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讲义
根据网络和相关书籍编辑整理
整理人:日月 宁静
散曲第5讲
曲的对仗种类及特点

复习上一节课
一、元曲的韵律
学习散曲,使用《中原音韵》,《中原音韵》中每个韵部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具备如下特点:
1.平仄严格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
曲字平声分阴平、阳平,仄声分上声、去声。 制曲时,不用去区别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
2.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二、学习小令曲牌〔双调•驻马听〕
1.曲牌简介:
〔双调•驻马听〕可用于杂剧、散套,小令。第七句可为厶平平△。全曲46字,共八句,即“四七四七七七三七”,八韵,除1、3句可押可不押,其余六句,句句押韵。
2.曲牌格式:
谱:×仄平平▲,×仄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3.对偶部分:此调首四句宜作隔句对(扇面对),即一对三,二对四;五、六两句可作两句对。
4、驻马听入双调,较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内容。

学习新课
一、散曲的对仗种类
(一)曲的对仗种类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曲词对仗的主要有如下10种形式: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例1:〔双调•折桂令〕箕山感怀
元·卢挚
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
注释:
⑴箕山:在河南登封县东南,相传是唐尧时巢父、 许由隐居的地方。见《 高士传》。
⑵严陵:即东汉时的严光,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不肯应诏为官,改名隐居于富春山。
⑶陶令:即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因不满现实的黑暗而去职归隐。
⑷尽:任凭、只管。婆娑:原指舞姿的美好,此处引申为逍遥自在的意思。
⑸ 五柳庄:指陶渊明的庄园。陶渊明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自号五柳先生,并作有《五柳先生传》,所以称他的住处为五柳庄。瓷瓯瓦钵:瓯、钵都是盆盂类的容器。
⑹ 七里滩:在富春江上游,相传是严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
⑺三径:指陶渊明的隐居之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罇。”之句。
译文:巢父、许由之后,真正的隐士有谁呢?屈指算来这样高尚的人并没有几个。当渔夫的严子陵,做农夫的淘渊明,只管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陶渊明在五柳庄上瓷瓯瓦钵生活俭朴,严子陵在七里滩前垂钓披蓑戴笠,冒着风雨烟波。若问有什么好处,他们的美名万古流芳,世世传播。
曲中的“渔父严陵,农夫陶令,”“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三径秋香,万古苍波。”都是此首曲中的对仗部分。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
这种对仗形式在词中已经出现,但不多见,而在曲中却常见,如: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元·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这前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这种对仗方法并非任何曲牌都适用,它与曲牌的句式有关,〔天净沙〕,〔醉太平〕、〔寄生草〕、〔水仙子〕、〔折桂令〕等等都是常用鼎足对的曲牌。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这种句式在辞赋中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扇面对(隔句对)如何用在曲中的,请看例曲。
例1: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驻马听〕:
“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这就是辞赋中的隔句对,楹联和元曲中的扇面对,只是两种叫法。与骈句的区别在于少了虚字在其中。
例2:〔双调•驻马听〕吹
元·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上例中,“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就是扇面对。
这种形式除〔驻马听〕之外,在〔滚绣球〕〔节节高〕里也有应用。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如:
例1:〔中吕•红绣鞋〕题小山苏堤渔唱
元·冯子振
东里先生酒兴,南州高士文声,玉龙嘶断彩鸾鸣。水空秋月冷,山小暮天青,苏公堤上景。
后三句是鼎足对,把鼎足对用于一支曲的结尾,就是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例1:王实甫[叨叨令]长亭送别。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其中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这就是一曲中的首句和尾句相对的例子,就叫首尾对。
其中: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就是我们刚学习的扇面对。
这种首句和末句对仗容易产生循环往复的效果。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相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例1: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代: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这四句就称为连璧对。
例2:元代邵亨贞的〔仙吕•后庭花〕拟古
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倚楼闲,月明千里,隔江何处山。
其中的“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这四句就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例1:〔仙吕•寄生草〕酒色财气
元·范康
花尚有重开日,人决无再少年。恰情欢春昼红妆面,正情浓夏日双飞燕,早情疏秋暮合欢扇。武陵溪引入鬼门关,楚阳台驾到森罗殿。
绿珠娇人无比,石崇富祸有余。全家儿老幼遭诛戮,半合儿帑藏无金玉,两般儿景物伤情绪。暗尘埋锦步障花边,乱蝉鸣金谷园中树。
形骸随红尘化,功名向青史标。七英雄事业真堪笑,六豪王踪迹平如扫,两下里争战图前闹。一壁厢淡烟衰草霸王城,一壁厢西风落日高皇庙。

8、两韵对
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就叫两韵对。
下面的出句和对句均押“萧豪”韵,如: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结尾《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的结尾,宫调属于双调。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其中的“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就是两韵对。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如: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长亭送别•四煞》)
大家看除了“见了些”三字外,实际上是不是合璧对。
又如:〔仙吕•那吒令过鹊踏枝寄生草〕这支过曲“曲弯弯穿出芳径,慢腾腾行过画桥。急飐飐(zhan,上声)酒旗儿斜剌在茅檐外挑,虚飘飘彩绳儿闲控在垂杨袅,韵悠悠管弦声齐和在花阴下闹。骨剌剌坐车儿碾破绿莎茵,吉蹬蹬马蹄儿踏遍红尘道。”
其中的“曲弯弯”、“慢腾腾”、“急飐飐”、“虚飘飘”、“韵悠悠”、“骨剌剌”、“吉蹬蹬”这样的为衬字对。

10、叠字对
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对叠字。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
如:元朝乔吉写的散曲小令《天净沙•即事》通篇用叠字组成: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这样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曲属韵文范畴,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好叠字这种修辞手法,有三点好处:
1)可以使对自然景物和客观事物的描摹更加生动、形象,写景状物,细致真切。
2)可以使作品(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深切感人。
3)可以使作品的气势连贯,音节流美,增强了节奏感和修辞美。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曲词的对仗形式,较古典诗词更为丰富。它具有以下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如:
博带峨冠年少郎,
高髻云鬟窈窕娘。
上句的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平”,
下句的平仄是“平平平平仄仄平”几乎完全不对,这在诗词是不允许的。
又如两韵对
“绿水滔滔,白鸟飘飘”(《哀江南•折桂令》),
出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声调相同。既可异字(词)相对,也可同字(词)相对。
如“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窦娥冤•煞尾》)
“为我”二字相复。对仗要求远不如诗词对联严格,宽对更为多见。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如:《窦娥冤•滚绣球》中的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一对句明白晓畅,读来有一种节奏美。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如《柳毅传书》第一折第八曲:
“到庙前将定金钗股,香案边击响金橙树,觑水中闪出金沙路。”剔除衬字后,可以明显看出是鼎足对。
总之:曲的对仗是曲广泛应用的语体形式,是曲的特点之一。曲词的对仗与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学习小令曲牌〔正宫•塞鸿秋〕
〔塞鸿秋〕小令兼用。
欣赏学习〔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①,斯文一脉微如线②,光阴寸隙流如电③,风雪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④?至今寂寞彭泽县⑤。
注释: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②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
③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而已。
④“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⑤寂寞彭泽县:言隐居的人很少。
这首塞鸿秋小令,以讽刺、尖锐地态度,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1、曲牌简介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全曲七句,押六个仄声韵。
例:〔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2、曲牌格式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3、对偶部分:此曲是一个连璧对。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
4、〔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5、例曲:
〔正宫•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盘古学院散曲基础班第5讲作业:
试作一首〔正宫•塞鸿秋〕。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正宫•塞鸿秋〕题目;
2.内容格式为一个自然段,不用回行;
3.韵依《中原音韵》;
4.题目和韵部自选。
二、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三、例曲: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二、注意事项:
1.〔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五、六两句为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2.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3.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4.〔塞鸿秋〕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
五、作曲步骤:
1.首先复制粘贴一个曲谱: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2.复制并粘贴《中原音韵》一个韵部。
3.照曲谱、韵表填写。
4.对照曲谱,检查您的曲子。
5.使用《韵典》:分辨平、上、去!
六、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七、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盘古诗联学院曲系第五次作业》
〔正宫•塞鸿秋〕

1)锻炼
宁静
大妈慢走闲庭院,恋人对舞青春面。小儿紧扯风筝线,群姑妙执桃花扇。愁情尽化烟,快乐连成片,身康体健全如愿。
2)暮秋
柯美柘
断鸿枯水秋临暮,残荷败柳晨凝露。登高望远云生处,数夫负累樵薪路。远山升素光,近岭揺琼树,鹰翔自在多心慕。
3)芦苇
刘建萍
春青夏茂江州渡,医方造纸多才具,茫茫野水生丰裕,随风抖落英华絮,雪霜心境平,不慕诗文誉,银光月下颜贞素。

4)伤秋
悠然
烟村照水寒波皱,斜阳向晚归心就。云天飞雁他乡候,西风落叶离情又。临秋独怅怀,别梦频挥袖。谁人能解相思扣。
5)汴城菊会
赵偲含
宾朋齐聚皇城内,金秋十月迎花会。游人如织排成队。赏心悦目歌声沸。秋香远客邀,玉蕊流金坠。举觞对酒开怀醉。
6)近冬初雪
李文春
平明万木滴珠亮,午间千岭银毡旷。不惊天事由他降,忽来雨雪谁能挡。烟霞白鹭洲,名利乌衣巷,问君何处无波浪。

7)岳家桥镇举行半马拉松赛
何惠明
秋深气爽红枫靓,马拉松赛空前壮。健儿四海来相傍,穿山越野豪情漾。英雄故里行,百里酣歌唱,捧杯夺冠心花放。
8)山中已初冬
莫祖颖(广东)
山林到处斑斓状,平原陌野多姿样。晓晨露雾随风降,黄昏夕照烟霞挡。晚来吉水滩,灯火楼台亮,问君何日回堂上。
9)大雪
李广恒
琼花漫舞从天降,凄风怒吼穿山荡。青松挺立昂头唱,寒鸦隐匿依巢怆。窗前瑞雪飘,酒后诗情漾,凝眸远眺原驰象。

10) 暮秋
李凤英
繁花凋谢寒霜降,红枫摇落狂风荡。苍山黯淡萧条状,芳林寂静凄凉样。东篱菊綻开,北雁歌鸣唱,暮秋将过实难忘。
11) 立冬
宁静
风疏霜冷南川渡,古槐老柳隋堤路,左观右盼园中步,前阁后苑篱稀处。长枫红叶飞,傲菊黄英怒,冬临秋尽从今数。
12)至集贤镇
段志军
白云万里迎风渡,梅花一角含珠露。
车来秦岭停西路,雁思衡水飞南去。
秋光多幻景,月暗无佳句,不如温酒集贤聚。

13)彝山秋景
青青子衿
东山旭日穿彝寨,南坡牧犬追羊快。西村烟袅如霞带,北溪稚子簪花戴。篱前白菊绽,枝上红枫帅,云乡四季行人爱。
14)暮秋醉吟
日月
月骑骏马啼声碎,眼瞧大雁寻春泪。身潜竹屋窥天醉,夜邀仙女陪山睡。最愁枫叶眠,难解西风味。可怜树下红心坠。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倪进祥 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主编: 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审稿: 马书靖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姬学亮 杨秀红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艺术:王立云
编辑: 仰望天空
制作:李凤梅 俞子兰
图片: 网络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