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人生
一一从诗人吴德忱老师的一首小诗说起
作者/宋任升 朗诵/雪峰&许小凡
音频合成/梦锁清秋

“夜已深/微雨淋/一把雨伞/聚风尘
我靠树/你依我身/直到东方露白/泛鱼鳞
笑语淋/风低吟/青梅煮酒/竹马饮
那年/那月/那情真
天地旋/不测云/雨打浮萍/水下沉
浮萍再起/君已婚
冬已至/桑榆昏/叶落归根/枯草呻
遥祝/常春
盼君临/话乾坤/凄风苦雨/免缠身
同心结/一个魂/鸳鸯戏水/待来春”
这是诗人吴德忱老师刊发在网络平台上的一首小诗,题目是《鸳鸯戏水待来春》,诗人从个人的角度用独特的笔触道出了自己那曾经的美好爱情、变故与期盼。

学生向来喜欢吴老师的诗作,故而在打工之余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对他的作品用心品读和学习,在得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是受益匪浅。
近期,他刊发的这首小诗,同样让我陶醉其中。我想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情善感,我曾经怀疑过自己,是兴趣方面还是什么地方与吴老师有相似之处,还是老师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也许兼或有之吧。
读吴老师的作品最能让我感同身受,融入其中,时而不能自拔,之后又让我啼笑皆非,太多投入了感情,也许这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就是诗人功力和水平的一种表现。

诗人对爱情的描写不仅如此,对故乡的情和父母的爱写起来也是入木三分一一
他在《读故乡》一诗中曾经这样道:“……我读故乡/读出血/读出泪/读(不)尽的乡愁(啊)/读落自己(心中)的太阳”。
他在《母亲》一文中是这样写的:“……三十多年前/母亲脱离了苦海/住进天堂/三十多年后/那个写诗的人/正赶往天堂的路上/去拜谒他的亲娘”。
他在《父亲》的一文中这样写道:“……好想/好想/那个生我养我的人/再教育我做人/传授我善良/可是如今/我在人间/他在堂”……

我在读他诗的同时,也在品着他的为人,一个和蔼可亲学者身份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我的面前,他把诗意融入于生活,又把生活当成了诗,不是说文品即人品吗?他正是这样的人。他加工了生活,经过淬取、排列与组合,于是一首首隽美的诗作便涌入到读者的面前,或小溪流水,亦或大河奔涌,引亢高歌一路奔腾,给人以启迪,催人以奋进。
还有那些即时即兴之作,以时代为契机,借舆论为题材,实事实地的弘扬正能量,分析与论述共进,深入与浅出并存,或诗文或白话,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信心倍增。多少个《兰花姐》的形象让读者陪他重回当年;多少个《母亲》和《故乡》的情节,又让读者陪他醉倒在曾经的岁月里、父亲耕耘的土地上;还有那震耳欲聋的《祖国颂》,更是给人一种亢奋、一种力量!

我想但凡称得上诗人称号的,并非凡凡之辈,可是他那平易近人,宅心仁厚的性格,表面上是很少让网友们看出他的才华,低调的如同我们身边的兄弟姐妹或父母长辈一般,其实吴老师就是这么雅量容人。
起先我认为只有接地气有血肉的作品,才逞得上好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可是自从学习了吴老师的作品,似乎让我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讲究作品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方法,还要讲究从何起笔、延伸和收笔,是用隐喻还是白描,或是开门见山,以至体裁上的灵活运用等等。

诗人的每一篇作品,都算得上精品。看似随心所欲,实为功力老道的一种表现,只有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表达自如,像之前提到的那首小诗,粗读不过如此,充其量算作一篇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可总有人能读出作品背后的故事。吴老师在这篇作品中运用的就是一种隐喻的写作手法,他告诉读者,那曾经经历过的甜蜜爱情,借物喻人,以抒胸意。
吴老师的《鸳鸯戏水待来春》中的“……待春来”与陆游《钗头凤》里的“……莫,莫,莫”如出一辙。由此看出上乘佳作也并非文豪大伽的专利,诗人吴老师也可信手拈来。我想这也是诗人经过了一些事情之后的一种结晶、一种期望;一种高水平驾驭文字的能力。祝吴老师心意早成,诗章永放光华。

写后:按理说学生不该对老师的作品评头论足,但出于对好作品的敬仰,对一位诗人的尊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便写下了这篇拙文,就权作是一篇有感而发的随笔吧,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吴老师及各位读者多多包涵,原谅!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宋任升,网名闲情醉笔,山东滨州人,暂居青岛,一个热衷文学又不失农民身份的城市打工者!愿用一颗感恩的心,与有正能量的人为伍,一起学习,娱乐,陶冶情操!
主播简介:刘学峰,网名雪峰,山东潍坊市人,喜欢主持、朗诵、唱歌。愿用文字和声音传播正能量,抒发情感,结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是多家平台朗诵主播。
主播简介:许小凡,曾是一名政府公务员,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退休后重拾朗诵艺术,愿用声音描绘多彩的夕阳余晖,传递真情和美好!
音频合成: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