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4
《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
第十四章 跨界写作的本色(上)
李恒昌

这里的荠菜花照旧开放
一只小羊咩咩而来
看旷野上的风和草
像树木一样,在风中摇动
——张炜《信函》
有一粒种子由童年植入,在春风里发芽,夏日里长大,秋风中成熟。在写作的秋天里,张炜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创作,并且很快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寻找鱼王》《兔子作家》《狮子崖》《爱的川流不息》。儿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代表着他生活的深度和创作的广度。
有人曾经评论,他是一个“跨界者”写作者,一个“华丽转身”的人。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读。曲高总是和寡,我们对他的误读实在是太多了。几十年来,他并不曾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也并未做出其他选择。他一直朝着既定的创作目标、沿着既定的创作道路前进。只是在儿童文学创作上,他写得更纯粹,更深刻,也更接近文学的本真。
他有一个基本理论,纯文学作家应该具备童心和诗心。只有童心和诗心,才是文学的真正核心。没有童心和诗心,就没有真正的文学。我们看到,依靠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他正坚定不移地走向文学的核心区域。他还有一个基本观点,儿童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个品种,它以少年儿童为主角和视角,但并非仅仅写给少年儿童看。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同样适合成年人阅读,而且能给成年人以更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半岛哈里哈气》:一部精神上的“大书”/再现半岛少年纯美的人性和纯粹的友谊。
《半岛哈里哈气》出版于2012年新年伊始,首先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五卷本,随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之一的《老果孩》。这部书的出版,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形成一定热销局面,应读者的要求,当年8月份,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其再版。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在《黄金时代的中国儿童小说》一书中指出,《半岛哈里哈气》五部系列小说,是一座小小的但了不起的博物馆,它珍藏和展示着不算十分遥远,但是却在迅速消失的一种独特童年。这种生活注定价值永存,令人怀念。张炜立足于对儿童的解放,以鲜活的文学表达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本真的、健全的、快乐的、成长的儿童生活。朱自强还认为,这是一部精神上的“大书”。
“哈里哈气”是海边林子中动物们跑动或打闹时发出的喘息声和喷气声,是动物的气息,是欢快的气息,是自然的气息,也是生命的气息。在这生动的气息中,我们领略了半岛少年的纯真故事,感受到了他们纯美的人性和纯粹的友谊,也明白了一些成年人本应该明白却被长久忽略了的基本道理。
《美少年》——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美少年?半岛少年双力被人公认为“美少年”。这位海边老大“老扣肉”和园艺场女医生霞霞的孩子,实在是“太俊了”。“走在路上就有人围上看,到了林子里,百鸟羞得不敢开口,女孩子见了低头走,老师没有心思上课……”①当他即将转学到来时,连女老师“疤眼”也感到了担忧,提前找“坏孩子”老憨打预防针,并且让“我”——“老果孩儿”管住老憨,千万不要欺负新来的“美少年”。“老果孩儿”也是一位“美少年”,虽然“酒糟小宽鼻”曾一度发红,但他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可是和双力的美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美少年”双力的到来,的确给学校带来一定麻烦。特别是当老憨因与其发生“不愉快”被开除出少年艺术团之后,引起了老憨的极力反感。于是,老憨和“老果孩儿”合谋采取“卑鄙手段”,偷偷让其吃下癞蛤蟆,试图让他变成“秃斑”,彻底颠覆“美少年”的形象。当双力果真因此中毒之后,老憨和“我”又感到了担心和羞愧。怎么办?这对少年老憨和“我”是一个严峻的人性考验。这时候,他们的纯美人性彰显出来。他们主动找到老医生“老布搭子”,讲出了事情的真相,然后请求其抓紧救治双力,“美少年”最终得救了。由此我们看到,故事中实际上出现了三个“美少年”:双力、老憨和“老果孩儿”。因为老憨和“老果孩儿”虽然长得不如双力俊美,老憨甚至有些笨拙,但是他们知错认错、知错就改,同样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更内在、更纯粹的美。他们同样也是“美少年”。
①张炜:《半岛哈里哈气》,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天才歌手》——竞争对手之间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我”是个能唱歌的人,村头“蓝大衣”的儿子三胜也很能唱,但自己觉得嗓子连三胜一半也不如。三胜的歌声,“就像海浪一样,翻涌着滚过我们的小屋,又往更远的地方奔去了”①。“我亲眼看到亲密的树梢被他的歌声摇动了,发出呼呼的共鸣。”②三胜的歌声引领拉网号子,激发渔民拉大网,很快成为“老扣肉”的宠儿。这时候,“老铁头”瘦瘦弱弱的儿子常奇出现了,他比三胜唱得更好,也更能唱。他的歌声,甚至能够“喊出月亮来”。“他的歌声渐渐高亢起来——就在这高音达到顶点的一瞬间,我觉得一轮月亮腾地升到了树梢上……整个林子一下子给照亮了!”③“老扣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常奇,让他领唱拉网号子。村头“蓝大衣”不干了,他为儿子三胜专门请了专业老师,对三胜进行严酷的训练,誓言一定要把常奇比下去。经过“一场恶战”,常奇事实上胜出,尽管三胜自己也承认常奇胜了,但村头“蓝大衣”坚决不承认,而且继续逼迫三胜练下去,一定要儿子将常奇压下去。后来,常奇中了毒鱼针,嗓子坏了,真的不能唱了。为了能治好常奇的嗓子,老憨、“我”和三胜一起去找“老布搭子”,得知悬崖上的一种草能够治常奇的嗓子,三胜冒死爬上悬崖,去摘取“神草”,结果从悬崖上摔了下来。常奇的嗓子最终治好了,三胜的腿却瘸了。最后,他们一起歌唱,一起领唱拉网号子。他们都成了“天才歌手”。这是怎样的一种“竞争关系”,又是怎样一种纯粹的友谊?
《养兔记》——人与动物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野兔子不好养,老憨和“我”养了多次都没有成功。因为将野兔子关起来,它会生气,愤怒,绝食,最终不得不放弃努力。他们分析认为,兔子之所以如此,在于它们对人的“不信任”,也在于它们自身“最爱自由”。
①张炜:《半岛哈里哈气》,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71页。
②张炜:《半岛哈里哈气》,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③张炜:《半岛哈里哈气》,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80页。
后来,他们从“锅腰叔”那里知道,养兔子,要从母兔开始养起。他把院子里的一切动物,都称为“人”。也就是说,养动物要把他们当作“人”。他们从“锅腰叔”那里取回两只兔子,真的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们。母兔难产,他们急得要命,不惜“破费”找接生婆“洼洼脸老太婆”为其接生。母兔死了,小兔子没奶吃,他们让小羊喂奶。小兔子被老鼠偷咬,被黄鼠狼惦记,他们先后找来猫儿“小美妙”、狗儿“步兵”和大鹅“老呆宝”专门守卫。他们还为三只兔子取了名字——“真不容易”。当有人又想吃掉兔子时,他们依依不舍地将其放回林子。当兔子自己返回时,他们又不得不将其放回河对面的林子。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人与动物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应该首先把它们当作“人”,要取得动物的“信任”,保护它们的生命,还要尊重它们的天性和自由。
《长跑神童》——追求成功的“要义”究竟应该是什么?在海边树林子长大的“我”善于奔跑,为了能跑得更快,我赤脚在海边、在林子里奔跑,练就了一双“铁脚”。“我”的能跑,引起了另一所学校同样能跑的李金的注意,甚至可以说嫉妒。他以指导我为名,对我进行残酷的心理打击,说不穿跑鞋的“我”“完了”,想跑出来“门都没有”。练“铁脚”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同样能跑的叫“兴业”的男孩。他跑步的目的是能够上“踢校”,而我却是为了能够“保送”上高中,我们很快成了“一对少年知己”,一起练习奔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校女老师“疤眼”对我们跑步很支持,目的只有一个,拿名次,为班级和学校争光。班里最漂亮的女孩“紧皮”也为“我”加油,但她“只和冠军交朋友”。学校运动会上,“我”和兴业都成功了,可是,到了区运动会上,“我”却失败了,受伤了,原因是吃了兴业爸爸为我们准备的据说能够加
快跑步速度的秘密武器——“飞鱼鳔”。因为它存放时间太久,变质了,但这事儿丝毫没有影响“我”和兴业的友谊。为了获得“冠军”,李金等人专门找专业教练培训,还穿上专门的“跑鞋”,但是,“我”根本不靠这些东西。总结“我”的跑步经验,可以得出所依靠的基本东西:一是心中始终有目标,就是一直跑,一直跑,要一直跑进高中的大门。二是坚信自己的力量,不靠科技,不靠跑鞋,全靠脚,全靠一双腿。三是自觉师法自然,要像兔子一样奔跑,要像苍鹰一样“飞翔”。四是借助真诚的友谊,与兴业配合,以老憨为教练,努力提高自己。最后,还有一条,特别重要,就是要有一颗聪明善良的心。“我的心眼比一般人要多那么一点点,无论是周边园艺场还是村里的孩子,他们只要与我相处时间长了,都要听听我的主意。”①当然,这都是一些好主意。虽然他最终失败了,没有“跑进”高中,兴业成功了,但这些追求成功的“要义”他始终没有丢,他们依然是最好的朋友。这是跑步之道,追求之道,也是做人之道。
《少年与海》:一部再版次数最多的书/揭秘“妖怪”的本真和本性。
该书于2014年4月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同年4月9日,《中华读书报》刊载海飞的文章,认为《少年与海》是“林野志异”的儿童传奇。同年5月16日,《少年与海》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高洪波、李敬泽、海飞、刘海栖等名家出席会议开展研讨。与会者认为这是一部“东方奇幻,儿童传奇”。2018年3月,出版社对其再版。仅仅四年的时间,已经第二十七次再版印刷,创造了当代儿童文学出版的一个奇迹。可见其精彩程度和拥有读者的数量。
①张炜:《半岛哈里哈气》,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86页。
这是海边“三少年”——“我”、虎头、小双在一起寻找林子之中“妖怪”的故事。传奇的情节,神奇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叙述,拨开层层迷雾,揭秘各种“妖怪”的性格本真和真实面目,以真实的感受和大量事实证明,传说中的“妖怪”并不是真正的“妖怪”,他们一个个心地善良、是非分明、有情有义、乐于助人,甚至懂文明礼貌。相反,真正的“妖怪”却另有其人。他们就是我们人类中的“某些人”。
《小爱物》——富有同情心的“小怪物”。林中“小怪物”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小动物,也是一个稍通人性的小动物。她“大约有九十公分多一点,后背是灰色的,全身长了细密的绒毛,光滑极了。两条腿真像莲藕,膝盖像人一样”①。“这张小脸圆圆的,完全像个娃娃。”②她性情温顺,而且还会害羞,哀哀怨怨地看人,让人一见尤怜。她与护林人“见风倒”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一见面就亲密得不得了。“三少年”一直想靠近她,试图看清其真实面目。后来,因为海边老万要让“见风倒”和鱼老大结合,而老万的心早已属于“小爱物”,老万遂设计将“小爱物”捕获,然后将其关了起来。不料,“小爱物”以绝食反抗。当村里要派人将其押送上级时,“三少年”果断地站在了“小爱物”和“见风倒”一边。他们拼命将其救出,然后将其放归树林。他们救了“小爱物”,也救了“见风倒”。作者歌颂了“小爱物”与“见风倒”的感情,同时也歌颂了“三少年”同情和支持“弱者”的美好品质。与老万和鱼老大相比,“小爱物”是“弱者”形象,身体一直不好、独身一人的“见风倒”也是一个“弱者”形象。“小爱物”之所以与其发生感情联系,也是一种“弱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或许同样具有某种同情“弱者”的因素在内。
①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41页。
②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41页。
《蘑菇婆婆》——有情有义的“老妖怪”。林子深处,有一间小草屋,里面住着一个“闪化”了的“老妖怪”——蘑菇婆婆。她有一根长长的水烟袋,还有很多吃不完的蘑菇,天天枕着蘑菇睡觉。“三少年”对此传说十分着迷,想尽办法靠近她,试图看到她的真身。其实,蘑菇婆婆是土匪“不二掌”的后代,她的母亲是老鱼把头的女儿。当年土匪爸爸看上了妈妈,但是老鱼把头姥爷坚决不同意。土匪爸爸于是将妈妈扛进林子,从此成了自己的女人,两人相亲相爱,并且生下了她。后来,村里开展“清匪”,老歪奉命进山,经过多次较量,打死了土匪爸爸,妈妈看到丈夫死了,一下子撞到橡树上身亡。老歪把她“救了出来”,交给了鱼把头姥爷。但是,她想念爸爸和妈妈,只身一人跑进林子找他们。在树林里,年幼的她被一只老熊照料,老熊死后,一个人住在小草屋里,成了蘑菇婆婆,一直没有离开。因为老熊的出现,她被人传为“不二掌”或狗熊“闪化”而成。她之所以进入山林,是为了寻找她的父母;她之所以长期在林中居住,不愿离开,只为了守护在父母的坟旁。由此可见,她根本不是什么“妖怪”,而是一个有情有义、有孝心的人。
《卖礼数的狍子》——一个“实打实”、懂礼貌的人。猎人“二转儿”到林中打猎,遇到一只狍子。他极力追赶,不料狍子进入林中小木屋之后,再也不见踪影,小木屋里只有一位老人。传言自此产生,老人是“狍子”的化身。“三少年”对其好奇,也要试图看到其真实身份。后来发现,“狍子老人”是一个“实打实”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懂礼数的人,他依靠礼数引导和感化别人。学校里的坏孩子“土驴”。“真是怪啊,那家伙平时最爱干架了,有一次按住他数过,全身有二十四个疤!不过如今也变得懂礼貌了,还会鞠躬握手呢……”①“那个精灵本事多大,竟然能从头到脚改变了火爆脾气的二转儿,让他扔下了手里的枪。” ②对于主动上门挑战,要和他比试“礼数”的“二锅腰”,无论其怎么刁难,他都彬彬有礼地回答和对待。“就像一种传染病似的,海边村子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人人变得安静了,和气了,斯斯文文了,不再有大喊大叫的火爆脾气了。”③受他的影响,“三少年”也成了全村最懂礼数的人。他还慢慢成了“二转儿”的好朋友和“三少年”的“知己”。他是“妖怪”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喜欢一个人待在海边林子里”而已,“没有对不起村里人的事情”。如此看来,他应该是属于隐居林中的“孔夫子”。
《镶牙馆美谈》——富有正义感的镶牙师。伍伯是镇上唯一的镶牙师,关于他的出身,也有一种说法,就是“野物”闪化而成。“三少年”总是想趁他喝多了时,看看其身后到底有没有一条尾巴。传说中,伍伯曾在母狐瓦儿的引诱下,为狼王镶过一颗“铁牙”,致使狼王战力大增。在兔王发动的事关“生死存亡和自由”的“河东荒原大起义”中,起义的兔子军团损失惨重。后来,母狐瓦儿认识到了狼王的本来面目,劝说伍伯帮助兔子。
①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页。
②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125页。
③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122页。
“伍伯苦干了几天几夜,给一大群兔子挨个镶上了锋利的铁牙。”①狼王要求其给所有小狼王镶一对铁牙,但是“结果所有的小狼王都镶上了铅牙和锡牙。近身肉搏之中,这样的牙齿不堪一击”②。如果说伍伯真的是“妖怪”,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妖怪”,是为正义事业做出贡献的“妖怪”。
《千里寻芳邻》——深懂“芳邻”情义的“家禽”。春兰和球球是一对挚友。春兰是一只小粉猪,球球是一只狸猫。春兰是“三少年”之一虎头家母猪所生,自小娇小可怜,总也长不大,但很可爱。球球是“我”家的“宠儿”。它们自从认识之后,变成了十分友好的“芳邻”,永远离不开的“知己”。舅母到此地出差,发现了球球,喜欢上了球球,非要将其带回城里。“我”坚决不同意,但没有办法。球球被带走后,春兰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当“我”挨到寒假,准备去带回球球时,球球却突然狼狈不堪地回来了。原来,球球到了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大城市后,根本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也受尽歧视和折磨,日夜思念“芳邻”春兰小粉猪。它历尽千辛万苦,跨过万水千山,死里逃生,最终跑了回来。见面那一刻,春兰和球球对视着,相隔一米多远,一动不动。她们挨到了一起,拥抱着不再分开。它们彼此如此钟情于“芳邻”,小小的“禽兽”能够做到,但人未必能够做到。
①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207页。
②张炜:《少年与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207页。
《寻找鱼王》:真实的半岛传奇故事/深刻阐述什么才是真正的鱼王的人生哲学/塑造不同人格类型的典型人物。
《寻找鱼王》是2014年冬天完成的。2015年5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同年6月在《人民文学》第6期发表,随后被《作品与争鸣》《新华文摘》转载。
这是一段失传已久的大地故事,一个男孩生命之初的奇幻旅程。故事如此吸引人,如此传奇,是真实的吗?无论是读者还是记者,都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疑问。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作者自认,它讲出了藏在心底深处的、从前并没有多少机会示人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差不多构成整个童年生活最深邃的感情储备。它的大部分都写了作者童年的观察和体会,甚至直接就是亲身经历。当然,它还“杂取了种种人”,是“几个人的故事合在一起”。如果你认为不是真的,只有两种可能,你没有在胶东半岛生活过,或者你的大脑缺乏足够丰富的想象力。
“我”——大山深处一个喜欢捉鱼吃鱼的孩子,在父亲的引导下立下一个大志向,一定要寻找鱼王,向鱼王学习,当一个能捉到大鱼的人。他拜一位在山中隐居的“老头儿”为师,常年跟其居住在一起,向其学习捉鱼本领,同时打听和寻找真正鱼王的去向。其间,他知道了师父的身世和遭遇,原来师父是当年“旱地鱼王”的儿子。他还知道了师父一家和“水地鱼王”一家之间因为逮大鱼产生的爱恨情仇。师父去世后,他根据师父的交代,去南部山区的“蓝色雾幔”之下,寻找师父当年的恋人——“水地鱼王”的女儿,并拜其为师,继续学习捉鱼本领,继续寻找真正的鱼王。最终,在大山深处的水洞里,他找到了鱼王——一条保护水根的大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鱼王,不是捉鱼本领高强、能捉到大鱼的人,而是保护山区水根和命脉的大鱼。作品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的人生和美学理想。
隐忍倔强者的形象——“师父”。“师父”的爸爸“旱地鱼王”早年被“水地鱼王”引诱害死。因为担心“水地鱼王”会加害于他,在母亲的催促下,离家出走,仓皇逃命。他隐姓埋名,在山中居住,其间多次更换居所,直到终老死在山中。他本是鱼王的儿子,恶人面前,展现出巨大的隐忍力。后来,他幼时的“恋人”——仇人的女儿来找他,他坚决拒之门外,为此,不惜几次搬家,不怕任何麻烦。即便仇人去世,早年的“恋人”——现今的老太太反复催其回家,他依然没有回去,直到老死在山上的小石屋里,也没有任何回心转意,堪称“天下最倔的人”。
坚守保护者的形象——“老婆婆”。“老婆婆”是“师父”早年的“恋人”,她深深地爱着“师父”。可是,她的爸爸是一个嫉妒心超强,而且心狠手辣的人。爸爸拿自己当“鱼饵”,害死了“师父”的爸爸,而且还想继续加害自己的“恋人”。为了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她从家中逃出来,最终又被捉了回去。她是一个坚守者,一直坚守着对“师父”的爱。她也是一个喜欢在水地捉鱼的人,但她与自己的父亲完全不同。因为她心地善良,心中始终有爱。她一直生活在大山中的“蓝色雾幔”之下,等待“恋人”的归来。她经常潜入大山深处的水洞之中,暗暗地呵护着保护大山水根的真正的“鱼王”。
不懈追寻者的形象——“我”。“我”是一个心怀梦想,离家逐梦的少年。最初的梦想,是父亲教导的,成为一个真正的“鱼王”,“吃穿不愁”“大富大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不惜退学,到大山之中,和“师父”住在小石屋里,向其求教捉大鱼的本领。“我”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对“师父”的经历很感兴趣,对任何问题都想刨根问底。“师父”去世后,“我”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按照“师父”的嘱托,到“蓝色雾幔”下寻找“老婆婆”,继续学习捉大鱼的本领,寻找真正的鱼王。最终,在“老婆婆”的引导下,“我”找到了真正的鱼王——保护山区水根的大鱼。这时候,“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刻意追求去当一个捉大鱼的人,而是要当一个能守护大鱼的人。这是一个出走少年坚持不懈的最大收获,也是“我”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除此,还塑造了超级嫉妒者——“水地鱼王”和黑暗势力代表者——“老族长”的形象。他们那么可恶,又那么令人难忘!
《兔子作家》:一部真正的励志童话和作家成长宝典/作家自我形象的童心写照/昭示心中有阳光,笔下有力量。
这是一只年轻兔子成长为优秀兔子作家的故事,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励志故事,一部有助文学青年成长的作家宝典。因为喜欢他的俊美、单纯、活泼、机灵、和睦、友爱,所以选择了兔子的形象。因为在意他的形象,所以灌注了自己的品质、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思想。与其说是写兔子作家,不如说是在写作家自己,“兔子作家”身上处处闪动着作家本人的影子。
《蘑菇和书》:一个好的作家首先必须学会安静。年轻的兔子在树林小木屋里结识了一位老兔子作家,他读老作家的书,但又缺乏耐心,读一点扔一本。老兔子作家为了让他静下心来读书,用了一个“妙招”:五只蘑菇换一本书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一办法果然奏效,年轻兔子不仅安静下来,而且真正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它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安静下来很重要。
《眼镜与拜师》:一个好作家与自己的穿戴没有任何关系。年轻兔子也想当作家,他主动提出拜老兔子作家为师。最初,他以为老作家的奥秘在眼镜上,能不能当作家关键在于是否戴眼镜。老作家以事
实告诉他,当作家与戴眼镜根本没关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忠告》:一个好作家必须多看星星。老兔子作家告诉他,要成为一个作家,第一,多读书;第二,多交朋友;第三,多,多看星星。对于第三条,年轻兔子起初不太理解,很多人也不太理解,然而这一条非常重要。只有多看星星,才能真正享受美好的时光;只有多看星星,才能更加热爱大自然;只有多看星星,胸怀才能更加博大和辽远;只有多看星星,才能写下星空和星空下的一切事情。
《为猫王立传》:一个好作家必须要诚实。兔子作家经过采访,准备为猫王写传记,讴歌猫王的英雄事迹,但是,对猫王的失败和缺点,却不想提,只想写出一位身经百战、伤痕累累、了不起的大英雄。后来,经过反复思考,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决定一切都应该如实来写,不然就算不得一个诚实的作家。诚实很重要,作家的诚实更重要,兔子作家这样认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作家,表现得却并不那么诚实。
《名人的苦恼》:一个好作家必须学会谦卑。兔子作家为猫王立传之后,成了“名人”,随之带来一些烦恼:每次走到林子里,都要被人议论,甚至还引起围观,常常被人讽刺。这是当作家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兔子作家的答案是:谦虚,谦虚,再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非常谦虚,进步就更快了。自然,烦恼也就消失了。
《心里的甜蜜》:一个好作家必须心地善良。兔子作家为了寻找灵感,在百花园里行走。他突然发现,喇叭花的花蜜被长嘴蛾伸出的黑乎乎的长管子吸走,令喇叭花非常痛苦。“每个人心里都有甜蜜,最要紧的是不被偷走。只要有甜蜜,人就会高兴。”①为了喇叭花的“甜蜜”和“高兴”,他采取了行动。他不仅将长嘴蛾的丑行写出来,公布于众,而且当长嘴蛾再次偷吸喇叭花的“甜蜜”时,他将它“长长的管子”紧紧地夹住,对其进行严厉教训,并令其保证再也不敢了。善良的兔子作家保住了喇叭花的“甜蜜”,也享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幸福”。
《鼹鼠地道》:一个好作家既要采访小人物,也要敢于采访“大人物”。兔子作家深入林中,采访鼹鼠,让他们谈工程建设,还有生活、爱情和苦恼,等等。但是,采访过后,有些问题还没有闹明白,还需要解开,他必须采访最高首长——工程指挥官。在一切讲究“级别”的林子里,一个小小的作家要想采访最高首长非常困难。一是最高首长对其不待见,根本不愿意接受其采访;二是最高首长住在十二座宫殿的一座,有时一天换一个地方,根本不好找。
最终,他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始攀登这数不清的台阶。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