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库建国先生《笔间拾遗》
憨子
读库建国先生的《笔间拾遗》,我感触颇深,感慨良多,我将其概括为一幅对联:
笔间拾遗拾亲情友情岁月情情满岁月
纸上叙实叙家事闾事见闻事事博乾坤
稍微细一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表面看,书中文章说的都是个人的亲历亲见和亲身感受,但我们每个个人都是社会一员,个人的感受才是对社会最真实的反映。所以,库先生的“拾遗”正是我们社会的真实反映和记录,是为国家为人民留下宝贵的真实历史。这不仅是儒学所说的个人的立德立言立身,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担当,对民族的奉献,对后世的责任。
第二,《拾遗》所记录的看起来好像都是家庭琐事乡里旧事,为大专家大学者大人物们所不屑,如《忘不了的桥梓胡同》、《打胡墼》、《乡村货郎》,但这才是真实的国粹,是历史遗产。这些现在已经消失的社会现实,库先生把它们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曾经有过的史实,从而理解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我觉得,这远比妙笔生花的人们的舞文弄墨更具有正能量。
第三,《拾遗》所记录的亲情友情乡闾情亲切感人,反映的是底层人民的真实的忠孝仁义美德,这也远比道德家们的大言警语真实感人,更有教育意义,如《怀念母亲》、《民学叔》、《张栓老汉》等。这对后人而言,既是传统美德的教育,也是待人接物的启示。
第四,《拾遗》尊重现实,实事求是,不随流俗。不阿权贵,不粉饰,不夸张,都是自己的亲见亲历亲为。正因为是亲见亲历亲为,才更为弥足珍贵。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沉淀,是对国家历史的在细节方面的补充。
最后,我想说的第五点可能很多人不会同意,但我还是想说出来。王安石有名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有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的名言名句深入人心自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以为,他们都不能正确全面的看问题。身在高层的其实最怕的就是浮云遮望眼,让他们看不到浮云下面真实的芸芸众生,只能看到浮云之上遥远的辰楼美景。身在庐山中的某个小百姓虽然不知道庐山的全貌,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庐山的细节风貌,庐山中的所有小百姓都说出自己的庐山所见,这才是最真实的庐山,至于浮云之上的高层俯瞰的庐山,只怕是云山雾绕的模糊景象。库先生就像浮云下的众生,庐山中的百姓,他的《笔间拾遗》就是“庐山”一个个部分的真实细致的反映,是小百姓的生活小百姓的需要小百姓的情感。这就是库先生多我们社会的贡献。我以为这是最大的奉献。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因此,高贵者享受着高贵的生活,自然说着高贵的豪言壮语。小百姓操心着油盐柴米钱从何而来,算计着儿女上学老人看病的费用如何抠搜,自然不懂得“乐山乐水”的高尚境界。但我还是希望多看点老百姓的轶事。
库建国先生的《笔间拾遗》,我喜欢。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也写些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以哲理性见长。有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刊物,并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雪夜惊魂》、《情断大年夜》等小说问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