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前世今生
徐丽
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有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古镇。她的兴起,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得以发展。她的名字,因早年有一条南北道路横穿河流,故取名“横道河子”镇。这条河流,蜿蜒流淌,穿镇而过,是小镇的母亲河,既见证了小镇百年的兴衰荣辱,也目睹了这方土地日新月异的世景繁华。

她是自然界的宠儿,得益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茂密的森林,完好的植被,清新自然的空气,山中纯正的绿色山野菜及其各类坚果,迥异不同的四季风光,就足以让你留连忘返。在群山环绕的四周,佛手山、威虎山风景区、东北虎林园、威虎山影视城、七里地生态村、油画村等等,闻名遐迩旅游风景区,既不失北国风光,又具有俄罗斯风情。不仅仅让你拥有所有北方的幻想,也颠覆了西藏、内蒙、新疆、固有的异域风情。她秀丽的风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当做封面,却显示了中东铁路的魅力。她住进了中国国家地理,却仍然是中国东北一个不起眼的百年风情古镇。她有历史和沧桑感,虽然时间经历百年,但依然风韵犹存,静静的守候在这里,等待世人去探寻她的前世今生。


横道河子镇荣获2018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被称为“火车拉出来的小俄罗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被冠以这样殊荣的横道河子镇因中东铁路而诞生,一个以铁路而诞生的小镇,始建于1897年,论年龄,比哈尔滨还要早上一年! 中东铁路,中国东部铁路之意,中东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占领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这是中国东北大地上最早出现的铁路。 中东铁路1897年8月开始施工, 1903年2月中东铁路全线运营通车。中东铁路的干线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则从哈尔滨起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达旅顺口,全长近2500公里。在进行铁路建设的同时,也建造了站舍、桥梁等大量公共和民用建筑,分布在沿线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各省份,其中大部分在黑龙江省境内。日俄战争(1904年)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给了日本,1920年,中东铁路,长春以北段由中苏共同经营。中东铁路最初走向是:满州里入境,经海拉尔,博克图,扎兰屯,昂昂溪,哈尔滨,一面坡,穆棱直至绥芬河出境。1901年4月5日,由哈尔滨开出的第一趟列车到达扎兰屯站。标志着扎兰屯历史上正式通车。记录了横道河子与中东铁路的故事。


中东铁路机车库由绥芬河方向开来的列车,过了横道河子,迎面就会遇到一座很陡峭的山岭――高岭子,在1990年隧道修通之前,所有西去的列车必须要加挂车头,助推,才能翻越高岭子,为此,一座十五扇门洞的大型机车库应运而建,用来停放火车 机车存放的大型车库,为过往的机车在此地加煤,加水,检修,加挂,助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座巨大的建筑,就像一把摇开的扇子,扇的轴心就是当时调转机车头的大转盘,每一扇库门的铁轨就是扇骨,这种“三位一体”的完美组合,体现了设计者和建筑者的独具匠心。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 其超大的库房面积是在中动铁路沿线是独一无二的。中东铁路机车库像是一台拉开的手风琴,在幽静的山间里,弹奏着如诉如泣的旋律。随着蒸汽机车逐渐退出舞台,机车库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1990年停止使用。俄式建筑风格,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彩依旧。为世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和科学价值。在机车库流览观光时,让人情不自禁回到上半个世纪的历史尘埃中,名不虚传的横道河子,见证了大半个东北的近代史。中东铁路机车库,同样也见证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沧桑百年,黑土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趋势,高铁上马,一切成为过去,能留下的只有这座为了开发当地旅游业而翻新的老机车库了,现如今,机车库已改建为“中东铁路历史博物馆。”中俄铁路建筑群 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成为著名的工业文化遗产。

王洛滨纪念馆就座落在机车库旁。当年15岁的王洛滨来到横道河子站,做了一名信号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手持信号旗和信号灯,站在站台上,等旅客上车后,通知火车司机开车。当时的王洛滨在这里学俄语,学弹琴,观看交响乐团的演出,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在这里,他成立了一辈子中的第一支乐队。他是一个四海为家的人,横道河子是这位“西部歌王”走上音乐之路的起点。

在301国道的东侧,有一条美丽的俄罗斯步行街,错落有致的俄式建筑,是当地优质的木才建筑而成,雕刻工艺精美,200多栋保存完好,冬暖夏凉,显示着小镇的异域风情。石板铺的老街是安静的,街上青一色的铁皮老平房也是安静的,黄色的墙,白色的栅栏,身处其中,时间仿佛停滞,阳光下,让人产生恍惚感,一不留神,时光流转,已过百年!当时,日本战败撤走的同时,烧毁了许多的俄式建筑,这使得今天的百年老街两侧的铁路住宅 铁皮屋顶是后来 为了尊重历史的同时,按其风格 补俢而建的。俄罗斯步行街,每一个建筑都在诉说着一段悠远的历史,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清楚的辩认时间与岁月,在这小镇上的许多的角落所留下的俄罗斯文化印迹……

作为横道河子镇的地标之一的圣母进堂教堂,位于横道河子镇中心的山坡上,沿着长而宽的阶梯上来,于铁门前停住,顿时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圣母进堂教堂建于1905年,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教堂外观的颜色是很特别的深蓝色,在冰雪季更为显眼。圣母进堂教堂是由教堂和钟楼组成,使用木材以嵌、镶、雕的形式而建成的,建筑主体是典型的俄罗斯宗教建筑,窗户结构部件上有拜占庭风格的元素,四周有砖墙围护,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木质结构教堂。虽然教堂早已不再使用了,但是它以另一种特别的形式,赋予新的“使命”,见证当时东北所走过的曲折路程,传承着东北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精神。馆内陈列着众多与中东铁路时期有关的历史遗物,以中东铁路时期的历史照片为主,记录着从1898年到现在的百年历史变迁,共展示了1500多张。陈列的部分文物还有从民间收集的,可以说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常珍贵。这里有关于中东铁路时期的记忆,也有曾经最辉煌的横道河子镇发生的很多故事,每件物品,犹如电影一般,那些接连在一起的历史事件一幕幕呈现在眼前。诠释了中东铁路从建成后到今日的全部历史。1945年8月13日,苏红军军长斯克沃佐中将就是在“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仪式。从此,古镇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铁路大白楼,位于横道河镇北,是一座两层的小二楼,为当年的中东铁路东段筑路指挥中心所有。整体造形简洁,高贵典雅。是俄方工程师和专家的高级住宅楼。由于当时是较大的建筑,且四周森林茂密,环境十分优雅,故取名“大白楼”

俄式木屋,紧邻301国道路基下面,是一排五栋的俄式木屋,这些木屋始建于1897年,当年沙俄强破清政府获得了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到了1903年全线建成通车,这些木屋是当时筑路工人的住所。

七里地生态村,位于横道河子镇东七公里处,四季风光旖旎。是一个集自然生态、 民俗、民情与山林风光和革命历史遗迹于一体的山村景区。七里地生态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脉络,曾是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集材地之一,也是海林地区第一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所在地。现如今的七里地生态村,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这里民俗特别鲜明,在这里可以品味乡村菜肴,畅饮自酿烧酒,观赏民俗表演,体验大东北火炕,等等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近些年来,国家规划建成龙江生态旅游第一村,龙江红色文化第一村,龙江东北民俗第一村。

行走在横道河子小镇的大街小巷,可以让你放下往日疲劳奔波的脚步,静静的品味历史和现在,回味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自沙俄经营中东铁路起至日伪时期,一直是重要军事机关重地,使得这座小镇有着珍贵的历史古迹与俄罗斯文化脉络。除此之外,更有奇异的山水风光,加上小镇里那些遗存的200多栋俄式风格的建筑,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

百年古镇,没有乌镇的格调,也没有南浔的厚重。在北国风光中喜看她百年后的今生,那青砖黛瓦上缭绕的人间烟火,那街头迎面扑来小吃的醇香,那悠闲散步的老人和孩子,那古朴凝重的建筑,虽然已经百年时光,发生的故事几多兴亡,几多浮沉,几多感慨,现在一切的一切,尽在国泰民安中。
我喜欢百年古镇横道河子,说不清的喜欢。或许这种喜欢源于骨子里那份浓烈的乡情。或许这里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更或许是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牢牢镌刻在我心灵的沃土上。古镇的故事,厚重而悠远,深刻而又有内涵。对古镇的情和爱,是我终生难以割舍的筋骨,古镇的母亲河,是水的源头,水流再远,也要回头张望!







徐丽个人简介:
年幼种诗养文,青少年时期作文就频频获奖。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2023年荣获中国诗歌作家网终身成就、中国诗歌作家网金V认证会员。中国微信诗歌协会《若曦文学》栏目主编。
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前郭县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兼总通讯员。
松原市《朗读者》读书会创办人。2023年9月17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
兹授予:
徐丽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的《相约论语文化中国》的现场朗读活动,荣获全国先进单位。
2022年6月16日,散文《故乡的老宅》荣登国家级文学杂志【民族文学】
2023年8月24日,诗歌《光阴里的怀想》荣登国家级报纸【中国家庭报】
2021年12月份
散文《与文字结缘的女人》荣登全国百强报纸、全国科技报优秀报纸【河南科技报】
2021年12月份,诗歌《举头望月》和本人照片荣登四川省文学书刊【文学讲堂】,并成为贵刊封面人物。
2022年11月份,
散文《我的林海,我的雪原》荣登【作家文学】书刊。
多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作品,见于多家省级、多家市级文学书刊、报刊。《中国当代作家》《河南经济报》《松原日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渤海风》《文学讲堂》《松花江》《萧乡文学》等。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