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和 龙 传
文/老骥
夫包和龙者,姓包氏,讳和龙,舟山小沙人也。客黄龙,甚贫,寄食於友人之家,以泥瓦工为生。其身瘦而長,其目细而弯,其声轻而脆,其性柔而和,其情愁而多感;且好刀尺针线之活,甚类妇人。以其甚类妇人之身,而以泥瓦为工,吾知其甚不易也。
吾游黄龙,其则随吾学诗。某夕,集众诗友於旅亭,论道说经,谈文赋诗;和龙亦甚好之也!和龙素善笛,乃邀其横吹之,笛声袅袅然绕梁不绝,甚醉众友之心。笛罢吾即赋一诗,名曰《逆旅中听和龙吹笛》。其辞曰:“和龙本是远行客,天涯海角寄行迹。身似飘零秋落叶,心如舒卷白雲色。其夜逆旅来相访,脉脉无语坐一旁。低眉凝神藻思远,举首望天幽意長。座中劝其吹羌笛,敛容整衣自惕惕。拈指未成音徐起,悠悠長空皆澄澈。中翻慢调意转迟,呜呜叙尽平生事。落魄江湖空吟曲,寄身草莱苦作诗。家在万里隔波涛,独行九州意气豪。满目愁雲龙门远,海内无处豁怀抱。听者何人知其音,凤鸟悲栖在荆蓁。白法自能调狂象,他日知君纵横行。”和龙学诗颇勤,且有灵心,故其诗词俱佳,而词尤胜。其《苏幕遮、纪梦》,《南歌子、客思》,几有柳永之风。
尔后,或有传吾将任京之诗职,和龙甚亟,来吾室而曰:“闻先生名传海内,多有乞先生为师者,先生幸高迁,吾义不能阻,但惜无先生教诲耳”。言之甚悲。吾慰之曰:“吾决不他迁,汝欲肯学诗,吾必教之”。和龙曰:“蒙先生之教,吾必学之,至老不辍也”!而后欣然归。
后数年,闻和龙去黄龙,於定海开裁缝店。复后数年,闻和龙下南海寻业。复后数年,闻和龙裁衣艺高,已为众人之师。复后数年,闻和龙居高楼,娶美妻,乃殷而富矣!然富则富矣!惜和龙绝笔多年,已不能诗也。
乌乎!和龙初之学诗,何其切切焉;然终不能诗者,乃吾始料之不及也,悲夫!
梦 吟
文/老骥
五更千里梦,
饱历苦难时。
得水蛟龙活,
失人猿鹤悲。
风霜病身怯,
关塞独行迟。
日暮徘徊处,
低吟蟋蟀诗。
冉 冉
文/老骥
冉冉白雲过北岗
静中岁月似年長
读书已识古今事
阅世深知冷热腸
得势天庭多不雨
栖身盘谷每降霜
吟诗作赋未心老
谁谓斯翁无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