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诗人笔下的襄阳鱼梁洲,而今发展已是如日中天,多处景观更是充满奇特与生机,成了襄阳市最佳旅游区之一,谓之宝岛的确名副其实。然而,当初为响应政府开发鱼梁洲号召,近千业主倾其所有购买的三千余亩商用与宅基用地至今仍被搁置而荒废,近千户投资人为之奔走二十七年却始终无果,得到的却是辛酸与失望。

事情追溯到1996年,当时的襄樊市(现襄阳市)为鼎力开发鱼梁洲项目,鼓励市民参与投资建设,借以达到撬动民资、滚动发展的效果, 使得900多名市民想方设法、甚至不惜举债贷款购置了该洲共3000余亩宅基用地,希望能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得以安居养老。
当时,政府与每户业主签订了《土地出让协议》,颁发了《土地使用权证书》,上面皆明确记载所出让土地为“商住用地”。政府用这些卖地的钱修建了“樊鱼”大桥和一号公路及行政办公楼等设施,成立了鱼梁洲经济开发区,1999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而这三千余亩出让的商宅用地随着地价升值等因素,政府一道‘不准建房,不准转让’的‘两不’措施,停止了业主们的建房审批,这一拖竟达27年至今,让这900余户业主梦想化为乌有。尽管他们费尽周折并适时不断提出诉求,但政府总是搪塞推诿不予解决,使如此利公利民举措演绎成坑民事件,让这些购地人苦不堪言,甚至是痛不欲生。

湖北襄阳鱼梁洲,位于汉江与唐白河交汇处,四面环水,并与襄城、樊城、襄州及东津四区隔水相望,形成城市轴心,有17.55平方公里的面积,经开发筹建已成为城市中心的一座文旅宝岛。近千业主正是看好了该洲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趋势,才在当时收入微薄的情况下,毅然购买了自己所需宅基用地,但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如此结果。
对此,他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断地上访、信访,甚至诉讼的艰难途径,迫切请求政府要么依照买地时的规划批准建房,要么按合理市价给予土地回收,决不能让业主再无期限地拖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业主们不计其数地到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有的因此离婚,另有6人带着等待建房的梦想而愤然离世。
二十七年路漫漫,凝聚多少悲惨泪!身为弱势群体的老百姓,只想用心血积攒的钱给自己建个“安乐窝”,缘何竟被掉进泥潭,拖得这些人精疲力竭。

3000余亩合法宅基用地被搁置荒废长达27年之久,给900多业主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重负和精神折磨:当年买地时,肖女士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媳妇,现在已变成退休的老太婆。27年了,未能在自己买的宅基用地上建一砖一瓦,因无居所,儿子婚期被一拖再拖,丈夫也因此事愤然分离;
郝先生的爷爷当年买地后,盼望着能早日建房,但最终在苦苦等待中憾然离世,其父亲又重病卧床不起,如今只能由孙辈的他继续等待;
现年87岁的李奶奶,系原三棉纺厂女工,育有两儿一女,那时一家五口挤身于该厂狭小的住房里,为子女安家着想,当年和老伴一起借款筹资去买了地,想拥有一个宽松的住宅,可不曾想27年过去了,老伴已走,建房梦也被击碎,每每想起这事,弯腰驼背手拄拐杖的李奶奶,禁不住老泪纵横;陈先生现已七十多岁,常常心生悲叹,想想人生能有几个27年,再这么等下去拖下去,恐怕自己也入土难安啦……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可襄阳这3000多亩合法受让土地,缘何长达27年被白白搁置、荒废而不予以解决?执政为民,就应该切实体贴民情民意,主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而不是遇事推诿,不作为,希望相关领导能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尽快合理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还老百姓一个公平、公道、和谐的生活环境。这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文/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