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的遐想(散文)
马铁铭
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悠远而空灵地飘逸在细薄幽冷的清风里,给开始寒冷的北方送来一个清馨的微笑。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屋顶、树上、地上都铺满了洁白晶莹的雪花。松树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得苍翠挺拔……
这是今年立冬后的第一场雪。早餐后,我照例每天走路。落在大路上的雪,被车压出几条宽窄不同的辙印。雁鸣湖水库还没有结冰,微波荡漾,映衬着这雪舞红尘的世界。
雪临北国,浑如玉砌,荡涤了烦恼,心灵得到了宁静。我望着纷飞雪落的广袤天空,思绪飘飞……
想起殷秀梅老师的那首歌——《我爱你,塞北的雪》,赞美和歌颂了雪的灵动、轻盈、纯洁和奉献精神,国人传唱经久不衰;想起那红军长征翻越过的几十座雪山。由于长途行军,饥饿体弱,山高寒冷,衣着单薄,很多战士牺牲在雪山上;想起歌剧《刘胡兰》中的歌词“数九寒天下大雪,”15岁的女党员刘胡兰,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气壮山河;想起那《林海雪原》中英勇善战的剿匪小分队,除夕之夜滑雪飞奔,如神兵天降直捣匪巢;想起那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就着雪吃炒面,度过那艰难的岁月;想起那边疆哨所的执勤军人,踏着没膝的深雪艰难地跋涉在巡逻的边防线上……
文学作品中,与雪相关的词句也不乏其例。“独钓寒江雪,”出自柳宗元的五绝《江雪》。描绘了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渔翁独钓寒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受挫不屈又深感孤独的情绪。还有毛主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岑参的“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拥蓝关马不前”等诗句,都生动地描写了雪的景象。
雪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是有关联的。如昆仑山矿泉水,是昆仑雪山的积雪融化渗入地下岩层,经过50多年的过滤和矿化,成为天然纯净无污染富含矿物质的优质矿泉水。
自古以来,人们择水而居,河流的作用很大。很多大江大河源于雪山,如长江黄河的水有一部分来源于雪山融水。云南丽江的白水河是由雪山融水形成的。东北有季节性积雪融水的河流,如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
雪在降落的过程中,能吸收大气中的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雪能保护土壤,湿润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雪能保护植物免受风吹日晒。雪能使大气湿润,降低灰尘含量,使空气清新……
在以前东北林区冬季采伐过程中,从山里往下运木材,用一种木制的雪橇,装上原木,用马拉动在雪地上滑行,可以把木材运到指定地点。造出的成材,山陡林密,车上不去,用绳子拴住原木,用牛拖曳着在雪上滑动,可以把成材运下山来。
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常年居住在冰雪覆盖的冰屋里,以鲸鱼肉为主食。因为寒冷,汽车等机动车无法使用,就用雪橇做为交通工具,骑着狗拉的雪橇在雪地上跑来跑去。
体育运动中的雪上项目,那可是全在雪上进行的。雪上项目包括滑雪、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四个大项。雪上项目在冬奥会赛场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的滑雪运动起步较晚,到现在只有十余年的历史。近些年,滑雪旅游在国内逐渐变得火热,滑雪场与热爱滑雪的民众大幅度增长。全国目前共有正规滑雪场180余家,分布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雪是冬季的标志,是大自然的馈赠。雪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丽,如裹着白纱的姑娘来到人间,把入冬的北国装扮得银装素裹。

作者简介:
马铁铭,笔名冬生,男,70岁,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老三届”知青。现为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作家网人才库优秀作家。著有《诗词文赋》《诗路心语》等文集。诗词作品参加省内外文学大赛多次获奖。2021年获“中国百年百位优秀诗人”称号。曾被北京国家级媒体授予“当代诗坛功勋人物、”“中华知名艺术家、”“全国诗文书画先进工作者、”“当代文艺先锋”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