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祖敬宗不可缺
张甫文
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极其重视“家和”理念,“四世同堂”曾是众多人羡慕的家庭模式。但是在现代社会,家庭观念越来越被削弱。
最近,我与本市几位兴趣爱好非常投机的老年文友专门开展了一项家庭世代姓名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简单明了,仅有3项,以客套聊天询问的方式:“请问,你能知道几代上人名字、职业及职位?”调查对象面向本地区城市乡村、机关学校及厂矿企业,既有政府机关干部、也有城乡企业员工及普通居民,还有在校中小学生与大学生,调查方法或当面填写或电话询问。最终统计千人问卷结果:不管在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大都能够说出自己父亲与祖父的姓名,只有及少数少年儿童及60岁以上的女性者不知其祖父的名字。但是,能说出曾祖父名字及职业的,30岁以下的人群不足3℅,30岁至60岁的人群仅有5.6℅;61岁以上的人群也仅有8.3℅,能说出高祖父、天祖父名字的竟然没有一人。
“尊祖敬宗睦族”是家族文献史中最为常见的词语。尊祖,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不忘对逝去祖宗的祭祀。祭祖,是表示“水源木本”之思、“慎宗追远”之意。“我从哪里来”?是祖宗的遗胤,为先人所赐,所以要溯源报本,对其祖先永远保持敬重的心情。据清朝科举制度记载,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不但要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还必须填写祖上三代人的姓名、籍贯与职业、职位。否则,连考试资格都没有。古人在传承称谓中有“祖宗八代”“上九代下九代”之说。即上九代: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九代: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乃孙、云孙、耳孙。这是传统文化中一个家庭根脉的基本常识。今人知之甚少,就是最为典型的对传统文化的缺失。
当一个人完全不知祖上三代人的姓名和职业,就是对自己的祖宗不敬,也就是忽略或忘记了自己本来,还谈什么家风家训?更是“空谈误国”的一种表现。尊祖敬宗不可缺失, 传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极为重要,愿广大老年朋友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民族精神,积极向自己后代传播“尊祖敬宗睦族”知识,勇于担当尽快补救传统文化缺失的责任!愿各级政府尤其是宣传文化及教育部门对“尊祖敬宗”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补救!
作者简介:张甫文,笔名老锴、伯龙,江苏睢宁人。《世界文学》签约作家2013年退休于睢宁县委宣传部,现居徐州。向来热爱文学,坚持笔耕不辍,坚信文字有温度,书籍有力量。尤其退居二线后,注重挖掘整理与研究“非遗”文学,成果颇丰。个人作品不但经常在《农民日报》《文汇报》《雨花》《散文百家》《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还先后著有《情恋乡井》《我怎能不歌唱》《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睢宁地名探源》《徐州老话》等散文与“非遗”专著20多部。个人传略入编2010年《中国散文家大辞典》201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2021年《徐州市百名老艺术家影像档案》。现为中国民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终身认证作家,徐州市民间文学专委会主任、非遗传承人。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