成清扫了店内地面,还有门前一层厚厚的“红地毯”,正在用抹布擦拭摆放的样品灶具时,店里走进来了一男一女,一看就是夫妻二人。“煤气灶咋卖?”一进店门女人就问道。初买灶具的人都是这样笼统地问,天成已有经验,只能一一介绍。天成还没介绍完,只说出了一个品牌的价位时女人就急切地说道:“人家西街邮局对面那家才卖260元。”听了这话,天成心里咯噔一下,随后暗自道:“渭滨街道又有燃气灶店开张?”只是几秒钟的时间,天成一改平时介绍灶具的语言,说道:“大过年的,你们图个喜庆欢心,我今天也是刚刚开门,图个开门大吉,价格不是事,先看灶”。从来人话中得知,夫妻二人买灶是给外甥“追灯”送的。随即就介绍了一款中档次、款式新颖的灶具,说出的价格比平时也优惠了10元钱。这时天成的言行举止明显带有了竞争的意识。
傍晚关门后天成还专门去西街看了看。这一看可令天成心里不平静了,新开的灶具店并不是一家,而是两家,只不过一家今天没开门,可牌匾已经醒目地挂了起来。天成心里有了压力,一是灶具在渭滨刚开始兴起,购买的人并不多;二是渭滨街道没有逢集日,顾客只是限制于本乡镇人,也不乏一些人去其他地方购买。一家店面还漂得起,两家三家可就麻烦了。他点燃一支烟,边思索边向自己的小店走去。同时心里怨道:“你们开店也不提前考察一下,多考虑考虑,这样跟风能有啥好处?只能是造成市场拥挤,恶性竞争,于己于人都不会有利,到头来都赚不到钱。”
下来的几天,他记着“追灯”送礼也有送灶具的,街道还增加了两家竞争对手,虽然还在新年里,他总是早开门晚收工,更是敬业。态度更是和蔼热情,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买灶的人,哪怕你只是进门转转,了解一下情况,天成也要尽力给来人留下好印象。
年很快就过完了,正月十五前还卖了几套灶,下来一连几天都无人光顾小店。天成常蹲于门前的台阶上,抽着烟无聊地望着路上的行人,有时候看到熟人也会机械地打声招呼。干啥的关心啥,偶尔还看到汽油三轮拉着灶具从门前经过,那肯定是在西街店卖的。天成去年刚开门是秋季,亲朋光顾,熟人介绍,也是渭滨街道独门生意,整天人来人往的,也还满意。眨眼又是年跟前,添置新物的高峰期,也有生意做,还没经过这种冷清的场面。天成怎能不心烦?
隔壁是一家修理摩托的,门前天天总是人车一片。刚开始天成还和修车师傅或修车人闲谝,慢慢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人家整日忙碌不停,自己却分文不挣。也就不在店外呆了,一个人坐于店里苦思闷想,这过了个年就换了天日,难道真的只能开半年门市?难道要关门?天成不原意这样想下去,只是一根接一根抽烟。
周末,他对休假的妻子莉说了生意的情况。莉说:“你会修理灶具,趁我休假守店,你出去走街串巷修理灶具,顺便也可宣传推销一下店面”。天成想这也是个办法,莉休假,他全天奔走于乡间,莉上班,他根据情况,有时也是半天开门半天游街修灶宣传。坚持了一段时日,收效甚微。这时的天成心里还真有了“实在不行关门”的想法。
一日天成一人独坐店里抽闷烟,给天成做门牌的姑父来店闲聊,他在天成斜对面开文具店。得知天成想法,说道:“坚持,要坚持,咱这儿使用灶具刚开始,应该有前景。刚过完年生意就是这样,慢慢就会好转,草莓、大棚西红柿一下来,人们手上有了钱,生意就好了。”这些话给了天成继续开门的信心。
不光有了信心,也逼着天成开动大脑,想方设法在这艰难的坚持中寻求生存。
天成喜欢蹲在门口的台阶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望着路上的行人岔心慌。经常看到有人用摩托车或自行车带着煤气罐从门前经过。距离天成小店二三公里的镇上有一个气站,这些人是去气站罐气的。也有个别人停车询问天成“换气不”。看到这想到那,天成又回想到同学店也是卖灶、修灶、换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创新,照葫芦画瓢还是会的。按他的路径走,自己也可以换气呀!这时天成突然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想法,太阳还没有全然落下他就关门回家了。
“咱也带上换气吧!”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天成边喝着稀饭边说道。弟还是拉土垫庄子,农忙时帮乡亲搞运输。“你每隔一天抽出两个小时去滋水拉一趟气”,天成看着弟说道。天成已考虑成熟,回家只是告诉家人自己的想法,安排弟弟如何去干。天成同学所在的滋水镇东边有一个交大气站,气的质量在这一片还是很有名气的,他已决定去那儿罐气。一家人听了天成的主意都非常高兴,就是要有新的举措,不然的话那样冷清的生意可咋办。
说干就干,第二日天成就做了招牌“交大气代换点”立于门前,“有卖的就有买的”,也就有人搁罐换气了。十天半月下来用户对气的质量还是非常满意的,可一算账不赚钱却还赔钱,原因很明显,罐太少。这令天成又陷入思索中。
天成分析到,用灶人少,附近几公里处又有一个气站,坐在店里等人来换气肯定不行,主动出击,送“气”上门。不几天就去购了人生第一辆“蓝鹰”牌汽油三轮车,还准备了一个能充电能录音的喇叭,每天一大早开上三轮,放着录音“换煤气,换煤气……”挨村挨巷跑上一圈,也能收上几个空瓶。刚开始除去油钱所剩无几,但天成还要为心中的“梦想”而坚持,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
干着干着,也就摸出了些门道。当时还没手机,座机已经有人安装,就装了一部电话,印名片,贴广告,尽快把电话号码撒向渭滨各户各家。同时还在腰间别了一个摩托罗拉汉显传呼机,是天成五叔给他的,以便随时收到取罐信息,这样也就不需要多跑冤枉路了,有的放矢,谁家电话去谁家,当然捎脚的也不少。整日忙忙碌碌,充耳不闻“窗外”事,只为了碎银几两。
一天天接触的人、处理的事情多了,天成心境更加开阔,有了新的思路。从自己门市到灌气地交大气站三十多里路,沿途拐弯抹角的设点,尽量抄远路,不放过途中任何一个村点,寻找商店小卖部为自己代收煤气罐。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不用多操心的额外收入,相当于现在的菜鸟驿站。附近村民早上送来空瓶,下午取回重罐,气的质量数量都由天成来承担,合作共赢,他们肯定乐意干。这样下来,平常每天都要收几十个空瓶。过节农忙时就不用多说,几十上百罐都有,每日的收获也是乐观。天成心欢的同时,旁人肯定也看见。
先是走街串巷开着汽油三轮车换气的增加了好几个,这倒不是事,理所当然,只是竞争力增加。天成及时应对,改变原来的现卖现灌,转变为在气站按吨位购气,降低购气价格,让利于客户,销量不降倒增了。借势给气站提出条件,每次灌气前必须免费清渣。这样一来,同样的15kg气,在天成这儿灌的气就要比别处多用几天。慢慢地半路捎带着干的“换气”生意倒喧宾夺主了,收益远远超越出售灶具的收入。
生意稍有了起色,“事”来了!不知是“枪打出头鸟”,还是“不良竞争”?一天,天成刚好在店,来了三位穿制服的,说是质检部门的,让拿出燃气灶质量合格证。这时天成已经经营灶具销售快两年了,了解合格证每台包装箱内都有。可他们不行,又要厂家生产许可证。也有,是复印件。就这点他们要没收天成所有灶具。当时天成不谙世事,年轻气盛,强行阻拦,最终还是被他们装车拉走。无奈,几日后去处理,他们说要罚款伍仟就可拉回灶具。天成一听此话,火冒三丈,大声说道:“这纯粹是抢劫呀!”又大吵一场,无果而归。事情总是要处理的,最后天成被社会上“精通时事者”指点了迷津,经过“中间人”的周旋,未交罚款,灶具“完壁归赵”。同时也弄清其中缘由,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临乡镇同行“点火”所致。
查“生产许可证”的事情刚了时间不长,天成又迎来了另外一个检查——区防爆科检查“安全经营许可证”。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天成也不再和他们争吵,胳膊扭不过大腿,只是按第一次的“路径”行,要回了所收的煤气罐。两起事件的发生,使处世不深的天成对现实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改变不了现状,适应现状也不失为一种生存良方。
忙忙碌碌,春去秋来,磕磕绊绊,转眼又是年跟前,天成门前液化气罐一大片,有刚送来的空瓶,有要送走的重罐,还是门前光秃秃的法桐树,只不过树身粗壮了,枝杆繁茂了,还是几只麻雀,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天成倒觉得欢欣。
作者简介:惠建武,70后,西安市港务区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喜欢运动旅行,闲暇时也爱好读书写点随笔。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