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芳 • 字之菲
文/石城吴钩 南京
人生,有书在握,有文字为伴,便是一种幸福。
人生,有文字,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芳菲在,便是幸福。
人生,有文字的芳菲在;大地,有葱茏的芳菲在;倘人生的文字能与葱茏的大地一起菲芳,便更是幸福中的幸福了。 ——题记
一·文之芳
冬夜,如一层厚厚的寒冰,但是却无力封住一支汩汩流淌的笔。虽然流年极力欲漂去这一季的清冷和沧桑,但是在灯下,在心溪,在这一支笔下,还是叮咚出了一纸的墨香书香与诗香。
夜色如墨,书窗幽深。笔尖沙沙,文字,在铮铮淙淙地流淌…… 不觉间,我的文字已汇成了一片文之芳字之菲:一首小桥流水,一曲明月清风,一片花红柳绿,一阕燕语莺歌……而所有这些,那一字字,一句句,又怎能、又怎能诉尽长亭复短亭,聚也依依,别也依依?那一阕阕,一首首,又怎能、又怎能倾尽人间亲情,念也依依,思也依依?那一章章,一篇篇呵,又怎能、又怎能抒尽聚散念思的水迢迢也,路长长?就这样,我倘徉在这一片风月无边的芳菲里,撷一抹萧瑟、拾两片阳光,穿过岁月的温暖寒凉,耐心等待大地葱茏的片片绿意,倾心守候遍野绯红的点点菲芳……
梦境斑斓,思绪成霜。笔尖沙沙,文字,在清新地流淌…… 有时,我想,人之所以会在或悲或愤,或喜或怒时,用笔倾诉发泄心中的悲愤哀怨,表达抒发自己的欢愉喜欣之情,皆因“言为心声”,因了文字所独具的无限表现力、感染力吧。大宋欧阳永叔公《醉翁亭记》,记游之后,公于文末喟然叹云:“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噫,太守其乐在何?陶渊明采菊东篱种豆南山安贫乐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公则乐在山长之间其与民同乐也——然,公之乐 , 除与民同乐外,愚以为公更有其自得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公是何其自得、自信、自豪也。好个“醒能述以文”!直如长虹横空,霞光经天!公之豪,自是有他之理由的。想当年,随公游山,“往来而不绝者” 的滁人、随行的宾客多矣,唯公“醒能述以文”,用文字记游,挥就一篇流芳百世的《醉翁亭记》!也曾想,当年游山,有公畅游山水“得之心而寓之酒”之乐,有“山肴野蔌”的宴酣之乐,有与滁人游的与民同乐,若无一篇传诵千古的《醉翁亭记》,祇留下一幅“游山图”,甚或图也没有,又何来公“醒能述以文”之乐其乐,何来公豪情干云之大乐,气贯长虹的自得之乐哉!从此意义上说,文字对情感的描述表达,较画图而言,就远比颜色、线条、明暗等来得全面、准确、深刻了。
当人们用曾探访过心灵的文字去记录下生活,抒写下心情,当他们在某个洒满阳光的午后,在自家的庭院或露台上,坐一张摇椅,品一杯清香四溢的茗茶,手捧书卷再次读起时,那一种阅读自己,回味酸甜苦辣;翻捡曾经的过往,那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定然会让你不由或颔首、或默叹、或击案咨嗟,仿佛重新又回到那时那景的心情心境了吧!阅读,无疑是一种高尚。然私以为,用文字去记录去抒写,岂不更是高层次的另一种高尚?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哪个不是前人用文字留下的高尚的文化瑰宝?自然,对于过往,对于历史,无论是用哪一种形式,文字也好,色彩也好,还是用音符也好,只要是用心去记录情感、记录生活、记录曾经, 就全都好,自可不必厚此薄彼。但用文字抒写记述,从个人喜好而言,乃是我情有独锺的。愚以为,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都能坚持不懈地用文字、用心去记、去写,那么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更是一种享受,一种高尚,一种慧心的修炼与修行!



【作者简介】
石城吴钩,教师,大学文化。曾从军。后教书育人。爱读书,勤笔耕,常操琴。诗文散见于报刋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2021年荣获全国当代诗词大会年度诗词金奖。2022年荣获中国散文网"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